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常态化的实践研究

2020-06-01郝江玉李传斌黄艳张雪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助教幼儿园家长

郝江玉 李传斌 黄艳 张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考虑了幼儿的需要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后,我们采取了家园互动的新模式——家长助教进课堂,创设条件邀请家长以助教的身份进入班级,观察、体验、协助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我园的实践,谈谈开展家长助教活动的经验。

一、提高认识水平,建立组织机构

家长助教既不是家长到班级监督教师工作,也不是家长替代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顺利组织这一活动,首先要提高教师对此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家长助教活动是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有助于增进家园双方的理解,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要促进家长助教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有细致的管理作为支撑,以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回应。为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助教工作领导小组,园长任小组长,为家长助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幼儿园制定了《家长助教工作细则》,使家长和教师都有章可依。此外,幼儿园还对家长助教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细化,并采用滚动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内化。以上措施为家长助教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沟通,优化流程

(一)宣传及启动

我们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全面了解家长资源,其次通过微信群、电子屏、网站等形式做好家长参加助教活动的宣传,让家长明白助教的目的、意义、时间、内容、形式等,取得家长对助教活动的支持和帮助。

在新学期家长会上,我们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启动仪式,由教学园长、教学主任宣讲活动意义,并请做过助教的家长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随后,班主任教师将幼儿园一学期的各项活动告知家长。最后,由园长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宣布活动正式开始。庄重的仪式能让家长感受到做家长助教的荣誉感。

(二)家长填交《家长助教报名表》

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以自愿为原则填写《家长助教报名表》,教师根据报名表内容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协调助教家长人员、助教内容及到园时间。

(三)签订《助教协议》

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家长助教在工作前再次详细解读《家长助教工作细则》,并签订《助教协议》,同时还要提供正规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

(四)助教前培训

对于要组织活动的家长,教师会依据家长的教学主题,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型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帮助家长分析活动目的和发展意义,协助家长制定活动方案,安排切实可行、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教师还会教给家长一些简单的活动组织用语,提醒家长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教师的细心指导帮家长消除了紧张情绪,让家长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助教活动取得成功做好细致而充分的准备工作。

(五)助教活动前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

突然来了某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组织活动,幼儿会出现过度兴奋甚至哭闹的情况。所以,教师会提前告诉幼儿“╳ ╳ 爸爸要来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以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让他们产生“我的爸爸、妈妈来上课”的自豪感,从而使家长助教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六)活动中教师对家长适时的支持

大部分家长并不是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对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反应能力不容易预见。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家长适时的支持,帮助家长顺利把活动进行下来。

(七)活动后的助教成果展示

可让家长在助教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感想并进行反馈,教师也可在家长助教活动过程中抓拍一些精彩瞬间,及时将感想与照片展示在主题墙上,也可以收纳到幼儿成长档案中。教师及时在班级群内对助教家长的工作进行肯定和感谢,助教家长也在班级群中发表自己的感悟,从而为下一次的助教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还能激励其他家长参与助教活动的积极性。

(八)活动后教师的总结与反思

活动后,在收集助教家长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同时,根据家长的需求指导家庭育儿方法,家园一致,共促幼儿全面发展,達到真正的互动。

三、依据家长特点,开展多样活动

在广泛了解家长的各种需求、特长和意愿的基础上,我们将家长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才能组织型。这类家长要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如医生、工程师、教师、警察等,要么具有某项特长,如会演奏乐器、擅长戏剧表演等。第二类,陪伴互动型。这类家长愿意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亲子活动,愿意主动与孩子互动,增进亲子感情,体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幸福。第三类,观摩旁观型。这类家长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真实表现,从而客观地评价孩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第四类,积极参与型。这类家长以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和伙食委员会成员为代表,他们热心参与幼儿园和班级工作,经常能出谋划策,是幼儿园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参谋、好助手。针对家长的不同需求、特点,我们拓宽了家长助教活动的途径,组织了多种类、多形式的家长助教活动。

(一)才能组织型家长

现今,很多家长都有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日常工作的意愿,很愿意利用自己的职业或兴趣爱好等优势给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我园为家长提供了助教平台。这既有利于扩展幼儿学习经验,又满足了家长为幼儿做事情的愿望,还促进了家园合作。

案例1:大班准备组织幼儿欣赏乐曲《拉德兹基进行曲》时,通过《家长助教报名表》了解到一位家长是钢琴教师。经过与家长沟通,邀请其为幼儿介绍乐曲作者与内容并进行钢琴伴奏,教师运用游戏的方法来组织幼儿欣赏和了解音乐的乐段和乐句。教师和家长恰到好处的合作及现场的演奏氛围,使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陪伴互动型家长

随着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家长们逐渐认识到父母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陪伴也成了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但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让家长无法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注在孩子身上,这就使得父母陪伴的缺失成为普遍现象。父母没有时间接孩子,更没有时间陪孩子游戏,平日在家时孩子也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陪伴。基于目前父母有意愿多陪伴孩子,但无充裕时间的状况,我园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第一,为家长提供多种时间类型的亲子互动方式,例如小时式或半天式等;第二,为家长提供多种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如亲子运动会、期末亲子联欢会、大班毕业典礼等,和参观枣博园基地、参与户外生态体验活动等外出实践活动。

案例2:2019年,我园召开了小班春季亲子运动会。教师提前告知家长活动的时间,便于工作繁忙的家长(特别是父母)规划好自己的两小时幼儿园陪伴时间。运动会现场,全心陪伴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一起学做热身操,参加游戏。活动中,家长们专心、孩子们开心。虽然活动时间短暂,但幼儿在爸爸妈妈专注而有趣的陪伴中幸福成长。

(三)观摩旁观型家长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这樣的现象,即在日常活动中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想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解决,可家长认为他的孩子并没有教师所说的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教师所讲的并不是问题,这就导致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畅。

为了帮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园组织这些家长参与助教活动,让他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活动中观察、了解孩子的表现。同时,在了解孩子表现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样有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在相互信任、合作、支持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案例3:一位新入园幼儿的妈妈经常以孩子体弱、没力气、不好好吃饭、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等理由给孩子请假。但是班级教师通过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发现孩子并没有妈妈所说的那些情况。但当教师把孩子在园的情况与孩子妈妈进行交流时,孩子妈妈总是持怀疑的态度。于是教师就邀请妈妈来园观摩班级一日活动。当妈妈看到孩子在园一日活动都表现很好时,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存在偏差。在教师的引导下,她还发现了自己孩子在区角游戏时与其他孩子的差别:其他孩子都能自主去选择需要的游戏材料并有目的地游戏,而她的孩子却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借此我们和家长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使她认识到长期请假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位妈妈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担忧与焦虑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发展。于是,她开始积极配合教师,调整教育方法与措施,家园一致携手帮助孩子坚持按时入园参加活动。

(四)积极参与型家长

在以往家园合作中,家长大部分情况下扮演的角色是支持者。这一定位使得家长站在一个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的角度去思考家园合作,所以很容易出现消极配合的现象,从而导致家园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园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根源,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提出了“开放管理”的理念。在这种观念下,家长不仅是幼儿园工作的支持者,也是合作者和参与者。基于这种理念,我园尝试邀请愿意积极参与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多项工作,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案例4:安全工作一直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给幼儿营造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家长助教以安全员的身份定期进行安全巡视,已经成为我园的一项常规性安全工作。开学初与开学末,家长安全员会齐聚我园,和后勤人员一起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共同巡查幼儿园食堂、教室、寝室、走廊、操场的安全设施设备、电路、消防器材以及园内监控系统。后勤主任向家长汇报安全设施巡查、安全教育、环境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征求家长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家长参与,使家长近距离地、真实客观地了解到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开展的情况。我们鼓励家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与后勤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充分发挥家长助教在幼儿园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四、多种形式反馈,提升助教质量

(一)及时追问、帮助

家长助教活动结束以后,教师会在两个时间点及时与家长沟通。第一个时间点是活动结束后的三分钟,教师以肯定的态度、具体的表扬来说明家长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例如肯定他语言的儿童化、能够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能耐心地帮助孩子等等,让家长获得成功感。第二个时间点是幼儿离园后的半小时,和当天做助教的家长再次进行较深入的沟通,倾听他的心得和发现的问题,同时对他参与的活动给予一些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如果涉及班级的共性问题,还会邀请家长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小型家长会把班级存在的问题向其他家长进行说明,共同探讨改进策略。

(二)微信群交流与分享

我们还会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家长助教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活动结束后,参与助教的家长及时写下感想与心得,在群里与其他家长互动,教师及时对助教家长的工作进行肯定和感谢,不断激励家长参与助教活动的积极性,并为下一次的助教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

(三)建立活动档案

可以通过班级主题墙展示家长助教活动的照片和感想心得,通过这种固定的、静态的呈现,使其影响力更持久、更广泛。我们还为每一次的家长助教活动建立档案,将活动策划、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反思记录下来,便于经验的积累和交流,为活动的提升提供资料支持。

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家长两方面的通力配合与相互支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不同的优势,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价值。家长助教活动常态化的进行让我园实现了家园合作的真正同步,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5]虞永平.幼儿教育观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宋文霞,王翠霞.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7]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龙宝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助教幼儿园家长
家长错了
爱“上”幼儿园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