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D3、钙联合抗过敏药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观察

2019-12-20王于斌周保成谈笑程伟单宝春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湿疹皮损婴儿

王于斌 ,周保成 ,谈笑 ,程伟 ,单宝春

1.江苏省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皮肤科,江苏连云港 222002;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化验科,江苏连云港222006;3.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连云港 222061;4.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连云港222100;5.连云港市赣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江苏连云港 222100

婴儿湿疹属过敏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伴剧烈瘙痒,是婴儿时期常见皮肤病之一,多见于2岁之内的小儿,尤以6个月以内婴幼儿多发,可广泛或局限,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冬季相对集中,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发生率超过20%[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皮肤集群红斑丘疹,重者可见疱疹、糜烂、结痂等症,甚至引起淋巴结肿大或继发全身感染,而且病情常反复发作,时好时坏,影响患儿健康[2]。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婴儿湿疹病因病机,亦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主要采取抗过敏为主的综合疗法,以控制和改善症状,防止继发损害[3]。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3与钙水平同儿童湿疹存在相关性,予以维生素D3和钙剂补充治疗有助于改善婴儿湿疹症状[4],文章现以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86例湿疹患儿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该院收治婴儿湿疹中择取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足月儿,出生体重2.5 kg及以上;月龄≤6个月;经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婴儿湿疹,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先天疾病;合并其他类型皮肤炎症;近期激素类药物治疗史;研究用药禁忌;敏感皮肤;瘢痕体质;临床资料不全。实验组(43例):男 23 例,女 20 例;月龄 1~6 个月,平均(2.3±0.7)个月;头部发病 29 例,泛发 14 例,平均皮损面积(27.9±11.3)cm2;干燥型皮损20例,脂溢型皮损16例,渗出型皮损7例。对照组(43 例):男 21 例,女 22 例;月龄 1~6 个月,平均(2.4±0.7)个月;头部发病30例,泛发13例,平均皮损面积(26.3±10.8)cm2,干燥型皮损 19 例,脂溢型皮损 18 例,渗出型皮损6例。两组基本资料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儿用药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尤卓尔,H20063223),2次/d,取该品适量均匀涂抹于患处,轻揉1 min后再涂一次,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禁止与眼睛接触,疗程半个月。期间,加强患儿饮食管理,避免过敏原;做好患处皮肤卫生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浴用品,并加强患儿皮肤屏障功能保护,如未破损的渗出与干燥型湿疹,适量涂抹不过敏的保湿霜,重症湿疹合并局部溃破,预防性涂抹抗生素软膏消炎等;嘱加强看护,避免小儿搔抓和摩擦,予以棉质宽松衣物。

实验组:该组抗过敏治疗与患处皮肤一般处理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 (悦而,H20113033),1 次/d,1 粒/次,疗程 1~2 个月;加用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盖笛欣,H20040896),1 次/d,每次半袋,疗程 1~2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评估两组湿疹面积、皮损形态与瘙痒程度,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统计用药相关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湿疹复发情况,统计复发率。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进行评估[5]。

湿疹面积评价标准:将全身分为头/颈、上肢、躯干、下肢4个部位,皮损面积大小按照患者手掌1%估算,按照中国新九分化换算成该部位比例计分。无皮损记0分;0<皮损<10%记1分;10%≤皮损<20%记2分,20%≤皮损<50%记3分;50≤皮损<70%记4分;70%≤皮损<90%记5分,90%≤皮损≤100%记6分。该研究纳入婴儿与成人身体比例存在差异,头颈、上肢、躯干、下肢分别取20%、20%、30%、30%。

皮损形态评价标准:将皮损形态分为红斑、硬肿(水肿)/丘疹、表皮剥脱、苔藓化四种,各项分无、轻、中、重,依次记0~3分,可记半级分(0.5),取各项记分之和。

瘙痒程度评价标准:患儿无哭闹、抓挠等情况,睡眠安详,为无瘙痒症状,记0分;瘙痒偶有影响睡眠,但经处理可快速恢复入睡,为轻度瘙痒症状,记1分;患儿有明显哭闹和抓挠的情况,需长时间安抚,为中度瘙痒症状,记2分;瘙痒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睡眠,长时间安抚无效,使人烦躁,为重度瘙痒,记3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湿疹面积、皮损形态与瘙痒程度总计分较治疗前下降90%级以上为临床治愈,下降70%~89%为显效,下降40%~69%为有效,下降不足40%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n(%)]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s)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治疗前,两组湿疹临床表现相当。治疗后,实验组皮损面积、皮损形态与瘙痒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疗效评价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疗效评价

2.3 不良反应与复发率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治疗后随访6个月,实验组1例复发(2.33%),对照组4例复发(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分]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分]

组别images/BZ_167_1055_398_1128_435.pngimages/BZ_167_1623_396_1696_434.pn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4.22±0.951.37±0.423.03±0.781.51±0.391.96±0.480.82±0.31对照组4.16±0.843.06±0.513.05±0.742.48±0.531.92±0.431.36±0.45 t值1.0633.2540.8623.1800.9373.112 P值 >0.05<0.05>0.05<0.05>0.05<0.05皮损面积 皮损形态 瘙痒程度

3 讨论

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病,病因病机复杂,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多认为是机体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小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对刺激敏感,在致敏食物与环境的刺激下,即可能诱发湿疹或加重病情[7]。该病属特异性皮炎,传统治疗主要采用抗过敏药物,但该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疗效欠理想[9]。有报道指出,湿疹的发生与小儿维生素D缺乏有关,湿疹患儿的维生素D3水平明显较正常小儿偏低[9]。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小儿生长发育必须营养物,机体摄入后会经肝肾代谢生成具有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因子活性功能的25羟维生素,可以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抵抗外源性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10],因此,予以湿疹小儿适当维生素D补充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钙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消炎、抗过敏,联合维生素D使用具有理想的脱敏效果[11]。另外,经研究显示,钙离子通过表皮中钙离子反应蛋白(PKC)等促进皮肤棘层、颗粒层的分化,有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可以减少湿疹的复发[12]。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全身症状,一方面,由于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会引起小儿夜间盗汗,湿热加重,外部物理环境的改变也会加重湿疹的症状和增加湿疹的复发;另一方面,钙的缺乏也会引起婴儿皮肤神经反应性阈值降低、敏感性增强,皮肤瘙痒症状加重,进一步加剧婴儿湿疹的症状。因此,根据婴儿湿疹的临床情况,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利于婴儿湿疹全身症状的改善,维生素D可以进一步促进钙的吸收。该次临床研究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与钙剂,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后皮损面积、皮损形态与瘙痒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62.79%),与文献报道治疗有效率(82.0%)相近[13]。不仅如此,随访观察患者湿疹复发率亦显著降低,提示联合用药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早期康复,亦能降低机体对变应原的刺激反应,对预防湿疹复发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联用维生素D与钙剂无毒副反应,安全性高,亦能满足小儿身体发育需要,易于患儿家长接受,应用简单方便、快捷可行。

综上所述,抗过敏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与钙联合治疗婴儿湿疹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复发,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湿疹皮损婴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艺术家婴儿推车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婴儿为何会发笑?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