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探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

2020-02-01杨亚南张昕怡

广东蚕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园云龙蚕桑

杨亚南 张昕怡

蚕桑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探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

杨亚南张昕怡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蚕桑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传承中国农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蚕桑产业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浙江海宁蚕乡云龙村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视角,对云龙村蚕桑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蚕桑;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园

蚕桑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蚕桑因其自身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及劳动强度大等弊端,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桑蚕业作为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拥有了传承、发展与复兴的新契机。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蚕桑产业应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朝着多元化的角度发展,不断提升蚕桑质量。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桑蚕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构建蚕桑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文章研究的重点。

1 浙江海宁云龙村蚕桑产业发展概述

传统的蚕桑产业系指从事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全过程,在古代农业社会主导的背景下占据重要地位。蚕桑文化相传从嫘祖开始,是中国汉文化的名片。随着蚕桑文化与稻田文化的成熟发展,东亚农耕文明也达到成熟。蚕桑产业的成熟发展了中国纺织业,但也使中国出现贫富差距与阶级分化,为后来封建制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纺织业促使古代民众服饰发生改变,其中以宽袍大袖最具代表性。蚕桑业除了推动古代中国服饰的变迁与纺织业的发展,还催生了毛笔、刺绣、纸张等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古代民众的阅读习惯与书写习惯。蚕桑文化见证了中国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汉文化产业[1]。

海宁蚕乡云龙村位于浙江海宁市周王庙镇南边,东边与石井村接壤,南边与胡豆村相接,北边与江村相接,西边与长安镇肖王村相接。整个村的占地面积为3.924 平方公里,共有19 个自然村落。该村风景优美,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蚕业技术、景点建设以及云龙茧站、云龙丝厂等几大特色场景。

2 蚕桑主题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景观生态学

通过研究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的景观生态学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新分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空间需求的快速扩张,人地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而蚕桑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景观将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景观生态学认为,本底(Matrix)、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理论构成了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本底融合构成了景观[2]。其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的“本底”决定了景观表现。景观生态学是对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在景观生态学的支撑下,可以对农业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农业空间进行再塑造,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效益,实现自然生态、农业生态及旅游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3 海宁蚕乡云龙村蚕桑主题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3.1 云龙村蚕桑农业生态园目标定位

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基本思路,整合蚕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蚕桑主题生态园,开拓蚕桑销售市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建立以蚕桑为主题的生态园,不仅要注重蚕桑的主要功能,也要平衡蚕桑的次要功能,才能打造出一条完整的蚕桑产业链。蚕桑主题生态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设一个生态环境非常宜人的地方。海宁在建设蚕桑主题生态园时将养蚕、鱼塘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循环农业链,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向外输出蚕桑农业高品质有机产品。蚕桑主题生态园的建立离不开系统化的管理与规划,海宁地区要探索出一条相对完整、独立的蚕桑产业发展链,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有机发展,打造出集旅游、生态、教育、养生等为一体的生态园,使之成为全国蚕桑生态园建设的示范地[3]。

3.2 云龙村蚕桑农业生态园建设的优势分析

3.2.1 自然条件分析

建设蚕桑主题生态园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并付诸实施。在建设之前要对当地的地形、植被等进行考察,观察当地地形是否复杂、存在的地形是否适合建设生态园、植被的种类有哪些、该如何分布等。水体景观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丰富的植被、地形等水体景观、能否吸引游客,给游客带去视觉冲击力。通过对地形、地貌、植被等资料的全面收集与系统化的分析,为建设蚕桑主题生态园奠定基础,打造出一个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景观环境。

海宁蚕乡云龙村整个村的占地面积为3.924 平方公里,共有19 个自然村落。该村风景优美,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是建设蚕桑主题生态园的理想位置。其中,村内有一条云肖公路,更是方便游客观光的好去处。云龙村在规划村落时始终以当地蚕桑文化为主线,通过多元化发展实现蚕乡面貌的焕然一新。近年来,国家提出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建设新农村的规划,这为云龙村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3.2.2 人文条件分析

提到蚕桑,人们就会想到由蚕丝做出的丝绸,我国的“丝绸之路”也与蚕桑有关。建设蚕桑主题生态园离不开当地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入挖掘蚕桑、丝绸具有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蚕桑、丝绸的魅力,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云龙村拥有悠久的蚕桑文化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将蚕桑产业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打造出富有海宁人文情怀的蚕桑生态园,传承蚕桑文化,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历史感。在新时代环境下,通过对蚕桑文化的创新发展,实现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传承蚕桑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云龙村不仅具有上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的优势,还有三大特色,即蚕业技术、景点建设及云龙茧站、云龙丝厂。蚕业技术的迭代升级使蚕桑产业实现了稳定发展,质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蚕桑文化景点的建设为云龙村汇集了人流量,其中云龙蚕俗文化园更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云龙茧站与云龙丝厂的建设为蚕丝提供了加工场所。在这三者的推动下,在云龙村建设蚕桑主题生态园的工作将会更加顺利。

3.3 云龙村蚕桑主题农业生态园设计构思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蚕桑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本底、斑块和廊道。本底主要是由桑树及蚕桑组成,斑块是由桑基鱼塘等组成,廊道主要是由道路、行道、植物廊架等组成。本底、斑块和廊道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蚕桑主题生态园的设计基础。

3.3.1 本底——桑树种植设计

桑树种植区是蚕桑主题农业生态园的“本底”,作为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的“本底”决定了生态园整体景观。在桑树种植区中可栽种形态各异的桑树品种,既有丰富饱满的果桑,亦有造型别致的景观桑。游客观赏景园的同时,也可以参与蚕桑、种植、采摘、制作食品等项目。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够亲身体验采摘、种植的乐趣,让游客在桑树种植区亲近自然,享受生态空间带来的静心与舒适,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专门规划出草本桑种植区。草本桑是蚕茧生产的专用桑,蚕桑农业生态园为满足生产需求,在该区域采用高密度草本化栽培设计,使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到桑树栽培管理的现场和桑叶收获过程。

3.3.2 斑块——桑基鱼塘设计

水体景观主要是利用龙桑与垂桑进行园林生态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知识,种植供游客观赏的桑树。除此之外,水体景观建设过程中还会培育各种果桑,供游客观看。桑基鱼塘生态观光农业也是水体景观建设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桑基鱼塘的四周进行开发利用,改进垂钓条件与设备,加大对桑基鱼塘周围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桑基鱼塘生态区设计位于生态园东部,鱼塘的长度设计为65~85 m,宽度设计为35~45 m,深度设计为2~2.8 m,坡比设计为1:1.45 ,设计后的桑基鱼塘占地面积较大,视野开阔,能够形成具有蚕乡特色的循环农业景观模式(见图1)。

图1 桑基鱼塘循环农业景观模式

3.3.3 廊道——道路景观设计

廊道主要是由道路、行道、植物廊架等组成。其中,主要道路用于行驶机动车及消防通道,设计采用4.5~7.5 m宽的硬化路面,方便旅客游览、运输生产物资及消防救援。行道包括人行步道和景观步道,根据场地景观,设计采用1.5~4 m宽的铺设路面,在设计形式上趋于多元化,使曲线路径结合葱郁的树林和自然的水岸线,营造出悠闲的慢行赏景氛围。

蚕桑生态园廊道设计还应考虑将园区内“曲线路径”的设计与“丝绸之路”有机融合,展现蚕桑农业的文化底蕴。在曲径通幽的观赏步道设计中充分融入科普建设,为即将到来的游客普及丝绸、蚕桑等的文化内涵与意义,对“丝绸之路”进行深入讲解,通过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向游客描绘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商业贸易连接线,向游客讲述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丰富游客对丝绸的认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宁蚕乡云龙村利用自身独有的自然及文化优势,充分挖掘了本地资源的特点,以新农村和休闲农业的有机结合作为切入点,针对景观的规划与布局,在关键节点都凸显了蚕桑文化,文化气息比较浓厚。在农业生态园发展的过程中,以农业为基础,协同发展第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向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1]杨文浩.观光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发展[J].广东蚕业,2020,54(8):113-114.

[2]张蒙蒙,张瑞蒲,孙永亮,等.发展中国蚕业生态旅游的思考[J].中国蚕业,2017(4):33-38,42.

[3]黎小萍,徐宁,夏裕辉,等.江西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与策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5):142-145.

杨亚南(1990- ),女,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03

F327

A

2095-1205(2020)12-05-02

猜你喜欢

生态园云龙蚕桑
解云龙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数字时代下大数据财务人才培养研究
当周生态园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中德投资合作与隐性冠军论坛在中德生态园举行
苏云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