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炮制工艺优选

2020-05-15邓婷王琳杜平李相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2期
关键词:浸出物苦参碱苦参

邓婷,王琳★,杜平,李相敏

(1.贵州省毕节市中医院,贵州 毕节;2.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0 引言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1]。苦参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部,包括生物碱、黄酮、脂肪酸等成分[2-4]。具有杀虫、抗心律失常、抗肿瘤、降血糖、降压等作用[5-10]。现已知苦参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和高丽槐素[11]。苦参中主要成分可以作为天然安全的消毒成分代替传统化学成分,具有环保、绿色、安全的特点[12]。目前有关苦参炮制工艺没有具体操作技术标准,缺乏参数化的管理,导致饮片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本研究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苦参炮制工艺,制定工艺技术参数,为更深入研究苦参药材及其应用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LC-20AT 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 二元梯度泵、SPD-20A检测器,日本岛津);JT5003 型全自动天平(余姚金诺);HH-2 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澳华);101-2AB 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HS10260D 超声波清洗器(天津恒奥);WP-UP-WF-20 实验室超纯水机(四川沃特尔)等。

1.2 材料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三氯甲烷、浓氨水、无水乙醇为分析纯,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对照品(批号分别为VJOY-9B2S、BVFN-43CD),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性氧化铝柱(100~200 目,5g,内径1cm)等。

苦参药材购自贵州省大方县羊场镇,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魏升华教授鉴定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2 方法与结果

2.1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测定

2.1.1 色谱适用性条件

色谱柱:BP-NH2 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检测波长:220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理论板数按氧化苦参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苦参碱对照品、氧化苦参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 无水乙醇(80:20)混合溶液分别制成每1mL 含苦参碱0.02mg、氧化苦参碱0.2mg 的溶液,即得。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苦参饮片粉末0.3g(过三号筛),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0.5mL,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mL,密塞,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上,依次以三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7:3)各20mL洗脱,合并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 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1.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照品0.5、1.0、5.0、9.0、13.0、17.0、20.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对照品质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分别得苦参碱的回归方程为Y=283002X-780.54,r=0.9998;哈巴俄苷的回归方程为Y=516574X-1468.8,r=0.9997;结果表明,苦参碱在0.010~0.400μg、氧化苦参碱在0.10~4.00μg 呈良好线性关系。

2.1.5 精密度试验

取苦参饮片粉末0.3g,精密称定,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 次,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RSD 分别为1.37%、0.7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6 重复性实验

取苦参饮片粉末6 份,每份0.3g,精密称定,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RSD 分别为2.75%、2.07%,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1.7 稳定性试验

取苦参饮片粉末0.3g,精密称定,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在0、2、4、6、8、10h 进行测定,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RSD 分别为2.27%、1.90%,表明供试品溶液于室温下10h 内稳定。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苦参药材粉末6 份,每份约0.15 g,分别精密加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照品适量,按“2.1.3”项下方法制备,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00.71%,RSD 分别为2.83%、2.46%。

2.2 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照2015 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项下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的冷浸法测定。

2.3 炮制工艺考察

2.3.1 单因素考察

以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对苦参药材的软化用水量(A)、软化水温度(B)、软化时间(C)、干燥温度(D)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以0.8 倍25±2℃水软化苦参,软化22 h,切厚片,90℃干燥最佳。

2.3.2 正交试验

根据“2.3.1”项下单因素考察结果,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见表1、表2)。取9 份苦参药材,分别加入不同用量及不同温度水进行软化,软化一定时间,取出,切厚片,再在不同温度下干燥,即得9 份样品。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分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表

表3 方差分析结果表

直观分析表明:以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量为指标,炮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C>D>B>A;以水浸出物含量为指标,炮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C>A>D>B。说明软化水温度对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最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量为指标,其实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以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则软化时间有显著性影响,其它因素无显著性差异。水溶性浸出物是衡量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综合各因素考虑,确定的炮制工艺为:A3B3C2D1。即用1 倍量25±2℃水,软化22h,切厚片,置烘箱内80℃干燥,即得。

2.4 工艺验证

取同一批次的苦参干药材3 份,每份5000g,用1 倍量25±2℃水软化22 h,取出,稍润,切厚片,置烘箱内80℃干燥。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工艺验证结果表

结果表明,分别测定3 个指标含量,三次结果差异较小,表明研究的炮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3 讨论

在苦参切制过程中,影响苦参炮制工艺的因素有软化用水量、软化水温度、软化时间、干燥温度4 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将4 个因素纳入L9(34)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切制工艺为:用1 倍量25±2℃水,软化22 h,切厚片,置烘箱内80℃干燥。工艺验证结果表明,该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中药材在饮片切制前,用水进行浸泡、润软化处理,是中药传统加工炮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浸润结合,药透水尽”的原则,经预实验结果表明,苦参干药材的吸水率(M 水:M 药材)为0.71,与2015 版《中国药典》“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描述相吻合,单因素考察设置软化用水量梯度分别为0.2、0.4、0.6、0.8、1、2、4、6、8 倍,结果软化用水量为0.8 倍时,各指标含量最高,再经正交工艺优选,结果以1 倍水为最佳软化用水量,使药材整个软化过程中浸-润有机结合,既保证苦参内在成分,又达到软化便于切制的目的。

猜你喜欢

浸出物苦参碱苦参
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玛咖中有效成分的不同方法不同条件下浸出物的含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