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具设计》课程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的探索

2020-08-04MaJu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创家具设计家具

马 军 Ma Jun

(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1 研究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时期能够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能够积极推动大学生发掘自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活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1]。专创融合课程的理念就是基于以上背景,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以发展稳固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2]。

2 《家具设计》课程教学定位与现状分析

《家具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设置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决定了专业学科的综合设置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发展和定位。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此门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满足社会生产的岗位需求,培养其成为具备创新素质,具有较强应用技能的一线设计人员[3]。《家具设计》课程在教学规划和设计上应遵循家具产品的研发规律,围绕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能力。对于授课教师而言,需要保持敏锐且持续的行业市场调研,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准确掌握行业动态,不断调整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最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调整理论课程的内容,同时加强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这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培养下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4]。

然而,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缺乏引领活力,知识传递缓慢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化。首先,教师的专业和素质背景不同,也是影响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5]。对于偏重理论的教师会习惯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大理论知识的传授,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对家具设计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注重实践教学的教师,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学时限制会降低课程体系的教学深度和广度。其次,此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过于单一,缺乏多学科的融合,当前主要围绕艺术造型设计理论教学,容易导致缺乏实践应用或忽视材料有效运用,缺乏参数化数字模型设计方法等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对家具设计的需求已经远超出以上几点。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综合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欠佳,知识与能力转化效率低下,严重缺乏创新意识[6]。

3 《家具设计》课程专创融合建设策略

3.1 课程建设思路与融合特点

《家具设计》课程的专创融合课程应围绕“专业+创新创业”的中心思想定位,重新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课程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趋势,突出“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流程、新案例”的“五新”内涵建设,这是引导学科层次方面的融合。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产生巨大的创新思想,很自然地“反哺”教师科研和教学工作,从而丰富《家具设计》课程的创新教育资源,在传授家具设计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灵感[7]。

家具的设计生产本身就包含艺术美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分析和工艺模型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是典型的交叉体系学科[8]。因此,一个好的家具设计课程需要建立跨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来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跨学科专业设计研发团队[9]。在教学组织中的教师与学生均建立课程团队,团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灵活多样性可以跨专业跨方向合作,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建立理工学科与艺术学科融合的教师与学生团队。

图1 家具设计课程专创融合建设思路

图2 家具设计课程专创融合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加大了学校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课程工作室又积极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工作室与企业之间实现对接,工作室与学生制定“学习合同(Learning contract)”,将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教学素材,打造“作业即产品”的课程设计标准,推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在产品研发打样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思想。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创新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在掌握制造技能的同时,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随着学生对工艺技术的掌握与熟练,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及综合团队的头脑风暴碰撞,自行研发设计小型产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创新创业主导思维。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得到极大激发,同时心智得到锻炼,逐渐培养了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情怀。

3.2 师资队伍融合建设

教师是课程教学与学生联系的关系纽带。因此,教师的跨专业融合是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基础,围绕“专业+创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也是引导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必然结果。仅以《家具设计》课程为例结合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10],家具产品具有设计、生产和销售三大环节,按照以上三个环节为教学产出引导,必然需要建立“艺术与理工结合”支撑家具产品的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结合”实现家具产品的生产,最后“管理与经济结合”促进家具产品的销售。以上三大环节,需要教师高度的跨专业融合,在课程中阶段性递进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3 课程体系融合建设

依据专创融合课程的定位、特点和OBE教学理念,《家具设计》课程在现有教学基础上显然难以满足专创融合课程的需求。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不是通过所谓的创新创业辅导课程能够培养出来的。专创融合性质的《家具设计》课程,应突出以家具设计为核心+新工科技术(创新)+商业运作意识培养(创业)的特点,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11]。

理论课程需要教学组织中教师与学生均建立课程团队,团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灵活多样性跨专业跨方向合作,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建立理工学科与艺术学科融合的教师与学生团队。

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与企业融合深度,教师团队建立课程工作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工作室形成“企业研发+专业技能培训”向“创新思维拓展+创业技能”的双向转化。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工作室作为学生实践与创业的工作平台,打破学时限制;课程工作室与企业实现对接,工作室与学生制定“学习合同(Learning contract)”,学生可以持续在工作室创作家具产品,切实保障学生创新能力的不间断锻炼与培养。课程工作室的建设是本课程不断学习和创新创业的“多位一体孵化器”。工作室以开放模式运行,打破年级、专业限制[12]。对低年级学生的培养,应在提高兴趣和创意的基础上注重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引导,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投入家具作品的创作及创新思维的训练;高年级的学生凭借前期学习基础,并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深度参与产学研的教学环节,能够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检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学生同时也可以向企业学习,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策划创业思路,制定财务和经营管理制度等,建立校园版的企业运行机制,学生可以熟悉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深刻感受到真实的企业运营过程,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业意识。

3.4 考核评价

①四方评价体系。学习评价以教师、企业项目负责人、学生自我、学生所在团队四方评价组成,逐渐建立起“信任(TRUST)”意识,给予学生团队及学生个人一定评价自主权。

②人性化综合考评机制。考核机制在规则制定的前提下,灵活微调。例如,学生的学习成果失败告终,但反观过程实践中学生付出了个人最大的诚意与努力,四方评价体系就可以将以“学习结果”为主要评分比重改为以“学习过程”为主要评分依据,当然可以适量象征性惩戒个别学生[13]。

③额外增值。如同素质拓展学分一样,校企合作课程设计项目的学分可以比其他专业课程多1~2分的灵活学分;尤其是项目成果得到企业认可时,可以给予费用或者等价学分任学生选择,以激励学生在企业项目成果实现过程中产生动力及自我认同感。

4 结语

《家具设计》课程升级为专创融合课程后,在原有的家具设计课程理论体系基础上,重点以专业课为核心,通过“跨学科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师资力量融合”促进课程体系成熟;注重学生对前后相关专业设计知识的贯通,掌握独立创造思维能力、良好的综合工程素质、研发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专创融合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发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专创家具设计家具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沙翁间隔棋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连接工艺的实木家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