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管理与饮食因素分析

2019-12-20顾芳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网织辅食缺铁性

顾芳

江苏省泰州市妇幼保健所儿保科,江苏泰州 225300

0~3岁的婴幼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群体,这一时期其对各种营养物质均有极大的需求,若是喂养不合理或食物中缺少足量的营养物质,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均会受到严重影响[1]。为了降低小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应分析其饮食因素,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干预。该文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和同期86名0~3岁健康婴幼儿,试探究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状况及饮食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设其为研究组;选取该院系统管理的86名0~3岁健康婴幼儿,设其为对照组。研究组:男64例,女22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52±0.11)岁;贫血轻重程度:轻度 58 例,中度28例,重度0例。对照组:男56名,女30名;年龄2个月~3岁,平均(1.53±0.12)岁。 组间对比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②补充铁剂后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形态呈小细胞低色素等问题得到改善的患儿;③患儿家长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2-3]。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传染病或原发性慢性病、血液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②有缺铁性疾病史;③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配合完成的患儿[4-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儿均采取补充铁剂+合理膳食治疗,增加富含铁的食物的摄入,同时兼顾患儿口味,以促进铁的吸收;同时为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或拒食,并为其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患儿贫血程度为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D、蛋白琥珀酸铁、维生素C等药物。具体的用法用量为:①维生素AD滴剂(国药准字H35021450):1岁以下者服用1粒,剂型为每粒500 IU维生素D3、1 500 IU维生素A;1岁以上者同样服用1粒,剂型为每粒700 IU维生素D3、2 000 IU维生素A。②蛋白琥珀酸铁(国药准字H20143055):口服,2 次/次,根据患儿体重按 1.5 mL/(kg·d)标准。③维生素C(产品批号5180619;国药准字H21020713):饭前口服,100 mg/d。

对照组虽未发生缺铁性贫血,但仍应培养其正确饮食习惯,合理补充铁剂,确保铁的足量摄入,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等资料,分析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因素,并观察研究组患儿治疗干预前后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以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等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0~3岁婴幼儿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饮食因素

研究组在母乳喂养不足、辅食添加不当、辅食添加不及时、食物含铁不足、小儿偏食拒食上具有比对照组更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饮食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2.2 治疗干预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 Hb、MCHC 以及 CHCMr、CHr、MCVr网织细胞参数高于治疗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3 讨论

对于婴幼儿而言,0~3岁期间的营养状态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其日后的生长发育,若是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其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便会受到影响,无法成熟发育和完善[6]。而这一年龄段的婴幼儿对营养的摄入全部来自于饮食,其消化系统发育完善程度远不如成年人,难以消化吸收富含营养的复杂食物,因此必须要对0~3岁的婴幼儿做好饮食护理与饮食指导[7]。该文对引发0~3岁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发生缺铁性贫血患儿和未发生缺铁性贫血患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方式,可以发现前者在母乳喂养不足、辅食添加不当、辅食添加不及时、食物含铁不足、小儿偏食拒食存在更加明显的问题 (50.00% vs16.28%、34.88% vs16.28%、32.56% vs5.81% 、27.91% vs2.33% 、10.47% vs1.16% ),(χ2=22.067、7.818、19.836、21.930、6.795,P=0.000、0.005、0.000、0.000、0.009<0.05),母乳喂养不足的原因多为母乳喂养率低,人工喂养使用的奶粉等缺少足够的营养物质;辅食添加不当主要指添加的辅食通常较为单调,主要成分为淀粉,铁在其中的占比较少;辅食添加不及时是指婴幼儿所处的阶段不同,其辅食中各种成分的配比也应该进行调整,若不按照婴幼儿各阶段发育所需适时添加铁元素,便会导致其出现贫血;食物含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育儿者缺乏相应的知识,日常很少喂患儿食用动物肝脏、动物血、紫菜、菠菜、海带、黑木耳、蛋黄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0~3岁患儿自主进食能力差,若缺乏家长的监护便容易出现偏食或拒食等错误饮食习惯[8-11]。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中对研究组患儿进行科学补铁、合理摄入各类补铁药物,并有意识地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结果中治疗前研究组的网织细胞参数 CHCMr、CHr、MCVr分别为 (202.77±33.45)g/L、(18.36±4.49)pg、(88.62±7.13)fL, 低于治疗后的 (268.33±29.88)g/L、(35.53±7.22)pg、(113.92±10.65)fL, 与岳京晏[12]研究中患者接受抗贫血治疗后上述指标测定结果高于治疗前的结论[治疗前:(205.5±35.3)g/L、(19.7±4.7)pg、(89.8±8.4)fL];治疗后(266.7±25.7)g/L、(34.0±5.0)pg、(109.0±8.3)fL]相符,故可以证明以上措施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小儿缺铁性贫血问题。

表2 研究组治疗干预效果对比(±s)

表2 研究组治疗干预效果对比(±s)

组别Hb(g/L)MCHC(g/L)CHCMr(g/L)CHr(pg) MCVr(fL)治疗前(n=86)86.32±8.53262.44±36.71202.77±33.4518.36±4.4988.62±7.13治疗后(n=86)134.12±6.66369.22±24.34268.33±29.8835.53±7.22113.92±10.65 t值40.96122.48213.55518.72818.306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不足、辅食添加不当、辅食添加不及时、食物含铁不足、小儿偏食拒食是引发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饮食因素,临床应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干预,以改善其贫血问题。

猜你喜欢

网织辅食缺铁性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老年人群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