APP下载

以挑战型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2020-12-19江苏苏州吴江吴绫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圈数橡皮筋弹力

◇(江苏:苏州吴江吴绫实验小学)

五年级“运动与力”这一个单元是科学课的探究型单元,在设计这个单元的主题时,大部分老师会照本宣科,以书本的实验为探究的主题,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达到探究的目的。但是在设计之时,如果加注一些额外的任务或许会使课堂的气氛更热烈。于是怀着这个目的,我尝试了本次的教学设计。

在我的预想中,五年级的学生对“力”应该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对“弹力”的概念应该也不是很陌生,于是我就大胆放开,将这一单元的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作为课堂研究的主题。

一、自主摸索观察,澄清模糊概念

第一次课堂研究时,我以教参为标准,先是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车的动力来源。以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他们都能很快地反应出动力的来源,并且能够介绍小车可以使用的动力。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我的带领下,第一次做了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也给他们提供了本节课主要的工具——橡皮筋。试了各种方法,大家的兴致非常高,几乎都用上了自己的绝活,弹、拉、吹。最后我直接给大家介绍了这节课的主题:绕橡皮筋使小车驱动。得知还有这种方法,学生的兴致更高了。

在轰轰烈烈驱动小车以后,就要开始进入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探索橡皮筋的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设时,我感觉这个主题环节应该是本节课最关键的,但是学生的兴趣却与预想的相反,大家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我在课堂上继续提出问题:“大家觉得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全班齐声回答道:“橡皮筋绕得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生活经验已经告诉了大家,橡皮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在经过多番实验指导后,学生学会了怎么测量小车的距离了。考虑到场地因素,实验室没有空旷的地方行驶小车,还有车轮会打滑的现象。第一次研究的时候,选择了在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户外进行实验,实验勉强算成功。

二、主题实验操作,准确掌握概念

第一次探究结束,大家都有点疲惫,于是在第二次探究中,没有把弹力当作一个谜让大家去猜测,而是利用了学生的经验,直接把橡皮筋的弹力展现给大家看。在简单引入弹力的概念之后,学生在驱动小车的时候就不会像在第一次课堂上那样,用拉、吹这些方法,他们尝试着弹橡皮筋,只是弹的方式不同。这一次学生马上就摸索到了实验的精髓,更快地进入探索主题。因为选择的场地比较空旷,所以打滑引起的误差并不影响最后的结论: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资深的老师认为学生最后的结论和数据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探索过程。在这组学生中有一个机灵古怪之王,他喜欢挖空心思想“坏点子”来做实验。这次他把橡皮筋绕的圈数非常多,让小车瞬间在原地打滑,于是也把最“真实”的数据汇报了出来,所以他是带着“目的”去做实验的。而在这一组学生中,其他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位学生,于是问他:“你认为你的猜想和数据一致吗?”他给出了全班意料不到的答案:不一致。

这节课后,点评组给予了这节课一些肯定,有老师认为这一课的教材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在三次重复的实验后,数据处理是用平均值作为合理值,这不但大大浪费了课堂探究时间,而且并不科学。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处理平均值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让一节科学探究课变成了数学课。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有了弹力大小和行驶距离成正比的前概念了,这样的探究只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在探究课上尽量抛弃“伪探究”,让学生对真正好奇的事物进行探究才是课堂的精髓。也有老师提出:这节课我们可以颠覆教材,用挑战性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完成这一课的学习。这样的挑战性任务驱动的模式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大大的挑战。

三、任务驱动探究,内驱理解概念

经过两轮的磨课,我也对这节课有了深入的掌握。在第三次上课时,我打算用任务型驱动来指导学生的探究。在主题探究部分,我取消了烦琐的计算。怎么让学生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探究我们的弹力是关键。在这里,我设置了让学生用最少的圈数行驶85 厘米的距离,这一次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探究。一开始很多组没有什么头绪,只知道测量出85厘米,也不知道怎么自己绕的圈数,但是得到启发的组,马上灵机一动:原来要从圈数少的开始尝试才是要领。经过几番角逐,终于得出了结果。这样的任务型驱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区别于前几次的课,我一改作风,不再照本宣科,而是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的探究欲望十分强烈。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不但激发出探究欲望,同时也在游戏中得到结论,在一次次圈数增加的同时,大家对数据也有了更多的敏感。每一厘米、每个半圈都会影响小组的成绩,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大家不愿放过任何一次的实验数据,非常认真地记录实验的数据。在自定义的表格中,学生实现了本次的教学目标,找到了探究的结论。

挑战型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去做自主探究,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只围绕自己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同的学习。在学生做任务的同时,可以主动提出合适自己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且可以修正探究过程的细节部分。这样的形式并非只适合本次的主题的科学探究,还有许多其他的课题都可以适用。但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切记,在一节课的过程中任务不宜过多,一旦学生遇到烦琐的连串型任务,达不到期望值就会丧失探索欲。如果一旦真的有长串型主题的任务,老师可以设置成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来探索。所以老师在研究自己的教案时,并不一定照本宣科,而可以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对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往往就会有惊人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圈数橡皮筋弹力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生活中的小魔术
通过绞车钢丝绳计算井深
橡皮筋
晨起转腰改善便秘
橡皮筋小妙用
晨起转腰改善便秘
空中显示计数的跳绳
弹力球
自己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