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玩沙游戏中自然材料投放的实践探究

2020-11-19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仓山中心幼儿园林海英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玩沙树枝游戏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仓山中心幼儿园 林海英

幼儿喜欢玩沙,在幼儿玩沙游戏中,教师有效的支持可以让幼儿体验成功,尝试解决问题,积累各种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地创设游戏条件,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展多种游戏,以此来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游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提供恰当的材料,更是幼儿创作的关键。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不同的材料体现着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材料会引发幼儿不同的游戏兴趣、游戏行为,激发幼儿不同的创造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材料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在投放玩沙活动材料时尽可能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素材,将材料生活化,更能让幼儿尽情享受玩沙活动的乐趣。

一、自然材料的价值和利用

自然材料是指自然物、自然资源类材料。依据此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材料是自然中一切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物质材料,是一种素材,这种素材是自然的、原始的、未经人为加工和整理的,例如沙、石、水,树叶、树枝,小麦、水稻等。本文把“自然材料”界定为幼儿身边常见的、生活中容易接触的自然资源类材料和部分废旧环保材料。

(一)自然材料的价值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应当在大自然中发掘可以利用的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陶行知在其创立的儿童教育理论中提出:“让儿童来到大自然,让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成为儿童的游戏活动材料。”《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应“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树枝、藤条、树叶、石头、木棍等低结构且极具开放性的自然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在一起使用,这些材料在幼儿的游戏中是可移动、可操作、可控制的,并且是很好找到的物件和材料,更是来源于生活的。幼儿可以用各种方式来搬运、组合、重新设计、排列等,这些材料没有明确的操作指南,也就拥有了无限的游戏可能,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利用材料进行游戏。

(二)自然材料的利用

丰富、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在需要。幼儿玩沙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所提供并投放的玩沙活动材料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生活中常见的、随手可得的树枝、树叶、小石头、小木块等自然材料具有低结构且开放性的特点,是其他游戏材料无法比拟的。教师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近阶段的发展目标有目的地投放自然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和条件。例如,用食品罐当雪人的帽子、用树枝当手、用石头当眼睛鼻子、用树枝进行植树游戏等。

二、玩沙活动中自然材料投放的原则

在玩沙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且保证幼儿能够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在玩沙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活动材料应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在玩沙活动中,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应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来投放材料,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获得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要考虑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过多过杂的材料容易造成幼儿注意力的分散。因此,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考虑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材料与幼儿经验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及时调整。

(二)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

在玩沙活动中投放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因此,我们要考虑材料的投放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探究力,以及激发他们创作的潜能。如幼儿园中散落的树枝、树叶、果实、花朵、小草等,这些自然材料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还有独特的形态,低结构且极具开放性,更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利用材料进行游戏。

(三)材料的投放应具有层次性

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活动材料在难易度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比如,小班幼儿选择材料倾向于结构性强一点的,中、大班幼儿多喜爱选择半结构、开放性较强的材料。而处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已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素态度,总喜欢问为什么,喜欢追根问底。因此,在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尤为重要。

三、自然材料的投放策略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限制,材料投放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不能过于复杂,应尽量克服无关因素的打扰,否则会出现盲目摆弄的现象。我们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投放材料。

(一)与课程相结合

课程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如何让玩沙与课程有效结合,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生成课程—引发兴趣—发现问题—互动讨论—提供支持—再次尝试—获得经验。例如,沙上建构活动“山”,活动前,为了了解幼儿对山的已有经验,笔者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师:“你们觉得山是什么样的?”幼儿:“一座座的、像山坡、像A 一样,很高、很大、很强壮……”师:“那生活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呢?跟你们说的一样吗?”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山的认识,引导幼儿通过亲子查找资料的方式看一看生活中山的样子,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山的造型。在建构山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山很不牢固,轻轻碰一下就塌了。教师引发幼儿互动:怎样才能建造牢固的山呢?孩子们讨论得出结论:要用湿的沙子,建的时候要边拍边堆,这样才牢固。孩子们尝试的时候发现,山怎么堆都不高,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类似“可不可以这样?有什么发现?”这样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推动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要方式。

(二)材料渐进性投放

盲目地投放大量的材料不能给幼儿带来多大的帮助,反而会让幼儿处于茫然的状态,活动现场较为混乱。针对这种情況,教师可对幼儿进行观察,采取渐进性投放策略:投放—观察—再投放(或调整)—再观察。即每天投放一定数量的玩沙材料,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频率,追随幼儿的兴趣进行及时的调整,并提供相关的支持。

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玩沙活动时的游戏行为,仔细分析行为背后的真相,在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态度和渐进性,使他们在探索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感受玩沙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幼儿自主选择

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材料能够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对玩沙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产生极大的动力。自主选择策略为:自主选材—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经验。例如在小班玩沙游戏中,幼儿A 和幼儿B 正在用树枝玩种树游戏,想用手抓沙给树浇水,接着用装满沙子的瓶子给树浇水,发现装满沙子的瓶子很难将沙子倒出来,在第二次浇水的时候,只往瓶子里装少量的沙。幼儿C 把生活中常见的罐子用来装沙,制作各类美食,有饮料、蛋糕、饼干、酸奶等。在制作美食时想要以沙代替水,把沙子往瓶口装,刚开始用铲子,发现铲了很多沙,可是掉到瓶里的比较少,又尝试用小漏勺,发现太慢,最后用手抓沙子,往瓶口里装,快速完成一瓶“矿泉水”。可见,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能够与材料积极互动,自主探索,进行游戏。

通过系列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自然材料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玩沙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环境中有着丰富的开放性的自然材料时,幼儿可以找到多种方式来操作,产生新的思考方式或者通过玩耍材料来获得知识。幼儿在这个环境中游戏时,他们可以走来走去,使用他们找到的合适的物件设计空间和结构。幼儿会观察材料像什么以及如何使用,把材料变成他们想要的事物。如一块石头可以成为汤羹中的食材,一颗松果可以成为故事中的人物,树枝可以变成蛋糕上的蜡烛、神奇的魔杖等。这些物件可以引发幼儿的对话和互动,激发协作和合作,帮助幼儿从他们自己的经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创造自己的故事。因此,我们应珍视自然材料在幼儿玩沙游戏中的价值,遵循幼儿的年龄和认知规律,有效地投放自然材料,推进幼儿在玩沙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玩沙树枝游戏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猴叔叔剪树枝
树枝
趣拍沙滩照
从“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爆笑游戏
会跑的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