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频率电针断续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干预疗效观察

2020-11-13罗钰莹李秀芬汤昌华胡克华

广西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直腿腰腿痛电针

罗钰莹,李秀芬,汤昌华,胡克华,郑 斌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经过临床实践笔者发现,使用频率>30 Hz 的电针断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1]。目前市售电针治疗仪频率大多为1~99 Hz,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不同的频率是否疗效不同?我们对电针40Hz、电针60Hz、电针80Hz 开展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 例病例均来自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6 至2019 年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药组、电针40 Hz 组(以下简称40 Hz 组)、电针60 Hz 组(以下简称60 Hz 组)和电针80 Hz 组(以下简称80 Hz 组),每组30 例。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变浅,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可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或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突出节段为 L3/L4和(或)L4/L5和(或)L5/S1,均有 CT 或MRI 影像学依据;②年龄<65 岁;③急性发作2 周以内(含2周);④观察期间同意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推拿等本治疗方案外的治疗措施者。

1.4 排除标准 ①孕妇、经期妇女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有电针禁忌证者。②脊柱炎症性病变(如结核、类风湿病变)、脊椎各部位骨折、黄韧带肥厚、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椎管狭窄症(主要指先天发育性或后天继发性椎管狭小)、骶髂关节半脱位、纤维变性椎间盘的急性紊乱、脊髓马尾肿瘤、椎管内静脉丛充血、脊神经根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椎弓裂及脊椎滑脱症等。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卧硬板床休息,局部予TDP照射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 次,连续14 d),腰椎牵引以及甘露醇注射液125 ml 静脉滴注(每天1 次,连续使用7 d)。

2.2 电针组 器械:华谊牌G6805-2A 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即电针治疗仪),云龙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25 mm×40 mm、0.30 mm×75 mm)。取穴:主穴:病变椎间盘水平的夹脊穴和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L3/L4椎间盘病变取气海俞,L4/L5椎间盘病变取大肠俞,L5/S1椎间盘病变取关元俞)。辅穴:下肢后侧疼痛取秩边、环跳、委中、昆仑;下肢外侧疼痛取居髎、风市、阳陵泉、悬钟。操作方法:电针仪选断续波,40 Hz组、60 Hz组和80 Hz组电针频率分别调至40 Hz、60 Hz、80 Hz。主穴直刺20~30 mm,捻转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同一对电极不可跨越中线),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环跳穴直刺45~63 mm 行捻转提插手法至出现向下肢放射感1 次,余辅穴直刺20~30 mm。全部操作后留针30 min,毎10 min捻转行针一次,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2.3 口服药组 醋氯芬酸肠溶片(西乐葆)每次0.1 g,每日2次,饭后服;甲钴胺片(怡神保)每次0.5 mg,每日3次;上药合用,连用14 d。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JOA评分,并于第15 d 电针组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 年印发的《24 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以JOA 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改善率≥50%且<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改善率≥25%且<50%,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无效:改善率<2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3.3 治疗结果 四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四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四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分,±s)

表3 四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口服药组比较,①P<0.05;与40 Hz组比较,②P<0.05;与60 Hz 组比较,③P<0.05

组别80 Hz组60 Hz组40 Hz组口服药组n 30 30 30 30治疗前11.40±3.26 11.60±3.40 11.67±3.16 11.80±3.21治疗后25.17±2.96①②③22.83±4.04①20.06±4.10 19.13±4.23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痹症”等范畴,主要病位在足太阳、足少阳经;基本病机是经络不通、气血瘀滞[3]。本次研究所取主穴为病变椎间盘水平的夹脊穴和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为治疗腰腿疾病的要穴,可疏通局部气血;秩边、委中、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下肢经穴,居髎、风市、阳陵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下肢经穴,环跳穴为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故根据患者病位循经选取上述相应经穴,可疏导相应经脉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提高皮肤痛阈、调节肌肉运动和交感神经功能、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和组织新陈代谢[4];电针疗法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我国推广和普及,其扩大了毫针治疗范围,并能精准控制刺激量,在改善神经根周围循环,消除炎性介质,缓解肌痉挛,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方面有良好效果[5]。

在电针镇痛过程中,电频率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相同的穴位、手法,不同的电频率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根据现有研究,2 Hz与100 Hz均有镇痛的效果,但二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治疗方法[6]。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对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缓解,1~2 Hz 的频率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而电针仪频率值增大至密波反而疗效颇佳。由于密波容易产生耐受性,我们改为尝试使用大于30 Hz的断续波,发现镇痛效果颇佳[1]。本研究采用了 40 Hz、60 Hz、80 Hz 三种断续密波频率进行治疗,发现在30~99 Hz这个区间,随着频率的增加,治疗效果越好,症状改善的程度也越大。同时,从表3 中,我们看到治疗后的JOA 分值,口服药组与40 Hz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Hz 组与60 Hz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0 Hz 组与80 Hz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推测60~80 Hz 这个区间存在着一个类似“分水岭”的值,在这个值的上、下,小跨度电频率间的治疗效果可能有明显差异,而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大样本的观察加以验证。

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不论其病程长短、体质虚实,现阶段均以“标实”为主,当治以“泻法”为要。而与本研究中的其他频率相比,80 Hz 断续密波频率更快、刺激量更强,也更接近电针仪99 Hz的最大值,属电针中的“泻法”,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标实”之证,更为切合。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所取观察频率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发掘其内在机制,这都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激发广大同仁更为广范、深入地探索。

猜你喜欢

直腿腰腿痛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直腿坐强腰肾
易极藏灸——颈肩腰腿痛终极克星 实体诊所见证神奇效果 每天人满为患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