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0-12-19浙江丽水市秀山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科学课实验教学

◇(浙江:丽水市秀山小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课,是以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为基础所展开的科学启蒙课,但这种科学素养却并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需要每一名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可实现。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主要是以实验作为基础手段,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一系列的知识体系构建。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有效转变授课思想,久而久之,导致了整个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存在课堂杂乱、分组不清、材料无序、教学无果等现象。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理念的不完善以及教学方式的陈旧,每一名科任老师必须充分结合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科学实验来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夯实基础。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能力

任何没有兴趣的学习都属于强制性学习,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思考欲望会被遏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兴趣更是推动其综合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科学实验授课老师必须充分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营造充满神秘感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例如,在《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引入课堂游戏的方式来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课堂场景:几名同学走上讲台玩“钓鱼游戏”,最后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钓鱼竿”可以把“小鱼”钓上来。在激烈的讨论后,老师可以结合“钓鱼竿”道具的“解剖”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磁铁、磁铁有什么作用。相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每一名学生的探索兴趣都会得到有效激发。

二、通过多媒体引导开展实验

教科版的小学科学课,更加强调实验探究对于孩子的吸引。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孩子的动手能力、动嘴能力、动脑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其中形成的逻辑思维惯性也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学习《四季的形成》这节课时,如果不加以整合、归集,学生便很难在有限的40 分钟时间里,对一种综合的自然现象产生认知。因此老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认知情况,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和天文现象研究的综合利用,来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

三、延伸拓宽实验

新课改大纲要求每一名老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挣脱出来,不能再将上课、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与终点,更多的是要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延伸来实现课堂内外的实验融合,在不断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从各类实验中获取养分。

例如,在《种子萌发》的学习中,老师很难在40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演示,因此老师要通过对课堂实验时间的延伸来实现课堂内外的高度融合。通过撰写《种子成长日记》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记录下种子的发育过程。相信在这种教学手段的引导下,每一名小学生都会对科学实验产生别样的理解和认识。

四、空间的扩展

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更多的内容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现象进行阐述。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仅仅将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更多的是要请学生走到户外,利用身边的公园、田野甚至工厂,来获得更加丰富的认知体验。

例如,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老师不妨通过“留课后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父母走进户外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的研究,将一些在40 分钟课堂中无法弄清楚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五、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因此老师不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巧设悬念,鼓励他们投身于各类实验学习。例如,在《空气占据空间》的学习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纸杯如何能够垂直倒扣在水中、杯内部的纸巾还不会被浸湿?相信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一探究竟了。

除此以外,老师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五小发明比武”的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展示自我,通过优胜者与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寻找思路。真正引导学生从传统学习方式的“学科学”转变为认真“做科学”,从本质上实现实验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必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方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认知中走出来,以一种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体系构建来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在最大程度上将科学课上得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科学课实验教学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科学课教学反思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