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堂有效引导学生提问策略

2020-12-19广东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题科学过程

◇(广东: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问题的提出。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的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使人类不断向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的过程正是思考后结果的体现。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提问,并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措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获取知识。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科学创造始于问题,因为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的办法。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要让学生主动提问,老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老师要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准确发现问题的意识。老师要科学地运用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并以此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观察绿豆种子的生长过程”的课题中,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提问,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实际种下两个绿豆种子,每天观察在不同条件下的种子的生长状态。老师可以首先出示两盆同一时间栽种但是处于不同光照下的幼苗,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两盆植物有什么不同?”一个学生回答:“左边的幼苗跟右边比,较为粗壮,而右边的叶子颜色与左边的比,较为暗黄。”接着老师说:“那你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后,心中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学生就会以刚刚观察的现象为出发点进行思考:为什么两盆植物会有不一样的状态呢?植物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正常生长呢?当老师发现学生的脸上浮现出疑问后,就可以顺水推舟进入下一环节。

二、循序渐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上课提出疑问的频率越来越低,主要是因为学生害怕在提问过后受到老师的指责。因此,为了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首先要清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将心里的困惑大胆说出来。老师不要限制学生的发言,重点是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平等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除此之外,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鼓励,帮他们踏出最后一步。

老师在课堂上要将学生视作主体,给学生发展和自我思考的时间,比如,允许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允许学生提出任何与课题内容相关的问题,等等。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比如,在研究“光的折射”这一课题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做了几个小实验:将筷子一半插入水中看起来像断了一样;鱼缸里的金鱼看起来像是变大了;等等。老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心中有什么疑惑吗?可以大胆发言哦!”学生得到了许可,就会放下心来提问。当然,老师也可以采用一种委婉的方法:“这个筷子真的断了吗?”学生回答:“没有。”老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好神奇啊!你们认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把问题集中起来一起解决掉!”学生这时就会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猜测与疑问,进而达到提出问题的目的。

三、把握时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学生提问时的批判力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因为科学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根据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多个问题的答案一旦结合,那就是科学课题应有的结果了。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很重要,老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旁敲侧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

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大小》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讲台上展示一个运动实验:将一个木块放在斜坡上,让其自由滑下,观测其时长;再将一个木块放在贴有瓷砖的斜坡上,也让其自由滑下,观测时长。学生会发现两个时长不一样。老师这时可以询问学生:“你们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这时就会积极发言。老师再展示出几个不同的贴面,如布料、毛皮等等,学生就会想:难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材质有关吗?只与材质有关吗?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老师需要从问题切入,准确地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让学生在问题中进步。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问,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启迪他们的思维,最终使小学科学教学在提问中高效地开展。

猜你喜欢

课题科学过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科学拔牙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