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大池引流治疗老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9-12-20高亮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池脑积水蛛网膜

高亮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泰州 22532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脑外伤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几率为12%~55%左右。蛛网膜下腔出血会造成脑部血管痉挛,严重时会诱发脑梗死[2]。当血块堵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红细胞阻塞蛛网膜绒毛后,大量的血性脑脊液会过度刺激脑膜,进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造成软膜和蛛网膜粘连,影响脑脊液循环和吸收,最终出现脑积水,且出血量越大,血留滞的时间越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就会越高,病情越严重[3]。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有腰穿术放出脑脊液、腰大池引流术治疗[4]。为探讨两种方式的效果,该文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9年5月接诊的患者6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诊的患者6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及腰穿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颈项强直症状。研究组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0.23±10.5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4例、高空坠落伤10例、钝器击打伤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 (60.25±10.44)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5例、高空坠落伤10例、钝器击打伤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该次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穿术放出脑脊液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腰大池引流治疗,具体方法:使用硬膜麻醉针于腰3~4间隙穿刺,将输液器连接无菌引流袋悬挂在床边,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查看有无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判断颅内压,预防发生脑疝。根据脑脊液的颜色和量调整引流袋的速度和流量,每日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和输液器,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查。根据脑脊液红细胞数量判断是否拔管,当红细胞计数低于100×108/L为准。CTA检查见蛛网膜下腔无高密度影,提示脑室系统梗阻消失。若引流时间超过2周,脑脊液仍未清亮,应停止操作,避免发生颅内感染。

1.3 观察指标

采用GCS评分评价患者的昏迷程度,于术后5 d评价,分数越高代表昏迷程度越轻;于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试过氧化物酶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同时检测脑脊液红细胞;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共计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于治疗后的3个月进行CT检查,检查脑积水发生情况,同时统计1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

1.4 统计方法

建立Excel数据表格,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GCS、VAS、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死亡率和脑积水发生率使用分类数据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GCS评分、VAS评分、生化指标对比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SO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MDA和脑脊液红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对比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的GCS评分、VAS评分、生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GCS评分、VAS评分、生化指标对比(±s)

组别GCS评分VAS评分SODMDA脑脊液红细胞含量(分) (分) (nU/mL) (μmol/L) (×108/L)研究组(n=30)12.11±1.523.21±1.2591.25±8.343.21±0.5914.23±2.11对照组(n=30)9.01±1.036.55±1.7873.42±8.254.89±0.8920.15±3.32 t值9.2488.4118.3258.6188.243 P值 <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是由于外伤造成的颅内桥静脉、表面血管受损产生的。该病与脑内血肿、脑组织挫伤、硬膜下血肿等关系密切[5]。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多有以下表现:①蛛网膜下腔出血会造成中脑导水管、基底池等阻塞,影响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加上血液阻塞蛛网膜毛孔,晚期分泌的铁血黄素和胆红质刺激,会造成蛛网膜粘连,进一步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诱发颅内高压[6]。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钙离子通道会受到影响,细胞内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会发生紊乱,加速神经细胞凋亡[7]。③蛛网膜下腔出血过程中出现的降解产物具有毒性,所以一旦发生,要尽早清除脑脊液中的积血和有害降解物,达到治疗的效果[7]。④由于出血刺激和红细胞破裂会释放出5-羟色胺,这些物质都会加重脑血管痉挛,诱发脑梗死,进一步减少脑循环血量[9]。

腰大池引流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该方法有以下优点:①腰大池引流的创伤相对较小,可长时间带管,可减少反复腰穿带给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的发生[10]。②与反复腰穿相比较,腰大池引流可以更快地清除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非常重要。③腰大池引流的速度时均匀缓慢的,可以避免一次腰穿在单位时间内造成的引流过大产生的压力,有效预防脑疝,也能够降低脱水药物的使用量。④通过腰大池引流,经鞘内给药和留取标本比较便利,对于疑似颅内感染的患者,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单一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但是通过腰大池引流并注入适量的药物,可提高控制感染的效果。雷源标[11]的研究中显示,通过腰大池引流治疗老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VAS评分(3.25±1.01)分、SOD(90.48±8.12)nU/mL、MDA(3.09±0.48)μmol/L、脑脊液红细胞含量(14.14±2.03)×108/L;王能强[12]的研究中显示,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病死率为3.11%、脑积水发生率为5.89%。该次研究结果VAS(3.21±1.25)分、SOD(91.25±8.34)nU/mL、MDA(3.21±0.59)μmol/L、脑脊液红细胞含量(14.23±2.11)×108/L、病死率为3.33%、脑积水发生率为6.67%,与文献研究大致相同。进一步证明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时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使用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更换腰穿置管和引流瓶后,要使用无菌贴膜固定,避免患者翻身扯断。尽量缩短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最好是在1周内拔管,最长时间不要超过2周。对于引流液血性比较浓的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若出现管道堵塞,可使用尿激酶溶凝。

综上所述,对老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大池脑积水蛛网膜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神经外科腰大池引流患者症状发生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