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价值分析

2019-12-20钟红霞何晓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控宫素全自动

钟红霞,何晓峰

1.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卫生院麻醉科,江苏常州 213000;2.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江苏常州 213000

分娩作为女性的一个生理过程,自然分娩时往往会产生剧烈疼痛,疼痛应激会影响宫缩,不利于分娩,而且疼痛也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促进自然分娩是保障母婴健康、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此在分娩时的镇痛具有重要意义。分娩时采取各种方法减轻产妇疼痛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主要通过全自动注药泵进行连续输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采取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有助于提高分娩镇痛效果、自然分娩率,不过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尚少[1-4]。为进一步佐证,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收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51±3.26)岁;孕周 38~41 周,平均(39.58±0..72)周;ASA分级为I级17例,II级13例。对照组:年龄21~37 岁,平均年龄(27.84±3.17)岁;孕周 37~41 周,平均(39.29±0..68)周;ASA 分级为 I级 18 例,II级 12 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单胎头位产妇;②产前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物;③无感染;④无麻醉禁忌证;⑤无妊娠期相关并发症、肥胖;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②合并严重哮喘;③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难以配合者;④存在药物滥用史;⑤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异常。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分娩镇痛前均于上肢开放静脉通路,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67464)以 10 mL/(kg·h)的速率输入,规律宫缩出现后,在右侧卧位下行硬膜外穿刺,穿刺位置在 L2~3或 L3~4椎间隙,成功穿刺之后向头侧置管3 cm,接无菌注射器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试验量以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国药准字H14024045)5 mL后用配比为0.894%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60898)10 mL稀释到100 mL的药液,10 mL稀释到100 mL,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自动注药泵镇痛:以普通型镇痛泵进行全自动注药镇痛,首次剂量10 mL,10 min注射完成,然后以10mL/h的速率持续注药,锁定时间30min。观察组采用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镇痛:以脉冲型镇痛泵进行全自动注药镇痛,所用药物与对照组相同(0.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首次剂量10 mL,维持剂量0.5 mL/h启动脉冲式全自动注药程序(脉冲剂量为10 mL)。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产妇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 min、15 min及30 min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评分范围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②观察统计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两组镇痛前、镇痛后5 min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镇痛后 15 min、30 min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 VA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 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镇痛前 镇痛 镇痛 镇痛5 min后15 min后30 min后观察组(n=30)7.53±1.265.18±0.971.82±0.650.71±0.42对照组(n=30)7.49±1.055.27±0.992.43±0.721.29±0.56 t值 0.1330.3553.4444.538 P值0.8940.7230.0010.000

2.2 两组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对比

观察组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分别为3.33%、13.33%,比对照组20.00%和36.6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对比[n(%)]

3 讨论

分娩镇痛一直受到临床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硬膜外镇痛已成为分娩镇痛的标准技术,而目前在硬膜外镇痛中主要采用常规全自动注药泵和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进行,常规全自动注药泵是通过间断挤压输注管道,从而使药物持续恒速注射的一种手段,其根据静脉微泵原理设计制造,考虑到硬膜外腔是潜在腔隙,需压力喷射药物一定距离,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随之发展而来,该镇痛方式基于常规全自动注药泵改进,增加了具有定时器的单机片,实现间断程序控制步进电机,从而有效达到程序化规律间断给药的目的 ,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能够将药物瞬间释放到穿刺部位,注药速度可达8~10 mL/min,通过脉冲模式喷射局部麻醉药物能够增加药物分布范围,较自控硬膜外镇痛连续输注模式中药物堆积产生的压力扩散药物明显更广[5-10]。

研究发现持续输注恒速给药时硬膜外腔压力较规律间断给药低10倍以上,持续恒速注射药物以低压力通过硬膜外导管近端孔,无法有效向远端渗透,而规律间断脉冲给药通过高压力能够增大扩散范围,在高压力下药物通过硬膜外导管4个端口注入硬膜外腔,从而使扩散范围增大,故能够提高镇痛效果[11-13]。目前临床已有关于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相关研究报道,邓书娟等人[14]研究发现,脉冲式自控泵镇痛组镇痛后 15 min、30 min 的 VAS 评分分别为 (1.8±0.7)、(0.72±0.8)分,常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评分分别为 (2.5±0.8)、(1.3±0.9)分,脉冲式自控泵用于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较常规自控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更高,这与该研究中观察组镇痛后 15 min、30 min 的 VAS 评分 (1.82±0.65)、(0.71±0.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3±0.72)、(1.29±0.56)分的结果一致,同时该研究结果中脉冲式自控泵镇痛组的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分别为5.0%、20.0%,明显低于常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15.0%、35.0%;也与该研究中观察组的3.33%、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36.67%的结果相近。说明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模式喷射麻醉药物能够使其分布更广,阻滞更为全面,比常规全自动注药泵模式下麻醉药物扩散范围明显更大,镇痛效果更好,相较于常规全自动注药泵模式,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模式更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减少爆发痛,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缩宫素的使用有重要影响,也说明镇痛用药抑制宫缩与药物剂量相关,与给药方式也存在密切联系,常规全自动注药泵恒速低压给药会存在药物深部堆积情况,无法有效扩散至麻醉平面,导致相应区域神经阻滞效果欠佳,而脉冲式全自动注药药物扩散更广,神经阻滞平面更广,而深度相对更浅[15-16]。

综合上述,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能够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剖宫产率,减少缩宫素的使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自控宫素全自动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成功来自于自控
全自动发明机
全自动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
全自动洗衣机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