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0-11-19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曹莉娜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教学法游戏

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曹莉娜

一、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第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学生对体育训练不够积极,体育训练次数过少;第二方面是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学生缺少体育训练的热情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加以教学互动。体育游戏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形式,通过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赋予体育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促进学生体质水平的提升。

二、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实验

(一)问卷调查

选取某学校初中相同年级段的不同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学生共40 人,调查的内容包含学生对体育耐久跑的了解和兴趣,在实践之前与实践之后分别发放问卷,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及时完成问卷内容,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的教学计划如下,在A 班教学中,教师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进游戏教学法,创设体育运动的游戏训练环境;B 班教学中,教师选择常规讲解形式与学生多次训练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表所示。

两个班级的教学方案

第8 课时 贴烧饼、蚂蚁搬家、多边形变向跑不同距离的变速跑第9 课时 校园寻宝(各个宝物距离800米) 800 米、1000 米跑专项练习

(二)实验结果

1.体育运动兴趣层面

结合调查问卷和学生实际情况,经过游戏教学法的引进,A 班学生与B 班学生对耐久跑项目产生的兴趣呈现出一定差异, A 班学生对耐久跑项目的兴趣得以增强,学生整体运动积极性明显大于B 班学生。

2.学生耐力素质层面

在教学实践之后,A 班男生1000 米测验的平均成绩是4 分15 秒,B 班男生测验的平均成绩是4 分28 秒,表明游戏教学法可以明显提升学生1000 米测试的平均成绩;A 班女生800 米测验的平均成绩是4 分13 秒,B 班女生800 米测验的平均成绩是4 分27 秒,表明游戏教学法实践后学生的耐力素质提升成效良好,优于常规教学讲解与引导学生多次训练的教学有效性。

(三)实验结果分析

A 班学生在体育耐久跑项目学习中,兴趣与成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 班学生在耐久跑项目中即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部分学生对耐久跑项目产生了厌烦情绪。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呼吸不顺畅、四肢僵硬以及头昏眼花的情况,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B 班学生通过多次训练加入不同距离的耐久跑训练项目,总会感受到四肢僵硬的“极点”,增加了学生体育运动压力。因此,学生以避免“极点”产生为目标,经常在训练中偷懒,没有树立正确的耐久跑运动认知,取得的成效不佳。所以不管是男生1000 米耐久跑项目,还是女生800 米耐久跑训练,成绩进步都比较小。

A 班学生参与穿越森林与闯关游戏,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进行体操垫与栏架等障碍物基础上的体育运动的动力。学生立足于学习任务参与耐久跑训练,在实际训练期间淡化了跑步的距离,转移了注意力,关注怎样可以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并且在老鼠运粮食、寻宝和搬家等游戏中,学生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地为团队胜利做出努力,在实际训练中感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在游戏挑战的驱使下,学生自主加入不同距离和不同速度的耐久跑训练项目。A 班学生在游戏教学法的引进下对耐久跑项目的兴趣增加程度大于B 班学生,并且在体能素质的提升上也大于B 班学生,有助于体现初中体育耐久跑项目训练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三、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运用结论

学生经过实际训练教学,不管是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还是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A 班学生都优于B 班学生。B 班学生接受常规的教学模式训练,更加容易感知耐久跑项目的枯燥与乏味,逐渐失去体育运动热情,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的心态。在教师带领下,B 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体育运动,为了应付教师而进行训练,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耐久跑项目的重要性,也没有感受到耐久跑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体育素质,还会阻碍体育教学活动的进展。

(二)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要点

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教师要科学地借助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形式安排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锻炼身心。教师在安排体育游戏时,要围绕学情,明确教学目标,让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游戏活动,满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需求。

第一,端正学生训练态度,增加学生运动信心。在体育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动健将以及身边事例让学生明确耐久跑项目训练的作用,把此项运动和学生体质的提升联系起来,使学生认知耐久跑的作用,帮助学生增加体育训练。与此同时,学生可能会因为耐力素质不佳,造成生理不适情况,尤其是运动“极点”。在训练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明确“极点”是运动过程中身体内在器官机能惰性比较强,生成的暂时不舒适感觉,了解怎样面对“极点”的产生,强调耐久跑对学生身体的好处,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信心。

第二,赋予教学趣味,逐步增加运动量。因为耐久跑项目的形式相对单调与枯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包含多地形、走跑交替等活动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如本次研究中对A 班学生进行的丰富化的游戏教学形式,将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转变为高涨的状态,给学生提供了运动的活力。另外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耐久跑技能,逐步增加学生的运动量,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层面,都可以获得跑步的乐趣,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与抗拒状态,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三)游戏教学注意事项

第一,传授耐久跑知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耐久跑属于比较枯燥的运动项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耐久跑的特点和技巧讲解给学生,并向学生传输耐久跑练习的意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耐久跑训练,培养学生自助锻炼的习惯。教师还需要掌握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趣味性游戏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第二,研究教学方法,提升耐久跑教学质量。在体育课上,针对耐久跑教学,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要具有启发性,能够调动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动作,让学生掌握耐久跑的技巧;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评委,对学生的动作技巧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指点。

第三,增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在体育课上,对于耐久跑的教学,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挑战游戏,改善学生的疲劳状态,提升学生的调控能力,刺激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形成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教学法游戏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爆笑游戏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