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9-12-20孙启汇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普罗胺碘酮传导

孙启汇

淄矿集团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淄博 255120

心律失常具有进展快、预后差、难治愈、病死率高等特点,属于心血管常见疾病,是由传导阻碍、折返激动导致冲动形成异常,可表现为心脏冲动节律、频率、传导速度异常,若干预不及时,可诱发心力衰竭,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此还需合理选择药物治疗[1]。普罗帕酮、胺碘酮均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较为相同,其中普罗帕酮是广谱高效膜抑制剂,能够延长动作电位时程,降低心肌兴奋性,减低传导速度,减慢收缩除极速度,抑制快钠离子内流,但不良反应性较高[2];胺碘酮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慢传导速度,抑制心肌或心房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延长复极过度,降低都放结自律性,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获取满意效果[3]。由于其各具有优劣性,因此该次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选择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运用了不同治疗方案,并对比两者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均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②患者均无该次实验药物过敏现象,且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患者均自愿加入该次实验。排除标准:①排除肝功能异常、肺间质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②排除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障碍、长QT间期患者;③排除合并心房附壁血栓、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④排除免疫系统疾病、急慢性炎症疾病患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57.84±4.32)岁,平均病程(4.32±1.78)个月;性别:男性28例,女性22例;心律失常类型:9例为室上性心律失常,41例为室性心律失常;诱因:21例因激动性起源异常引起,29例因激动传导异常引起。对照组平均年龄(57.22±4.78)岁,平均病程(4.64±1.91)个月;性别:男性27例,女性23例;心律失常类型:8例为室上性心律失常,42例为室性心律失常;诱因:20例因激动性起源异常引起,30例因激动传导异常引起。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口药;批准文号H20160339)治疗,早期给予静脉滴注疗法,首剂1.0~1.5 mg/kg静脉注射,在病情有所改善后,可改为口服,3次/d,100 mg/次,连续治疗15 d。观察组采用胺碘酮(国药准字H19993254)治疗,早期静脉滴注5~7 mg/kg胺碘酮,维持30~60 min,在病情改善后,可改为口服,1次/d,口服 100~400 mg/次,连续治疗15 d[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SDNNindex(24 h内每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AN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值)、SDNN(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不良反应发生率、hs-CRP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总有效率。

显效[4]:短期内无复发,室上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失常,各项症状均消失;有效:发作次数减少,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短期内复发,心律失常恢复至窦性心律;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SDNNindex为(95.43 ±4.98)ms、SDANN 为 (112.75 ±9.85)ms、rMSSD 为(31.25±3.66)ms、SDNN 为(119.68±12.13)m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SDNNindex、SDANN、rMSSD、SDNN 指标[(±s),ms]

表1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SDNNindex、SDANN、rMSSD、SDNN 指标[(±s),ms]

组别 SDNNindex SDANN rMSSD SDNN观察组(n=50)95.43±4.98112.75±9.8531.25±3.66119.68±12.13对照组(n=50)84.12±3.29101.33±8.7421.87±2.54106.32±10.54 t值13.26518.52412.32221.396 P值 <0.05<0.05<0.05<0.05

观察组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一过性心率过缓、胃肠道反应、低血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应[n(%)]

观察组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hs-CRP水平[(±s),mg/L]

表3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hs-CRP水平[(±s),mg/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下降水平观察组(n=50)21.65±3.248.46±1.3913.47±2.39对照组(n=50)21.29±3.5112.32±2.549.86±1.44 t值0.2856.9855.232 P值 >0.05<0.05<0.05

观察组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4。

表4 对比总有效率[n(%)]

3 讨论

心律失常发病率呈年上升趋势,属于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慌、乏力、胸闷,早期可因为窦房结外异常激动或窦房结激动异常,导致通路异常、电信号传导阻滞,会对心脏血流动力学造成不良影响[5],若干预不及时,可引发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等供血不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改善预后,降低临床病残率和病死率,还需加强临床治疗[6-7]。

普罗帕酮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降低动作电位O相上升最大速度,阻断钠通道,减慢传导,从而减缓心率,能够有效延长QRS波和PR间期,但整体效果不佳,恢复时间较长[8-9]。而胺碘酮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电生理作用为:延长复极,减慢心肌传导,抑制房室交界区和窦房结的自律性,有效增加不应期时程,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非竞争性阻断α、β受体,防止微折返形成,延长动作电位发生时间,阻断L型钙通道、钾通道、钠通道,有效防止心衰症状加重,获取满意效果。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是目前常用的炎性因子指标,能够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触发局部血栓形成,促进斑块破裂,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分泌炎性递质,可反映当前炎性状态。HRV属于一种无创性指标,能够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当心脏调节能力降低时,可导致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心肌细胞不稳定增强,增加猝死率。分析该次结果,观察组HRV指标、hs-CR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胺碘酮能够减轻当前炎性反应,促使电冲动传导速度降低,减缓心肌收缩除极速度,降低心肌细胞膜外钠离子内流速度,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改善各项症状。该文研究数据亦显示,观察组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胺碘酮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刘荣魁[10]学者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表明,实施胺碘酮治疗后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6.50%)、SDNNindex(96.34±5.42)ms、SDANN(113.18±8.23)ms、rMSSD(32.69±4.52)ms、SDNN(118.52±11.54)ms、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优于对照组,其研究结论与该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由此进一步说明胺碘酮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轻当前炎症反应,加速各项症状恢复,稳定心律,改善心功能,获取满意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具有一定作用性,但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运用胺碘酮效果显著,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普罗胺碘酮传导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