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两位一体”研训方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020-12-19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训正则教学质量

◇(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

正则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始终坚持两样东西:一是变化,面对最新最前沿的变化始终保持着敏感、好奇、洞察和执行;二是不变,在任何变化中始终保持正则的味道,积淀名校的底蕴。在这样变与不变中,我校形成“两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打造既符合国家需要、教育发展、素养养成,又具备正则特色的教学质量。

一、定位:厘清追求的教学质量

学校编写《质量手册》,定名为《回归教学的原点》,用“原点”的方式思考教学质量的问题。手册分教学质量理念、教师教学管理要求、教师教科研管理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力培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七个部分。其中“教学质量理念”的确立,体现我校质量管理之“道”的确立,以“道”来指引教师教学遵循正确的“术”,让所有的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质量的提升。

质量理念:全面、全体、全程。

质量目标:建设一流的教学队伍、培育素质一流的正则学子。

质量途径:合理化培养,就是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去培养儿童,创设最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最合理地发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成长。

质量管理观: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紧抓“一个中心”,做到“两个结合”。

一个中心:以“徳智相融”的课堂建设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以“自学分享”为方式,以儿童为主体,在儿童与自我、儿童与他人、儿童与知识之间寻找德育渗透点,让德育渗透生命的深处,将学科知识化为生命的营养,推动教学走向优质与高效。

两个结合:“课前”与“课后”相结合。教学质量的提升功于课前、精于课后。“教”与“学”相结合。质量管理不仅关注教师对学校“教学六认真”常规要求的执行情况,更重要的在于引导教师将日常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

二、换位:改变校本研训的方式

校本研训是提升教师教学力的一条必由之路,为老师创造一条充满诱惑力的研训之路,是我校的努力目标。我们尝试用换位思考,来激励、唤醒和提升教师的创造力、积极性、责任心。

(一)心理换位:从制度文化走向研究文化

正则的家常课研究与建设历经三个阶段,长达十多年,我们对家常课的关注从未停止。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家常课制度是课堂底线的保障;站在教师的心理角度来看,他们喜欢相对自由、充满研究氛围的环境。我们尝试糅合两种方式,进行创新,建立一种研究文化。

1.“问课”问向研究

目前,学校家常课管理不仅采用看课堂、重结果、发现问题的全程诊断式,还引入了课前“问课”式。

“问课”,即教学管理人员课前翻看教师备课与教材上所做的批注,与教师交流8~10 分钟,通过对话了解教师下节课教学内容与目标,打算如何落实,教学程序如何,练习侧重什么。

问课对象有两类:一类是薄弱教师,先问课后听课,问课体现对其课前教学的关注和指导;另一类对象是教学认真的优秀教师,不听课只问课,与其共同探讨教学思路。问课是一种研讨,也是一种认可与激励。在问课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升,让家常课焕发新的活力。

2.“选课”选出研究

将家常课建成菜单式,下设“推门课”“预约课”“研究课”“组团课”,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方式。

推门课:不打招呼推门听课,促使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坚守课堂的底线。

预约课:就是由教师邀约领导、同事来听自己的课,具体时间、主题、内容则由教师自己说了算。

研究课: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课堂观察、调查、访谈、研讨,通过具体的数据,及时、客观地发现课堂教学问题,有效调整和跟进。

组团课:这是学校老师以特色项目组为单位,多人同台展示研讨,旨在培养一批执着于教育理想和追求,躬行于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种子教师”。

教师每个月可以选择一种课型,与相关行政领导共同讨论研究,淡化检查,强调研究,当教师发现有利于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时,更愿意以一种主动的心态向同伴开放自己的课堂。

(二)需求换位:从个人文化走向团队文化

需要研究什么?他们需要对教材更透彻的理解,需要更精当的备课,需要更精准的作业,需要在集体的研究中进行碰撞。研究教师的需求点,将需求点作为研训点,挠到教师的痒处,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备课走向团队化

我校改进备课模式,出台正则小学备课管理制度,并通过行政蹲点的方式,确保集体备课的效率。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下备课、上课流程:集体备课(共性教案,共通性)—个体修改(个性教案,独特性)—课前问课(熟习教案,熟悉度)—听课落实(落实教案,有效度)—交流反馈(对照教案,吻合度)。每周的重点一课经过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试教、修改、全校展示这样的流程。

2.作业走向团队化

我校组织骨干力量编写了《语文预习导航》《数学思维训练》《英语风向标》,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研讨,统一编写周周练、单元卷及复习卷,条线进行把关和修改,注重针对性的练习,保证知识点的过关。这种方式将作业作为研究的内容,既保证了作业的质量,又保障了整个年级学科的齐头并进。

3.研究走向团队化

学校组建教师微团队,以微团队的方式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形成教师特色。语文学科的国文诵读研究团队和作文研究团队、数学学科的思维训练研究团队、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团队,大家聚在一起定期微学习,开展微活动,推动学校微课程的建设。团队成员奔着目标,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了教师特色队伍的建设。

在这样的团队研究中,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收获。

三、结语

研究方能创新,实践方能进步,创造方能前行,前行方有质量。朝着目标出发,教师有方向;换位思考,学校有温度。正则人怀揣梦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不断耕耘,谱写正则小学校本研修的华美乐章!

猜你喜欢

研训正则教学质量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剩余有限Minimax可解群的4阶正则自同构
类似于VNL环的环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