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运转中的应用

2020-10-27仲淑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危重症运转

仲淑燕,王 媛

(广元市中心医院 四川广元628000)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运转是患者从急诊科安全运转到院内其他接收科室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集护送、监护、治疗为一体的关键阶段[1-3]。SBAR沟通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接班沟通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体系中[3-5]。有文献报道,目前约71%的运转患者在运转途中发生并发症[6]。因此,为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运转的水平,应用SBAR沟通模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SBAR沟通模式,探讨其在院内安全运转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医嘱下达病危的患者。排除标准: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的护理人员;不具备在职注册护士资质的护理人员。在研究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联系,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展开研究。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和对照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各62例。观察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46~67(50.61±5.42)岁;运转科室:产科22例,神经内科14例,消化内科9例,呼吸科7例,神经外科6例;心内科4例。对照组男31例、女31例,年龄47~68(51.82±4.12)岁;运转科室:产科21例,神经内科11例,消化内科9例,呼吸科8例,神经外科7例,心内科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选取我院医护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具体实施模式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其中,评价主体主要有护理管理者3名、医生6名及护士。对采用的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人员有16名,实施常规模式的护理人员有14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进行院内运转交接过程中采用常规运转模式,即口头运转交接模式。在进行院内运转的过程中,依据急诊危重症监护室医生所开具的医嘱,由责任护士与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进行院内安全运转。

1.2.2 观察组 患者院内安全运转过程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①组建SBAR沟通模式小组,制定院内安全运转交接表。小组成员由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构成。在制定运转交接表的过程中以急诊危重症患者为基础,对运转交接表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然后实施,最终确定院内运转交接表的内容,包括目前状况、疾病史、评估、建议观察重点4个部分。②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SBAR沟通模式的相关理论,如来源、概念以及应用现状和优势等。培训方式有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讲座等。培训结束后评估护理人员的掌握情况,保证将SBAR沟通模式深入到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中。③SBAR沟通模式的实施。在进行院内安全运转过程中,护理人员将运转交接表携带至运转科室,运转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输液畅通。到达目的地后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建议,接诊护士依据交接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然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完成院内运转交接表中的各个项目。最后将填写好的院内运转交接表带回科室,进行存档和反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水平。采用本院自制评价表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主要包括护理管理者、医生以及护士。护理管理者主要对护理人员的思维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效率、护理安全4个方面进行评价。医生主要对护理人员的信息收集和传递水平、沟通汇报质量、患者安全3个方面进行评价。护士自评对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护患关系3个方面进行评价。各个评价主体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的评分方式是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水平越高。②比较两组院内安全运转交接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从管道管理、病情重点、全面性、条理性4个方面对护理人员的运转交接班情况进行调查。评分标准10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③比较两组院内安全运转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在运转前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等情况进行测量,同时对运转后患者的血压、脉搏等情况进行再次监测,然后统计发生变化的患者,并计算变化率。④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未遵医嘱服用口服药、未按规定按时检查、仪器存在运行故障、导管滑脱或堵塞、输液渗漏或脱出。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院内安全运转交接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2.3 两组院内安全运转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2 两组院内安全运转交接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院内安全运转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例(%)]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具有手术大、时间长、病情变化快、术后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7]。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院内运转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严密关注并高度重视。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标准化沟通模式,其在院内安全运转的过程中,依据院内运转交接单开展各项工作,相比于常规运转模式更具优势[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运转模式,SBAR沟通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是由于SBAR沟通模式不仅是对简单常规运转模式的一种丰富,而且能弥补常规运转模式的弊端[10]。实施SBAR沟通模式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于院内安全运转交接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能够做到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还能进行全面、重点、条理性的汇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刘海英等[11]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在SBAR沟通模式落实过程中,护理人员依据院内运转交接表对各个项目进行记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运转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缩短院内运转交接的时间。而院内运转交接时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影响。运转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等,进而增加了转运风险[12]。与相关研究[13-14]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生命体征变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院内安全运转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赵改丽等[15-1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安全运转过程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缩短运转交接的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危重症运转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复旧运转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时来运转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