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课后习题,研制教学内容

2019-11-27江苏省南通市三里墩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28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习题课文

江苏省南通市三里墩小学 朱 璇

课文后的练习题是编者依托单元要素和课文内容确定精心编著而成,很多教师面对课后习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习题,落实语文要素。诚然,关注课后习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是彰显课后习题教学价值的重要资源。但对于课后习题的运用,首先考量的不应该是“怎么用”,而是要从课后习题中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该“教什么”。

一、穿越习题要求洞察本质,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有限,教材编者在设置课后习题时,不仅做到了形式丰富多样,在语言描述上也力求做到语言浅显易懂,契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此,教师对课后习题要求的理解决不能停留在肤浅性层面,要在揣摩其设置用意的基础上探寻言语要求背后的本质,从而明确教学的整体性目标。

比如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对话。课文教学以朗读为主线,密切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初步感知不同人物的表达语气。第二道题:练一练,说一说。看似是一道图文并茂的连线题,却对应了本文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够提取课文中最为关键的重要信息。第三道题: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这一道练习中编者首先明确了这一训练的基本方法,即在“读一读”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教材中的范例展开叙述与练习,旨在促进学生内在的认知积淀,在感知与积累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言语储备。

以统整的视角来关注课后习题中的三个核心指向,教师不仅解读了习题字面意思,同时也与课文内容进行紧密联系,还要洞察其内在本质,对课文应该教什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都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知。

二、依托具体学情有效突破,把握教学重点

由于低年级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相对薄弱,编者在每篇课文课后习题的第一题基本都是“朗读课文”,这不仅契合了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学情,而且落实了语文能力应该以“朗读”为主的教学规律。对这类习题细加分析也会发现,编者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对朗读课文也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和解析,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等,教师就将其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巧妙突破,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教学《要下雨了》一文时,课后习题第一道就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演一演”。面对这样的习题要求,很多教师的常规性思维会聚焦在“有哪些动物”的内容梳理和“分角色”的朗读训练以及角色表演。这无疑是正确的,要知道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应该是提取课文中的核心信息,但在梳理完文本内容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将分角色朗读作为教学关注的重点,紧扣课文中不同动物对话时的语气词,如“啊”“呢”“吗”“吧”等,指导学生重点学会将语气词所裹挟的语气朗读出来,借以走进动物的内在心理,在体悟其中内在情感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心理感知经验,真正将教学的重点巧妙地落实到位。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紧扣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巧妙地利用了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设置特点,紧紧依托学生的内在学情,在不断的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朗读人物不同角色下的不同语气,巧妙地攻克了教学的内在难点,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性的基础。

三、把握前后呼应探寻关联,理清教学体系

统编版教材在编著的过程中十分关注教材内部所展现的语文知识的体系化,所设置的语文要素和训练点都依照知识目标分层落实和推进的方式展开。即便是相同的知识和训练重点,都会依照学生的年段规律,设置在不同的篇目和单元体系之中,有的蕴藏在课文之中,有的设置在课后练习中,还有的与单元语文园地的落实有机统整。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课后习题的感知与解读就不能始终以孤立的视角看待,而需要从单元的整体性视角出发,明确前后的内在关联,在循序渐进的分层中巧妙落实。

比如统编版教材中《要下雨了》一文,除了要关注不同人物的朗读训练之外,课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精准的语气词,这是很多学生在常态化口语表达过程中所欠缺的,这也是编者设置“分角色朗读课文”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这样的教学资源中研制和设置契合单元教学体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有层次、有规划的训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升。比如从课文内容出发,尝试将课文中这些语气词剔除,引导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没有了语气词,这些人物的对话就显得生硬了,没有了情感;然后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训练落实于此,并尝试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加上语气词;而在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等栏目中,教师就需要认识到这是编者对课文中学习语气词运用的一种复习与延展,同时也在适用范畴和运用难度上进行了提升,并尝试将语气词的运用与标点符号进行统整。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单元内在的整体性关联,让学生理清了单元中语文知识的内在体系,同时也在教学中把握了文本的整体性关联,让学生在统筹安排、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发展内在的语文素养。

课后习题是与课文配套的“第二套教材”,不仅为课文的教与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准绳,同时也让学生在一目了然之下窥探到习题训练的内在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从习题的表层入手,将训练要求作为开展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到习题不仅仅是为教师之教服务的,同时也是为学生之学服务的。只有把握了课后习题的内在本质,建立单元统整的解读意识和视角,才能真正发挥课后习题的内在价值,为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习题课文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抓住习题深探索
背课文的小偷
《青铜葵花》选段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