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的转身焦虑

2020-06-01席海燕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黏人安抚社会性

席海燕

分离焦虑之转身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由于较长时间与养育者分离而产生的焦虑行为,其行为表现为哭闹、抗拒,甚至回避养育者的安抚。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养育者与婴幼儿没有分离,婴幼儿是否就不会产生分离焦虑呢?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遇到的一个大难题——孩子会黏人!婴儿在6~7个月左右(明显表现出怯生之后)会出现黏人行为。婴儿黏人行为的典型特征为:一方面仅仅黏住养育者不放;另一方面只要养育者离开,他们就会立即哭闹、求抱!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养育者的意图并非是离开婴儿(比如只是去拿水或者去厨房取个东西,离开的时间可能连半分钟都不到),可是,在养育者转身的瞬间,婴儿立马哇哇大哭,并且强烈要求抱抱。为安抚婴儿的这一哭闹,养育者可能要付出转身离开前的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才能让婴儿不黏人。

养育者在多数情况下并非有意离开或是离开的时间太短,谈不上“分离”。因此,笔者把婴儿在养育者转身的瞬间爆发出的哭闹以及继而出现的黏人行为定义为转身焦虑。转身焦虑的典型特征为:只要养育者在婴儿眼前转身,婴儿就会瞬间哭闹;在养育者转身回来之后,婴儿必定求抱。

关于转身焦虑的实验

当意识到婴儿有转身焦虑后,我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验,确认在某个年龄段,婴儿会有转身焦虑的行为;另一方面查阅儿童心理学实验相关资料,以找出心理学上关于转身焦虑的研究或类似的研究。

生活中我以自己的孩子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在6~12个月时,婴儿均有转身焦虑的情况出现,其中7~9月时婴儿的表现尤为激烈。我的实验过程为:在孩子8个月时考查他对“严厉声音”的反应。实验开始,奶奶突然用高声且责备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他刚开始很困惑,后来看看爸爸和我的反应,猜出情况没有这么紧张,因此他只是困惑,并未哭闹。紧接着,奶奶转身,在奶奶转身的瞬间,婴儿情绪立即爆发,哭闹不止。随后奶奶回过身抱他,爸爸和我也轮流去抱,使用各种方式安抚他。

除对自家孩子进行观察与实验外,我还询问过近百位新手妈妈,她们也都表示孩子确实存在养育者转身时立即哭的情况。有些新手妈妈还表示孩子会突然出现黏人的行为,此前的“天使宝宝”变得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以理解。有些家长甚至被孩子的黏人行为烦透了,他们一整天都不愿意离开成人的怀抱,必须时刻被抱在怀里才不闹。

在经典的婴儿心理实验中,Edward Tronick教授的静止脸实验(still face experiment)呈现了婴儿瞬间情绪崩溃的状态。这个实验有三个步骤,首先是母亲表情丰富地与孩子互动;然后母亲静脸(面无表情地对着孩子),孩子做出各种努力让母亲回应自己,但都未能成功,直至孩子情绪崩溃;最后是母亲停止静脸,回到表情丰富的状态安抚孩子。整个实验持续时间为2分钟,其中第二个环节大约1分钟。当母亲突然面无表情时,婴儿很快就发现了母亲的改变,他们做出各种努力试图让母亲回应自己。当婴儿发现对着母亲笑、指向之前互动过的方向以及双手捧妈妈的脸都没有用的时候,情绪瞬间崩溃。

转身焦虑实验与静止脸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转身焦虑实验中,母亲转过身,脸背对着婴儿时,婴儿并不知道母亲只是短暂离开,随后又会出现。因此,在母亲转身的瞬间,婴儿就会情绪崩溃。

婴儿出现转身焦虑的原因

婴儿会在成人转身的瞬间情绪崩溃,主要原因在于转身引起了婴儿的情绪焦虑。

首先,这与婴儿的发展特点有关。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出现怯生行为,会区分陌生人和家庭成员。同时,婴儿在家庭内对人际的需要更高了,他需要有人和他在一起,会表现出离不开养育者的行为。7~8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坐和爬,坐让婴儿的视野开阔了,爬则让婴儿的行动更自由了。自由度变高时,婴儿对人际的需要也更敏感,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对成人的依赖性非常大,行动自由带来的探索欲望让他更加需要成人的帮助。这个阶段的婴儿在游戏的时候会随时回过头看成人是否场,当成人不在场时,他会表现出不安;确保成人在场后便继续游戏。

其次,这与婴儿的社会性需求有关。婴儿既是用生理需求说话的群体,又是有社会性需求的群体。他们从一出生起就必须和成人密切接触。对婴儿的照料从行为上看是在回应婴儿的生理需求,从人际互动的角度看是在回应婴儿的社会性需求。6个月左右的婴儿已有一定的社会性需求,他们会因为社会性需求匮乏而哭闹。成人转身引发的婴儿情绪焦虑就是社会性需求匮乏的一种表现。

最后,这与婴儿的认知发展有关,他们还不能理解成人转身的意图。前面我们提到6个月之后的婴儿在游戏时会时不时回过头来看看成人,以确保成人在场。这个时候如果成人突然短暂离开,婴儿必定会大哭。从成人的视角看,我并没有离开的意图,而且成人知道自己很快就會回到婴儿身边。可是从婴儿的角度,他并不知道眼前的大人为什么要离开,因此,在成人转身时他会情绪崩溃。这并不是因为婴儿知道哭能把成人吸引回身边,而是他对当下情境的瞬间反应。

成人回应婴儿的转身焦虑的策略

婴儿的转身焦虑会给成人带来烦躁感,如果成人不能识别出婴儿的这一需要并给予适宜的回应,容易造成婴儿对成人(尤其是养育者)的不信任。到1岁左右,当婴儿建立了客体永久性概念之后,就不再因为成人的突然转身而焦虑。虽然由转身焦虑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到了特定的年龄阶段会自动消失,但每一次真实存在于婴儿内心的焦虑会并入随后的分离焦虑中,强化由分离带来的焦虑感。因此,成人有必要正视婴儿的转身焦虑。如果成人能正确回应,婴儿就会获得信心去调解自身的情绪、应对分离焦虑。对成人来说,如果能理解并正确回应婴儿的这一需求,便无须再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安抚婴儿,成人也不会因为无法脱身带来的不自由感和安抚不好婴儿带来的挫败感而陷入情绪困境。

面对婴儿由转身焦虑引起的哭闹黏人行为,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不突然在婴儿面前转身。不转身,那怎么短暂离开呢?办法非常简单,成人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远离”婴儿或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转身。这一办法能让婴儿缓解由于成人转身带来的压力。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成人可以面对面继续和婴儿互动,在继续脸部互动的同时离开婴儿,完成“任务”后也面对面返回婴儿身边。第二,成人可以面对面逗引婴儿开心,当婴儿“忙于”开心忘了成人要短暂离开时,在其婴儿“乐不可支”的瞬间转身,完成“任务”后,再回到婴儿视野中。第三,成人可以抱着婴儿一块儿“离开”,到达成人想办事的地方后,安顿好婴儿,并在婴儿视野范围内活动,确保他环顾时能够看到自己。

这些办法能有效帮助家长轻松解决婴儿的转身焦虑问题。如果成人在婴儿表现出转身焦虑的早期能正确应对,婴儿就能顺利度过第一个“焦虑期”。当我们学会观察婴儿,理解婴儿的行为时,就能轻松应对婴儿表现出的其他挑战行为。

猜你喜欢

黏人安抚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嘴贱
嘿!吓到你了吗?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我爱妈妈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每逢佳节少不了的糯米美食,究竟是“黏人”还是“养人” ?
请不要不理我,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