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癌患者血清血小板因子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11-22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膀胱癌因子血清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 泌尿外科,浙江 宁波 315040)

膀胱癌发病机制复杂,膀胱癌生长依赖新生血管,膀胱癌细胞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由血管供应,血管新生为膀胱癌细胞分裂、增殖和侵袭转移提供了条件[1]。血管生成受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调节。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 PF4)具有抑制恶性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在肝癌等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血管生成重要的调控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在血管生成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4]。本文对血清PF4水平与膀胱癌、VEGF、HIF-1α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血清PF4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30例作为膀胱癌组,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30例作为对照组。膀胱癌组中男性7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3.42±9.53)岁;肿瘤平均直径(3.32±1.18)cm,肿瘤分期:Ta期19例、T1期31例、T2期30例、T3期43例及T4期7例;肿瘤分级:低级别65例、高级别65例;有淋巴结转移59例、无淋巴结转移71例。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63.64±9.73)岁。纳入标准:对照组身体健康;膀胱癌组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癌,首次诊断患者,术前未进行放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术后随访3年,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其他恶性肿瘤者,血液系统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1个月内免疫制剂及激素治疗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收集膀胱癌组患者术前静脉血和对照组体检当天静脉血,采用ELX8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美国宝特)测定血清PF4、HIF-1α及VEGF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膀胱癌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相关分析用Pearson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F4、HIF-1α及VEGF水平比较

两组血清PF4、HIF-1α及VEGF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PF4、HIF-1α及VEGF水平比较(n =130,±s)

表1 两组血清PF4、HIF-1α及VEGF水平比较(n =130,±s)

组别 PF4/(ng/ml) HIF-1α/(μg/L)VEGF/(pg/ml)对照组 0.17±0.10 4.63±0.84 7.13±1.24膀胱癌组 0.42±0.14 24.16±1.01 18.76±1.37 t值 16.568 169.508 70.982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不同因素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比较

不同肿瘤分期患者血清PF4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患者高于Ta、T1患者;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F4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膀胱癌预后的Cox分析

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PF4、HIF-1α及VEGF水平与膀胱癌的预后有关(P<0.05)。见表3、4。

将膀胱癌预后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引入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PF4、HIF-1α及VEGF水平为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2.4 膀胱癌患者血清PF4与血清HIF-1α、VEGF水平的相关性

膀胱癌患者血清PF4与血清HIF-1α、VEGF水平呈正相关(r=0.591和0.624,均P=0.000)。

表2 不同因素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比较(ng/ml,±s)

表2 不同因素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比较(ng/ml,±s)

因素 n PF4 t值 P值性别男77 0.43±0.05 1.789 0.077女53 0.41±0.07年龄≥65岁 71 0.44±0.09 1.710 0.090<65岁 59 0.41±0.11肿瘤大小≥3 cm 67 0.43±0.10 1.894 0.061<3 cm 63 0.40±0.08肿瘤分期Ta、T1 50 0.34±0.07 16.464 0.000 T2~ T4 80 0.53±0.06肿瘤分级低65 0.44±0.12 1.900 0.060高65 0.40±0.12淋巴结转移有59 0.43±0.11 1.871 0.064无71 0.39±0.13

表3 膀胱癌预后影响因素的赋值参数

续表3

表4 膀胱癌预后的单因素Cox分析参数

表5 膀胱癌预后的多因素Cox分析参数

3 讨论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血管新生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5]。新生血管的发生受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调节,正常情况下,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处于平衡状态,在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上述平衡被打破,当促血管生成因子占优势时,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产生金属蛋白酶等溶解细胞外基质,使血管内皮细胞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当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占优势时则抑制新生血管生成[6]。

PF4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主要由巨核细胞合成,少数由成熟血小板合成。PF4蛋白储存在血小板a颗粒中,当血小板活化时PF4蛋白以PF4-蛋白多糖复合物形式从血小板α颗粒释放到血液中[7-8]。近年来研究发现PF4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PF4可促进肺癌生长,可诱导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并抑制肿瘤转移[9-12]。检测恶性肿瘤血清PF4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如肝细胞癌患者血清PF4水平升高,血清PF4水平随肝细胞癌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可作为肝细胞癌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的依据[13]。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尚不清楚,本文对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升高,血清PF4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分期关系密切,膀胱癌分期越高血清PF4水平越高,血清PF4为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血清PF4水平在膀胱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VEGF为研究比较多的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可通过和受体结合促进血管生成;VEGF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VEGF通过与受体结合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生长[14];诱导恶性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促进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15]。PF4为与VEGF相关联的一种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PF4可通过抑制VEGF受体激活抑制血管生成,也可通过抑制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再生抑制血管生成。PF4和VEGF在肝癌中呈显著相关性,共同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16]。HI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细胞应对缺氧环境时发挥关键作用,在多种缺氧反应中发挥调控作用[17];HIF-1α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也表达异常,和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关系较密切[18]。HIF-1α在参与血管生成中和PF4具有一定关系,如PF4和HIF-1α联合可通过协同作用抑制肝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血管生成[19]。本文发现血清PF4与血清HIF-1α、VEGF呈正相关,分析PF4和VEGF作为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体内通过反馈机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当肿瘤组织中VEGF生成增加时,VEGF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清中VEGF水平升高,血清VEGF诱导巨核细胞合成和释放PF4,反馈性抑制VEGF,以维持体内血管生成,PF4和HIF-1α在血管抑制作用中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反馈性抑制VEGF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升高,血清PF4水平在膀胱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价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PF4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机制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膀胱癌因子血清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