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宁海县2009—2019年成人手足口病发病特征与感染模式研究

2020-11-04王晓英孔志芳秦海燕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宁海县肠道病毒口病

王晓英 孔志芳 秦海燕

1 宁海县第一医院,315600 浙江 宁海; 2 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5600 浙江 宁海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1-2],20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全球多次大规模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3];1981年上海首次发现并报道手足口病后10多个省(市)陆续有发病报道,2008年安徽、河南等出现暴发流行,之后全国各地均有发病报道,流行形式日趋严重;2008—2016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约1 625万例,年均报告病例数约180万,报告重症病例14.53万例,死亡3 500余例,给儿童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4]。

邹宏超[5]报道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EV的持续变异和人群中隐性感染者的存在,成人手足口病呈不断增加趋势;平东兰[6]也报道成人手足口病有增多的趋势;美国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手足口病流行中成人占24%[7],报道成人EV71感染者8%发展为手足口病[8],近年来成人感染[9]、重症病例[10-11]也有较多报道。目前成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与感染方式尚不明确,为了解手足口病在成人中发病情况,本研究对2009—2019年成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其发病特征和感染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成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9—2019年宁海县成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每天审核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疫情资料,将全县22家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导出,开展成人手足口病及聚集性疫情监测,发现成人手足口病采用统一个案表进行调查随访,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测等,同时采集病例及家庭成员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收集同期712例儿童手足口病(2009—2019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要求每月至少开展5例手足口病监测)的监测资料作为对照。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依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WS 588-2018)[12];成人为年龄≥18岁。

1.2 实验室检测

本研究采集病人粪便标本于3.5 mL病毒采样盒中,2~8℃运输箱将标本运至病毒实验室,-70℃冰箱保存备查。参照Promega Maxwell RNA纯化试剂盒说明书,取200 μL样品提取手足口病核酸,用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测定试剂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P20190321,有效期P20200320)在赛默飞Q7荧光PCR仪上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样本进一步用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P20190326有效期20200325)进行CV-A16、EV-A71、CV-A6及CV-A10型核酸分型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9—2019年共收集到成人手足口病208例,以2018年最多(57例),见图1,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患者均痊愈,无后遗症。2009—2019年成人手足口病每月均可发生,主要分布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发病、高峰与儿童手足口病基本相同;在2012年、2014、2016及2018年高发,呈隔年高发态势。

图1 2009—2019年宁海县成人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

208例病例中男83例,女125例,男女性别比为0.66∶1;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中位数27岁,以20~29岁组(126例)为主(60.58%),其次是30~39岁组55例(26.44%);职业以农民(90例)为主(43.27%),其次是家务(38例)及工人(25例);女性成人手足口病中16例(12.80%)为教师、12例(9.60%)为医护人员;而男性从事教师及医护人员各2例(2.41%);另外孕妇4例(孕5周、13周、21周、35周各1例),其中医护人员2例。

2.2 成人与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比较

将208例成人手足口病与同期712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成人热程(1.68±0.89)d,儿童(2.25±1.02)d,两者有统计学差异(t=6.04,P<0.01),发热成人以中低热为主,儿童以高热居多,发热及热程、疱疹性咽峡炎儿童高于成人,除口外其他部位皮疹成人多于儿童,皮疹形态中斑丘疹儿童高于成人,疱疹成人高于儿童,疼痛、脱皮、脱甲成人明显高于儿童,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成人中1例并发睾丸炎,儿童病例中未发现。见表1。

表1 2009—2019年宁海县成人手足口病与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比较

2.3 成人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因素分析

将成人与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家庭规模、人均居住面积间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居住类型、家有<5岁儿童、最近家中有手足口病者、共同进餐、共用手机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宁海县成人与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2.4 成人手足口病感染模式

对208例成人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成人手足口病发病有多种感染模式,儿童—成人传播141例(67.79%),是成人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感染模式,其中子女—父母92例(44.23%),是成人手足口病发病最主要传播方式;其次是院内感染;另外隐性感染13例、成人—成人传播8例、感染来源不清20例。见表3。

表3 宁海县成人手足口病发病感染模式 单位:例

2.5 成人手足口病家庭隔离及消毒情况

对208例成人手足口病家庭隔离及消毒情况进行调查,92例由子女传播的手足口病,子女患手足口病后未采取隔离措施;成人患手足口病后与家人也未采取隔离措施,碗筷等餐具部分家庭采用开水冲洗消毒工作,所有成人均认为手足口病是儿童患病,成人不会得此病。

2.6 病原学检测

本研究共采集到粪便标本507份,其中成人手足口病标本205份,RT-PCR检测阳性146例,阳性率为71.22%,阳性标本中EV71(+)17例、CVA16(+)38例、CVA6(+)60例、CVA10(+)13例、肠道病毒未分型(+)18例,分别占11.64%、26.03%、41.10%、8.90%、12.33%;儿童阳性64例,阳性率为69.57%,病原型别与成人一致;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08,P=0.77);家庭成员中成人粪便标本阳性率29.37%,儿童46.43%,病原型别与病例一致;两者有统计学差异(χ2=6.35,P=0.01)。见表4。

表4 2009—2019年宁海县成人手足口病及家庭成员粪便RT-PCR检测结果

3 讨论

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和婴幼儿,成人罕见[8],但本研究监测显示成人手足口病也有较高发病,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聚集性疫情监测中发现部分病例未就诊,成人手足口病发病可能存在被低估现象,也应引起我们重视;发病呈隔年高发态势,与宁海县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基本一致[13]。病原学监测显示各病毒型别成人均可发病,但以CVA6为主,可能与我县一直未曾出现CVA6流行,成人与儿童均缺乏免疫力,导致2018年成人及儿童均高发;其次是CVA16,近2年EV71明显减少,柯萨奇及其他肠道病毒呈增多趋势,台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50%以上成人EV71抗体阳性[14],可能与成人EV71的抗体阳性率较高以及近2年EV71疫苗接种有关;本研究中成人隐性感染率低于儿童,上海调查表明<5岁儿童血清EV71抗体阳性率仅19.9%[15],推测与成人免疫水平高于儿童有关。

成人手足口病疼痛明显,部分伴有麻痒感,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典型皮疹不痛不痒不同[12];部分病例呈大块、袜套或鞋套样脱皮,脱甲明显多于儿童。

本研究中性别分析显示成人手足口病与儿童不同,成人以女性为主,而儿童中男性居多,与张海泉报道相同[16]。在我国家庭中儿童主要由女性照顾,推测与平时生活中暴露机会大于男性有关。医务人员、教师与性别调查也表明女性多于男性,分析与女性从事医护人员、教师高于男性有关。以上都增加成年女性患手足口病风险。同时本研究中还监测到4例孕妇发病,随访后1例孕5周病例在7~8周超声检查为死胎,另3例小孩出生后均无殊,由于监测到病例较小,孕早期是否对胎儿有影响有待继续观察。

本研究中成人手足口病超60%为20~29岁组,主要与该年龄段家中有<5岁儿童有关。

成人手足口病发病以儿童—成人传播为主,多种感染模式并存的特征,其中子女—父母是最主要感染模式,通过子女与家庭成员、亲戚等共同生活、共用手机看视频或游戏造成传播。对于成人手足口病的防控,首先需加强成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教育,让成人认识到成人同样可患手足口病,同时家庭内做好手足口病病例隔离,加强食具、玩具及环境消毒,做好手卫生,减少儿童—成人,尤其是子女—父母家庭内传播。另外12.50%病例通过院内感染传染,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专用诊室与输液室消毒工作,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医源性传播。

猜你喜欢

宁海县肠道病毒口病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