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简约科学课堂

2020-12-19江苏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排序科学探究

◇(江苏: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课堂40 分钟,学生能做的事有限。因此,让学生把主要活动做好做到位,才能够让他们学得扎实、学得深刻、学得高效。

笔者经过实践认为,老师要在以教材为“根”、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简”教学目标的泡沫,“简”教学内容的繁重,“简”实验材料的累赘,“简”教学过程的拖沓……让科学课堂变得“简约”,以此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专注于主要学习活动。

一、简缩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给教学目标合理做“减法”,制定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如,《气候与季节》《我们吃什么》等课的内容较多,知识点较散,就可以侧重科学知识的学习;如,《热的传递》《探究暗盒里的电路》等课的知识点较少,就应从关注技能培养入手,侧重科学方法的习得和技能的训练;如,《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消失了的恐龙》等课没有明确的知识点,则可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简练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老师要立足学生已有认知,在充分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通过“删”相类似的、“合”有联系的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教”。

如,《排序》一课,教材安排了对铅笔、年轮、塑料膜等进行排序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找出排序标准,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排序。为此,教学中可以选择更贴近学生的铅笔进行重点排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对不同铅笔留下的划痕比较及画线时的感受,找出给铅笔排序标准可以是“划痕的粗细”“划痕颜色的深浅”“划时的软硬”等。由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排序的“标准”、如何“按一定的标准”排序,以点带面加深对“排序”的理解。

三、精简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合适的材料是顺利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它的有效选择与合理组织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探究过程,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如何精简实验材料?不妨从“量”和“质”两方面入手。

(一)提供“少而精”的实验材料

科学探究应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确保学生“有米可炊”。为此,提供的实验材料应“少而精”,避免过多的材料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降低探究效率,同时也造成不必要的物质浪费。

如,《了解土壤》一课,活动内容较多,老师一开始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土壤,作为研究土壤成分、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渗水性能的材料,再提供少量的沙土和黏土进行对比实验活动。这样可以减少老师准备实验材料的精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更多精力研究同一种土壤,对土壤成分、性质有更为透彻的认知。

(二)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有结构的实验材料体现生活性、典型性、启发性,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基础。当学生面对这些材料时会产生探究欲望,通过对材料的操作、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分析获取科学认知,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为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沉浮”,老师可以准备三组实验材料:第一组提供形状、大小、轻重都不同的材料,实验后发现物体的这些特点与沉浮没有关系;第二组提供大小不同、重量相等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发现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大的浮、小的沉;第三组提供重量不同、大小相同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发现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沉、轻的浮。通过提供上述三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深入思考,获得比较完整的认知表象,建立起清晰、科学的“沉浮”概念。

四、精简教学过程

老师要用心设计教学过程,尽量避免“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环节,努力让教学过程变得清晰、简单、通畅,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加速提升科学素养。

(一)合理分配时间,凸显活动核心

为提升学生认知层次,老师往往会从多角度安排多个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深入探究。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节课难以面面俱到地参与。当出现一节课中有几个探究活动的时候,老师就要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探究活动,并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凸显核心探究活动,使课堂既有密度又有效度。

如,《空气的性质》一课,教材安排了很多活动探究空气的性质,这些活动在一节课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相对而言,四年级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在理解上存在难度,“压缩空气有弹性”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将这两个知识点分别作为两个课时的教学重点进行安排,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突破认知难点、培养探究兴趣。

(二)有机整合环节,凸出教学重点

有机整合教学环节,就是要合并、缩减过多的教学环节,凸出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结构简约清晰。

如,《蜡烛的变化》一课,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呈现的“加热蜡块”和“点燃蜡烛”两个独立的活动环节有机整合为“制作并点燃蜡烛”,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现象,记录发现,研讨数据;在“制作并点燃蜡烛”活动过程中,将教材后半部分“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等活动整合其中,使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始终落在对蜡烛变化的探究上。

简约的科学课堂,遵循“为儿童的学习与丰富的发展而教”,呈现了一种条厘清晰、主次分明、干净练达、张弛有度的和谐美。简而不浅、简而不低、简约但不简单是其价值追求。

简约的科学课堂,并不是简单地做减法:它“减”了低效、无效的教,“丰”了主动、生动的学。它教得深刻但学得简单。

简约的科学课堂,需要老师的改革勇气,需要老师的大教学观,需要老师的实践智慧,在打造科学课堂的“简约”中,“丰”科学学科的本质,“厚”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排序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排序不等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恐怖排序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节日排序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