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2020-12-19江苏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学生

◇(江苏: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合作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重要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科学教学法之一。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一、合理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让班级里的每一位成员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从而让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分组时,先要认真研究,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型”(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将全班学生按照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般3~6 人,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学生相互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但在实际小组合作中,有时小组合作成为优等生的“专利”,他们在合作中往往包办了小组的活动,不能真正发挥组内每名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甚至于课堂秩序混乱,老师难以驾驭课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因此在小组组建时,老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在实际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有其他的小组组合方式,如,同质型、自由组合型、随机组合型、异同混合型等小组组合,老师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优化学习内容,提高交流实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才能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反而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解决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测量操场的面积,如果让学生个人去测量很难完成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测量才是最佳选择。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三、明确合作要求,注重过程指导

有的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一出现,老师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的结果合作探究,没给学生提出合作要求。没有明确的合作要求,学生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自己要干什么。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老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合作。小组长怎样组织、小组内成员怎样分工、需要做什么、怎样做,都要使学生明确。在合作过程中,老师所提出的合作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容易点的就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合作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还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密不可分,老师要充当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要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在小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仔细观察,及时给予关注,对小组合作的各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总结汇报时,老师要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又能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

四、适时适度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很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而当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时,就会获得合作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群体合作功能,老师要对小组合作间以及小组内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说得最好,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哪一组合作很成功,等等。对小组内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也可以适当发些小奖品,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聪明的学生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