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9-12-20李伯炜陆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外伤性骨瓣开颅

李伯炜,陆华

1.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无锡 214121;2.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无锡 214041

外伤性脑出血就是指因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引起颅内出血的情况,随着出血量的增多,患者头痛、不安、呕吐、谵妄、颅压升高等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意识消失、呼吸不整、脉搏微弱甚至死亡[1]。外伤性脑出血的情况危急,如果伴有颅内高压或脑肿胀。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一般需要进行开颅减压,传统的开颅减压因骨窗小,清除血肿时视野受影响,可能无法有效清除血肿,解决血肿占位,无法有效降低颅内压力,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骨窗大,不仅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颅压效果好,安全性高[2]。该次研究以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58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为例,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对58例患者进行分组。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①明显的头部外伤史;②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③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④脑CT检查显示颅内学者呈高密度区域,精确显示血肿。(2)GCS评分<8分。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者;②伴严重感染、休克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脑干损伤者。对照组26例中男女各有16例、10例;年龄34~65岁,平均(50.24±5.58)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6.51±1.50)分;出血量在 50~100 mL;平均(75.24±20.25)mL。 观察组32例中男女各有18例、14例,年龄35~62岁,平均(48.76±13.57)岁;GCS 评分(6.47±1.45)分;出血量在 47~95 mL;平均(71.43±20.58)mL。该研究上报该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开颅减压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静脉复合全麻,取仰卧位实施手术,将患者头部微向健侧偏30°~45°,行颅脑CT明确血肿位置,于颞顶部作马蹄形切口,去骨瓣开骨窗6 cm×8 cm,按照常规将坏死的组织和血肿清除,同时行减压术。

观察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对照组行相同术前准备,手术切口位置为颧弓上耳屏前1 cm,在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沿中线向前至额部发际下,游离骨瓣,顶部骨瓣旁开矢状窦2~3 cm处剪开硬膜,将硬膜外的血肿清除。作12 cm×16 cm减压窗,从颞前部以T字形切开,充分暴露额叶、颞叶,脑疝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组织,促使其松动;吸除血肿时应采用皮质针,先抽取大血肿中心血凝块和血液,保护脑血管,再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冲洗,吸除冲洗出的血凝块,以保证清除脑内的血肿后彻底止血。最后,取颞肌筋膜、帽状腱膜或人工硬脑膜行硬脑膜减张缝合,放置引流管引流。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降颅压和抗感染处理,手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脑部CT检查,观察颅内是否有残余血肿。

1.3 观察指标

术后2周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下降50%~90%的视为显效;NIHSS评分下降20%~49%的视为有效;NIHSS评分下降少于20%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统计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月预后情况,预后情况以GCS预后积分评定,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评价结果对比[n(%)]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明显少于对照组2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2.50%高于对照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3 讨论

外伤性脑出血后会形成血肿,血肿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受损,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颅内组织坏死、缺血、占位效应也逐渐加重,因血肿溶解产生的有毒物质还会影响脑组织的代谢,加重对脑组织的损害[3]。目前,临床上对外伤性脑出血的处理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通过脱水降颅压、防止继续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血糖、血压,控制脑水肿等方式,针对情况较轻或不宜手术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外伤性脑出血的情况往往比较危重,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因此,开颅减压术受到广泛关注[4-5]。

传统的骨瓣开颅减压术骨窗位置局限在额颞部,因骨窗小,可能会影响术中操作视野,导致局部减压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导致残余血肿,影响脑组织代谢,术后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6]。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骨窗为12 cm×16 cm,范围大,且位置低,不仅提供了开阔的手术视野,有利于彻底清除血肿,避免残留引发多种并发症;同时,减张缝合有助于充分降压,促进脑疝恢复,从而促进脑循环和组织代谢,改善预后,再加上并发症较少,受到广泛关注[7]。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少于对照组26.93%;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2.50%高于对照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显然说明,相较于常规的骨瓣开颅减压术而言,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对促进外伤性脑出血预后效果明显[8]。这是因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骨窗更大,减压效果更好,清除颅内血肿更加彻底;同时,术中能够充分暴露额叶前部、颞叶底部和颞极,保证开阔的手术视野,从而有利于控制各部位脑脊液渗漏及撕裂;术中咬除蝶骨嵴后还能增加脑组织代谢空间,利于颅内压增高的缓冲,提高脑血流动力学,促进脑组织情况改善,从而减少脑疝、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改善预后[9]。这与吴红飞等人[10]的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吴红飞等人针对22例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和20例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减压术组患者55.0%;且预后良好率54.5%显著高于常规骨瓣减压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外伤性脑出血的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综上所述,对于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可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改手术具有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还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性骨瓣开颅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