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设施西瓜白粉病效果初探*

2020-06-23朱阿秀龚伟荣丁志宽林双喜

上海蔬菜 2020年3期
关键词:白粉病悬浮剂防治效果

朱阿秀 龚伟荣** 胡 婕 丁志宽 林双喜

(1.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 南京210036;2.江苏省东台市植保植检站,江苏 东台224200)

西瓜是江苏省的主栽经济作物之一,2019年全省西瓜种植面积达12.36万hm2,其中设施西瓜面积占70%以上。白粉病为西瓜重要病害之一,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危害较重[1]。白粉病病菌喜温暖湿润条件,设施内湿度大,西瓜白粉病发病严重[2]。白粉病主要侵染叶片,在叶面形成厚白粉层,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严重时也可侵染藤蔓,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江苏盐城、宿迁等地的设施西瓜白粉病发生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如皋地区大棚西瓜生育后期白粉病病叶率可达20%~30%,严重的达75%以上,减产超过15%[3]。目前防治西瓜白粉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存在登记药剂种类少、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造成致病菌抗药性增强和防治效果降低等问题。为此,我们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2年开展了苯菌酮等几种药剂防治西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好且对西瓜安全的化学药剂。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有42%苯菌酮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36%硝苯菌酯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20%戊菌唑水乳剂(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大黄素甲醚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供试西瓜品种为8424。

1.2 试验方法

2018年和2019年的试验均设在江苏省东台市的西瓜生产大棚内,棚内西瓜长势均匀,管理水平良好。

2018年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42%苯菌酮悬浮剂16.7 mL/667 m2、36%硝苯菌酯乳油剂40 mL/667 m2、20%戊菌唑水乳剂30 mL/667 m2、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 mL/667 m2和清水(ck),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0 m2。6月6日下午施药,使用卫士牌WS-18D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兑水量50 kg/667 m2。施药时天气晴好,试验期间以晴好多云天气为主,前期气温较高,最高温度34℃。

2019年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42%苯菌酮悬浮剂20 mL/667 m2、20%戊菌唑水乳剂30 mL/667 m2、0.5%大黄素甲醚水剂120 mL/667 m2和清水(ck),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73.5 m2。6月12日上午施药,使用卫士牌WS-18D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兑水量30 kg/667 m2。施药时天气晴好,试验期间以晴好多云天气为主,总体气温较高,最高温度32℃。

1.3 调查统计方法

药后1 d、3 d、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西瓜植株生长情况,查看各参试药剂对植株有无产生药害;每小区定点10株,每株定1条蔓,施药前调查并记录10条蔓的总叶数、病叶数。2018年,药后3 d、7 d、14 d分别调查病株数和病叶数及白粉病的发生程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2019年,药后7 d,14 d分别进行以上指标的调查和统计。

用目测法估计白粉病的发生程度。按病斑分布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比计算: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10%,5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10%~20%,7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20%~40%,9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40%以上。

病叶率(%)=病叶数/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药后1 d、3 d、7 d观察,在试验剂量下,各药剂处理西瓜植株生长正常,未见药害症状。

2.2 不同参试药剂对西瓜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2.2.1 2018年药效试验

不同参试药剂对西瓜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见表1。

表1 各处理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药后3 d,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42%苯菌酮悬浮剂16.7 mL/667 m2和36%硝苯菌酯乳油处理病叶率均明显下降;药后7 d,各药剂处理西瓜白粉病的病叶率均有回升,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42%苯菌酮悬浮剂16.7 mL/667 m2和36%硝苯菌酯乳油40 mL/667 m2处理病叶率较低,分别为20.59%、26.04%和30.11%;药后14 d,各药剂处理西瓜白粉病的病叶率均高于施药前,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和42%苯菌酮悬浮剂16.7 mL/667 m2处理的病叶率较低(低于40%),其次为20%戊菌唑水乳剂30 mL/667 m2处理,病叶率为42.18%。

药后3 d、7 d,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处理的病情指数较药前略低(分别为1.88%和2.95%),其他药剂处理西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步增加趋势;药后14 d,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42%苯菌酮悬浮剂16.7 mL/667 m2、36%硝苯菌酯乳油40 mL/667 m2处理的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6.23%、7.39%,9.33%。

药后3 d,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和36%硝苯菌酯乳油40 mL/667 m2处理的防治效果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药后7 d,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有所提升,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80.47%),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 mL/667 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低(36.07%);与药后7 d相比,药后14 d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 mL/667 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低(16.0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6%硝苯菌酯乳油40 mL/667 m2处理的防治效果降低程度较小,说明该药剂防治西瓜白粉病的持效性较好。

2.2.2 2019年药效试验

不同参试药剂对西瓜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见表2。

表2 各处理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药后7 d,各药剂处理的病叶率差异不大且均低于药前,其中20%戊菌唑水乳剂30 mL/667 m2处理的病叶率较低,为2.43%;药后14 d,各药剂处理的病叶率均有回升且高于药前,各药剂处理的病叶率分别为5.20%、4.94%和5.29%,均明显低于清水(ck)(15.29%)。

药后7 d,42%苯菌酮悬浮剂20 mL/667 m2处理的病情指数为0.48%,比药前降低9.4%,其他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较药前有所增加,各处理间病情指数差异不大;药后14 d,各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均高于药前及药后7 d,42%苯菌酮悬浮剂20 mL/667 m2、20%戊菌唑水乳剂30 mL/667 m2和0.5%大黄素甲醚水剂120 mL/667 m2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7%、1.61%和1.73%。

药后7 d,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较高,其中42%苯菌酮悬浮剂2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最好,为86.71%,各处理之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较药后7 d均有所下降,42%苯菌酮悬浮剂2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最好,为81.10%,显著高于20%戊菌唑水乳剂30 mL/667 m2和0.5%大黄素甲醚水剂120 mL/667 m2处理。因2019年试验用药时间早,田间白粉病发生较轻,药后7 d、14 d,42%苯菌酮悬浮剂2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均高于2018年试验的42%苯菌酮悬浮剂33.4 mL/667 m2、16.7 mL/667 m2处理,且20%戊菌唑水乳剂3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均高于该药物2018年试验的处理。

3 讨论与结论

连续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植株生长未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42%苯菌酮悬浮剂和36%硝苯菌酯乳油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0.5 %大黄素甲醚水剂是一种以保护作用为主的高活性植物源杀菌剂,能够诱导作物产生保卫反应[4],具有较好的内吸性传导作用,通过干扰病原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芽管及菌丝体局部膨大、破裂,细胞内含物泻出,导致病菌死亡,此外还能抑制孢子的产生和病斑的蔓延[5],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6]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大黄素甲醚对人畜毒性低,对环境友好,适合绿色和有机蔬果使用。

各参试药剂中,20%戊菌唑水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目前已被登记用于防治西瓜白粉病,建议将42%苯菌酮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36%硝苯菌酯乳油登记于西瓜白粉病防治的应用药剂目录。42%苯菌酮悬浮剂推荐用量为20~30 mL/667 m2(1 500~2 000倍液),0.5%大黄素甲醚水剂推荐用量为120 mL/667 m2(250~400倍液),36%硝苯菌酯乳油推荐用量为40 mL/667 m2(750~1 000倍液)。为提高防治效果,应在西瓜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期为7~10 d。

猜你喜欢

白粉病悬浮剂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