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香黑膏药穴位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2020-11-13程运扬

广西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膏药经期气滞

高 宁,程运扬

(桂平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平 537200)

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法,与口服解热镇痛药的治疗方法相比可以避免药物胃肠道反应,而且解热镇痛药只是缓解痛经症状,治愈作用不明显。笔者探索自制桂香黑膏药穴位贴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3 月至2019 年7 月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 组。治疗组 37 例,年龄 18~47 岁,其中≤30 岁 26 例,31~40岁 7 例,>40 岁 4 例;病程 3 个月至 10 年,其中≤3 年 17例,4~6 年 13 例,7~10 年 7 例;中度疼痛 34 例,重度疼痛 3 例。对照组 32 例,年龄 21~42 岁,其中≤30 岁 21例,31~40岁9例,>40岁2例;病程1~10年,其中≤3年9例,4~6年19例,7~10年4例;中度疼痛27例,重度疼痛5 例。两组年龄、病程及疼痛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诊断标准[1]:主症有经前或者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次症有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暗淡有块,畏寒,手足欠温,面色青白,恶心呕吐。其中原发性痛经之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有月经量少色暗伴血块、经行不畅、舌质暗紫、脉弦,寒湿凝滞证主要证候有经行畏寒喜暖、舌暗苔白、手足不温、脉浮紧。

1.3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B型超声波检查子宫及附件无异常,无器质性病变、无其他致病原因引起的下腹疼痛病例;纳入病例符合气滞血瘀证或寒湿凝滞证主要证候。

1.4 排除标准 不遵守医嘱用药或无法回访病情的病例;其他原因引起的月经前后期下腹疼痛的患者。

1.5 桂香黑膏药穴位贴的制备 将适量的麻油与红丹粉(二者重量比为13∶7)依照葛洪《肘后备急方》炼油下丹法制作成黑膏药基质,取适量的黑膏药基质加热融化,与过100 目筛的药物细粉(组方药物重量比:肉桂2份、制附子2份、小茴香1份、吴茱萸1份、干姜2份、醋乳香2份、醋没药2份、醋延胡索2份)混合均匀,黑膏药基质与药粉重量比为100∶30,用勺子取药膏约2 g加至空白穴位贴,合上隔离纸备用。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取关元穴、中极穴、双侧子宫穴、双侧三阴交穴,于月经前3~5 d 开始贴敷穴位,每次6 贴,每天1次,贴敷24 h后换药,连用6 d,每个月经周期用药6 d,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

1.6.2 对照组 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粒0.3 g),1次 1 粒,1 日 2 次,早晚各 1 次,于来月经前 1~3 d 或来月经时服用,连服3 d。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

1.7 疗效观察

1.7.1 疼痛评价 按言语描述评估法(VRS),将痛经程度分为4 级[2]。无痛:经期或其前后小腹无疼痛不适。轻度疼痛: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中度疼痛: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重度疼痛: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治疗前后均进行疼痛评价。

1.7.2 疗效标准 停药后随访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疼痛消失,且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疼痛减轻。无效:疼痛与治疗前比无改善。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等级资料比较进行Mann-Whitney 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的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3个月后疼痛程度比较 (例)

表2 两组停药3个月后疼痛程度比较 (例)

由上表可见,两组在治疗3 个月后的止痛疗效都明显,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都能起到止痛或者减轻疼痛的作用。两组停药3个月后疼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组37例中有5例治愈(占比13.51%),对照组32 例中没有治愈病例。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37例,有3例出现敷贴部位皮肤潮红、轻度瘙痒,另有1 例皮肤水疱样过敏,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继续完成疗程。对照组有7 例患者表示胃部不适、恶心欲呕,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 论

痛经的中医证候分气血瘀滞证、寒湿凝滞证、肝郁湿热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亏损证,实证占比远高于虚证,其中以血瘀证为多见[4]。西医将痛经诊断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 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致痛经者,如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波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证实有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原发性痛经多归属于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以寒凝、气滞、血瘀为主证,治法当用温里化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组方中肉桂、熟附子、小茴香、吴茱萸、干姜等温经通络、散寒行气止痛,醋乳香、醋没药、醋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关元穴、中极穴皆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之处,贴敷关元穴、中极穴调理冲任,温煦胞宫,化瘀止痛;贴敷子宫穴直接温煦胞宫,理气活血;贴敷三阴交穴,温通肝脾肾三经,暖胞宫,纠正寒凝气滞症状。

《理瀹骈文》曰“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病先从皮毛入,药即可由此进”“膏药不经脾胃,故不致伤脾胃”[5]。说明通过皮肤给药,同样可以达到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口服给药的胃肠道副作用。中医内病外治法源远流长,《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中医外治法结合经络腧穴,有其独到之处,中药敷贴大都采用穴位疗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6]。如郭燕等[7]报道,将痛经贴贴于腰俞、肾俞、中极、关元穴区,治疗 50 例,治愈 40 例,显效 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96.0%。

本研究表明,桂香黑膏药穴位贴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有13.51%的治愈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方法简易灵便,适合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膏药经期气滞
小膏药,大学问
撕膏药避免疼痛小妙招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