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2020-12-19江苏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因果关系科学

◇(江苏: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

一、探寻因果关系

世间万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而在小学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认识不同事物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通常情况下,在事物变化过程中,原因是导致结果产生的重要因素,二者在客观世界中是彼此制约的。而小学科学中的观察实验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组织学生实施观察实验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探寻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在具体探寻因果关系过程中,可以运用三种方式进行观察实验设计,分别为求同法、求异法和共变法。首先,在具体应用求同法时,老师需要科学构建实验情境,创建多种不同场景。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时,老师需要准备钢尺、豆子等材料,进行不同实验情境的科学创造,随后,通过科学应用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将实验产生的共同现象变为具体的认知。其次,在应用求异法时,老师需要科学构建不同观察实验,通过比较验证不同实验,分析各项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因果关系。最后,可以利用共变法探寻因果关系,分析某个因素改变是否会造成结果变化,进而明确该因素和结果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二、检验因果关系

在检验因果关系过程中,演绎推理法和归纳总结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和依据。在具体进行观察实验设计时,归纳法的科学应用,能够确保学生和老师进一步明确事物的因果关系,认知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共通性。在此过程中,演绎理论能够确保科学理论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在具体应用归纳法时,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是其极为重要的内容,以此为基础能够确保正确总结实验结论。而演绎法则正好与之相反,是以实验结论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多次对比和观察论证实验结果。因此,在具体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时,老师需要组织学生观察和设计与理论知识具有密切联系的实验,进而确保科学实验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例如,在学习物体沉浮相关内容时,老师需要具体利用相关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各项理论。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之前,老师首先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基于相关材料验证学生提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各项因素。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提出导致物体沉浮的主要原因,同时,基于实验物品验证自己的理论,基于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技术分析。以此为基础,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猜测物体沉浮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再次开展观察实验。基于此,通过检验因果关系对学生的理论进行科学验证,从而使其获得更为科学的因果认识和理论知识。

三、遵循学科特点

自然科学与社会实践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因此,老师在具体设计观察实验时,需要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其对世界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基础知识方面的认知较为薄弱,老师需要科学开展观察实验,确保其全面性和丰富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在完成实验之后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水的三态变化相关内容时,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状态水的转化过程,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实验设计,在进行备课时,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开始之前,向学生展示冰块,使学生对冰块具有更为具体的认识,然后向学生提问:“将冰块长时间放置在室温环境中,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对融化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烧杯和酒精进行冰块加热,使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水逐渐减少,进而对水的蒸发具有较为直观的认识。随后,老师需要在黑板上将其总结出来。

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为了确保学生更为科学地感知观察过程,老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观察实验。在此过程中,具体存在三种方法。其一为放大法,强化放大学生需要观察的物品,确保学生对物品特征具有更为具体的认知。例如,在观察种子时,老师可以将其泡在水里,促使种子发育成长,进而使种子的胚根胚芽明显地体现出来,确保学生对种子内部具有更为具体的认知,从而实现种子信息的不断完善。其二为转换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观察实验时,老师利用转换法,科学转化学生无法深入分析的科学现象,利用更为具体的形象将其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声音》时,喇叭的震动较为微弱,老师通过放置黄豆,运用黄豆跳跃反应,能够更为直观地表现喇叭的震动。其三为对比方法,同时展示两种以上实验材料,由学生对其进行科学对比,使其能够进一步感受不同材料的区别,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科学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热胀冷缩的实验时,选择使用铜环和铜球,在开始实验之前,铜球温度刚好能够穿过铜环,而在加热之后,铜环会卡住铜球,由此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热胀冷缩原理。

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在进行观察实验时,在学生生活环境中存在大量观察材料。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身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渴望探寻自然。科学老师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观察材料,使其对科学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例如,在进行植物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不同种类植物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其对课堂知识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通过探寻因果关系,检验因果关系,遵循学科特点,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确保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更为科学地设计观察实验,使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进而推进现代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需求。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因果关系科学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哪个凉得快?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无字天书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