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识别

2020-10-17赵儒煜常忠利

财经问题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城市化高质量水平

赵儒煜,常忠利,2

(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5;2.吉林省财政厅会计处,吉林 长春 130021)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给世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其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资源过度消耗、贫富分化现象愈演愈烈,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受制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因素增多等经济风险的不断积聚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传统的增长模式成为过去式,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接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一味追求数字上经济增长的选择逐渐被边缘化,未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高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任务,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促使中国经济有效地沿着高质量的发展轨道行进[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基本诉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力量,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而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根本。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略有不足。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看,经济高质量的“高”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社会参与以及政府制度等维度[2],而实现该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必须率先供给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制度[3]。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4]。经济发展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揭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规律[5]。那么,新时代下应当如何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综合测度,对该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为科学地认识中国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也能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借鉴。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党的十九大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要求,构建了适用于中国当前国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权重,构建了面板回归模型识别其影响要素,分析了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异同,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理论与实践贡献。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测度并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衡量,大部分文献都是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展开相关分析[6-7-8]。由于没有考虑要素的长期影响以及数据的局限性,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在可行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9]。郑玉歆[9]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此外,部分学者还采用增加值率[10]、企业中间投入产出率、投资效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等指标衡量经济增长质量水平[11]。余泳泽等[12]考虑到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将环境问题引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构建中,提出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虽然这些单一指标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为改善单一指标表征经济增长质量的局限性,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构建测度体系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其中,钞小静和惠康[13]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考察,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产环境代价四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对中国以及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之后,钞小静和任保平[14]与师博和任保平[15]发现,中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对经济增长质量认识的逐步深入,魏婕和任保平[16]增加了对经济增长效率和国民经济素质的考量。

可以看出,上述研究着眼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测度评价,但鲜有研究通过构建测度体系的方式对不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量化分析。魏敏和李书昊[17]认为,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紧密联系,但也有一定区别的两个概念。经济增长质量侧重于从“增长”的角度揭示经济成效,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要求,强调经济建设过程中质量水平的高级程度,是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升华[18]。任保平和李禹墨[19]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应该由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和人民生活高质量五个维度构成。魏敏和李书昊[17]还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结构、创新驱动、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增长稳定、协调共享、产品质量、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和经济成果惠民等十个维度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并测度了中国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张涛[20]进行了更细致化的研究,构建了包含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的宏微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可以看出,已有研究着重于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算,并未对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因此,借鉴已有的高质量发展测度的思路,本文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了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丰富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理论与方法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真实需要[21]。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发展方式、动力状态等均需要经历系统性的调整,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供给质量,同时也要兼顾发展的平衡性,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与人文工作的建设[22],并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推进经济结构高级化,以此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文在参照袁晓玲等[23]、车冰清等[24]、孙智君和陈敏[25]以及郭周明和张晓磊[26]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理念,将复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分解为经济效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六大维度,并进而分解为24个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比较分析

为保证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参照宋明顺等[27]的做法,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以确定最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图1报告了2008—2017年全国以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演化趋势。

图1 2008—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演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2008—2017年,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呈现“东部领先、中西部追赶”的局面。而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10年前后有一定的提升,但最近几年经历着严重的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难以开展转型升级和发展新产业,并且,东北地区的经济下滑、人口流出、产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外加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缺陷,引发经济质量的降低。这也意味着在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要全方位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来完成由人口净流出向人口净流入的转变,进而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人才资源完备化引领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本文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的六大维度出发,构建了如下的计量模型:

qualityit=α0+βXit+εit

(1)

其中,被解释变量quality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X是本文需要识别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i代表地区;t代表时间;ε为扰动项。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在参照袁晓玲等[23]、车冰清等[24]、孙智君和陈敏[25]以及郭周明和张晓磊[26]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熵值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维度进行加权计算,确定最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取值范围为0—1之间,数值越接近于0,该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低;反之,越接近于1,该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根据本文的测算,样本期间,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自2008年0.475到2017年0.556,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

2.解释变量

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提出以来,产能、效益、污染等成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创新能力、惠民程度也同样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考察的关键内容。考虑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参考已有文献[18-21-24]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维度,本文将选取以下解释变量:经济规模ecs,采用GDP衡量;投资水平fai,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消费水平fcr,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政府干预程度dgi,以财政支出与GDP的比值表示;科技发展水平std,采用专利授权数表示;城市化水平urb,通过城市人口/总人口测算得到;污染程度 dgp,采用单位GDP废水排放量表示;人口密度dpd,采用总人口除以总面积衡量;外资利用水平 fcu,以实际外资利用总额衡量等。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同时,考虑到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取性以及系统性,本文进行了去量纲和平滑处理,使其更具有代表性,部分数据根据统计年鉴中的原始数据插值补齐。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在进行经验分析之前,本文进行了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检验,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除消费水平fcr和政府干预程度dgi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变量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具体关系还需要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就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讲,仅有个别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800之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故回归结果不会受到多重共线性的严重干扰。

表3主要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五、经验分析

(一)回归结果与分析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1.全国层面的分析

表4中的第二列报告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消费水平、投资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以及科技发展水平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城市化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和消费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表现的还有政府干预程度,当前中国的财政手段仍是调控经济不平衡的重要方式,依靠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可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缩小城市发展差距,这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发展水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创新战略的地位提升,研发型、技术型人才成为各地区争抢的核心,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劳动密集型转向创新驱动,也肯定了创新的重要作用。污染程度负向影响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说明当前中国的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工作并不完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事实依旧。

2.异质性分析

表4中的第三列至第六列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地区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外,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城市化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强化东部龙头地区的资源集聚能力,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人口、高端人才流入,也能够为当地产业布局的更新提供资源和智力支撑,实现经济良性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中部地区样本回归中,政府干预程度显著负向影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是因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且普遍经历着结构性调整,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使得中部地区的建设高度依赖财政资源。政府干预通常更加追求短期效应,往往会偏离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负向影响中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除城市化水平之外,消费水平同样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虽然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但消费和投资潜力较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资源的集聚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为投资与消费提供了稳定的空间依托,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为了实现当地经济的增长,放宽对外资的审查标准,高污染企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向影响。对于东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并不乐观,从其影响因素来看,也表现出了与其他地区不一致的现象。首先,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滑,经济规模增速不断缩小,但依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回归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达到了1.824,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一般,与经济规模表现出了同样的发展趋势,也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其次,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全国较高位次,但并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表现出应有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等,受制于当地大型国企与营商环境等因素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受阻。

(二)稳健性检验

1.改变样本时间区间

本文重在识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需保证其他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然而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时期。直至2012年,中国政府逐渐放弃追逐经济增速,开始进入提升经济质量的稳定时期[13]。因此,为确保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将选择2012—2017年的时间区间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改变样本时间区间(2012—2017年)

表5报告了改变样本容量之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整体层面上,城市化水平、投资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以及科技发展水平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影响,本文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2. 剔除直辖市地区样本

相对于省来说,直辖市所管辖的区域面积小,并且一般具有更明显的政策优势。因此,为避免样本选择偏差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将剔除直辖市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全国层面与分区域的回归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

表6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剔除直辖市地区样本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重点考察了2008—2017年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并着重分析了四大区域的差别,深度挖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为理解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呈现“东部领先、中西部追赶”的局面。(2)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城市化水平、经济规模、投资水平、消费水平、外资利用水平以及政府干预程度是推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四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靠城市化的推进程度;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干预程度、外资利用水平程度;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消费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而东北地区严重依赖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规模的扩大。同时,污染问题仍是制约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各地区仍要重视城市化的正面影响。通过结合当地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的作用;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政策导向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布局,提供更为完善的投资与消费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地政府也要重视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保持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当地政府需要重视快速城市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通过弹性规划以及动态修偏,解决城市发展的不均衡现象,避免快速城市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且,当前中国的城市化仍属于中上期,还没有达到过度城市化的阶段,地方政府需要协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充分发挥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正面效应,持续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最后,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机制。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逻辑关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控制线,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引领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化高质量水平
张水平作品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作家葛水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