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2020-01-07王小洁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创新实践班级管理

王小洁

[摘 要]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其管理质量对学校整理的管理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教育学校,由于班级人数偏少,且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于学生而言,班级是一个小家庭,而班主任则担任着“家长”的角色。作为“家长”,肩负着温暖班级氛围、关心与帮助学生等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本文对生本理念下班级管理特色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以期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生本理念;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生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主要是指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选取主题内容,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学习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具有民主性强、自由度高以及约束力强等优势与特点。但是,在实际的优化过程中,由于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基于生本理念的班级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对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生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化应用进行分析,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以学生为核心,是班级特色管理之本

生本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学生,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优化中,教师应当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级管理的阶段性,班主任在选择项目与内容时,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突出班级管理的阶段性特征,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班级管理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针对中年级的学生,应当侧重于个性品质与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培养,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应当侧重于理想怒表以及人身价值等方面的培养;二是管理内容的制定,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内容、方案等方面的制定,以促进学生对班级管理接受度的提高;三是班级管理的实施,班级管理的归宿与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对此,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同时,班主任应当将精力与注意力皆放置在学生身上,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重要保障。

例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立足于以学生为核心,具体的流程如下:首先班主任应当对班内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特点进行了解,以此作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基点,促进学生与班主任距离的拉近,以实现学生对教师认可度与接受度的提高;其次笔者让学生自行推选代表参与到管理方案的制定中,主要包括学期内活动组织的次数、总结反思设定以及批评表彰环节等方面。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避免使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因为该种教育方法缺乏人情味。只有教师有恩于学生才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好,理解教师的心。这样学生遇事时会考虑到教师的感受,而不是产生叛逆的心理,会更加信任和崇拜教师。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以学生为核心的信念,注重教育细节,从多个方面、多个教育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此教师要适当开展抗挫折教育,适当增加磨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正确掌握对待失败和挫折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人的心灵美,并且用自己的行动珍惜和爱护心灵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教育措施,提升美的高度。

二、以主题为素材,是班级特色管理之源

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选定不同的主题实行特色化的班级管理,这样才能够为班级管理的具体活动提供方向性保障。对此,在以主题为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独创性,主要是指顺应班内学生的学习特点所选定的管理主题;二是开放性,管理主题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维与认知的成长,对此,在选定主题时,应当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足的思想空间;三是针对性,主要是指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选定更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内容。

例如,针对听障班级的管理优化,具体的主题选定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当对班内学生的特征进行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进行有效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阶段性管理目标的制定;其次主题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學生应当选取不同的主题为素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开启梦想之门”为主题,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小绘本,大世界”为主题,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学会感恩”为主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以班级为依托,是班级特色管理之根

以班级为依托的班级特色管理,在构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级为核心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当以班级为单位,引导学生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方式,获取更多的集体荣誉感,以实现集体活力的激发以及班级管理科学度的提升;二是班级为依托,主要是指教师以集体活动为出发点,通过拆分模块的方式划分到各个班级之中,引导各班进行竞争,提高学生以及教师对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

例如,在组织“我型我秀”的班级活动时,针对班级管理的优化,具体的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当明确班级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其次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式,确立班级活动的目标在于赢得第一,并组织学生布置相应的文化墙,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后展示与评比,教师在文化活动完成之后,应当及时上报进行班级考核与评比,实现学生重视程度的提高。

四、以情感为载体,是班级管理之灵

学生的情感受学校、家庭和教师等多方面的影响,从目前我国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情感为载体,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德育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多角度的规范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仪容仪表的检查,以公民道德规范为标准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规则教育和法则教育。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班委会、小组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有权向教师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积极、平等地参与到活动中,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活动体验,将培养学生高尚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例如,在组织“谁是‘活雷锋”的班级活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出几个场景,分别让不同的学生诠释不同的做法。场景一:入眼即是一辆公交车,公交车上坐满了人,这时候公交车停了,上来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步履缓慢地走着,如果你是乘客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场景二:入眼是一间教室,教室里有好几个学生,有的在嗑瓜子,有的在折纸,瓜子壳,折纸的碎片都被学生扔在了地上,不一会儿,教室中垃圾丢得到处都是,如果你是班级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场景三:入眼的是一个学生家里,爸爸,回到家先抱了抱学生,之后开始做起家务,隔一会儿妈妈也回来了,回到家也抱了抱学生,之后开始做起饭来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以上三个场景都是教会学生代入自己的情感,让他们融入班级活动的情景当中去,场景一教会学生让座,尊老爱幼;场景二教会学生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环保意识;场景三教会学生看见爸爸工作辛苦,帮助爸爸做家务,当看到妈妈在做饭时,也要帮助妈妈,做到爱护和尊敬父母。其实在班级管理中,不仅仅单独是这些场景,还有许许多多的场景需要教师去挖掘,使得学生发展成为高尚品格的人。

五、以言行为助力,是班级管理之魂

只有亲师才能信其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获得学生喜爱和信任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关系。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只需要与学生谈话便履行了自身的工作职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很多学生教育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会导致个别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拒绝教师的教育。这时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心态,转变和优化教育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以言行为助力,从学生朋友角度出发,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

教师不仅要从正面教育学生,而且要给学生带来反面体验教育,进而大大提升教育效果。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将自己垃圾扔到地上,最后整个教室变成了一个“垃圾场”。这时很多学生会产生怀疑并且向教师提问:“老师,垃圾不是应该扔到垃圾桶里吗?”,教师则漫不经心地回答:“不應该吗?”这种反面教育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上事例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判断,间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利用反面言行教育,也还可以通过正面的赞美来关爱学生。在赞美之前,首先要懂得欣赏学生。为了更好地欣赏学生,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将学生当作一个优秀的人,欣赏学生身上优秀的品质,理解学生的失误与缺点。同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欣赏优秀学生,而且要欣赏后进学生。如某一位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他字写得特别好。这时教师要赞赏学生的字,并且鼓励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这样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赞美是使教师与学生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赞美可以有效解决两个人很多矛盾,它与表扬不同,表扬是当面的,而赞美是背后的夸奖。教师的倾听、赞美和欣赏不是假扮出来的,而是由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诚意。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原则,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生理上的缺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班级特色文化的方式塑造班级灵魂,并挖掘学生优势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多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恩胜,吕春燕,姚琴.生本理念下班级管理特色的创新实践——以安徽铜陵市学校“一班一品”建设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21):90-91.

[2]武亚兵.浅议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J].学周刊,2017(10):191-192.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生本理念创新实践班级管理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