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重症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2019-11-22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脑电图

(乐山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四川 乐山 614000)

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的60%~80%,其中重症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1-2]。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3]。早期诊断、预测结局是卒中溶栓患者管理的关键[4]。动态视频脑电图检查因其具有无创、安全及易操作等优点,目前大量应用到临床重症疾病脑功能评价中[5]。本研究主要探讨动态脑电图对急性重症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4例;年龄31~75岁,平均(58.3±3.5)岁;患者NIHSS评分17~34分。患者均给予≥90 d的规范化治疗及随访,重症脑梗死患者规范化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3分作为缓解组,mRS评分>3分作为未缓解组,分别为50和48例。患者溶栓后24 h内脑电图无异常或溶栓后24 h内脑电图θ波减少,α波比溶栓前明显增加,波幅升高的患者定义为阴性;在溶栓前后或溶栓后24 h内头颅CT检查脑梗死区域出现低密度影定义为阳性。纳入标准: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7分[6];②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制定的静脉溶栓标准[7];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分;④脑梗死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⑤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溶栓禁忌证;②NIHSS评分≤16分[8];③资料采集不全及失访;④拒绝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使用北京太阳科技公司生产的Solar1848数字脑电图仪,实时、同步监测并记录患者脑功能变化和生命体征参数,详细记录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脑电图变化情况,由专职脑电图操作技师,以及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主治医师共同完成评估;溶栓前后均完成头颅CT检查,溶栓后24 h再次行头颅CT检查。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出院和病情变化时进行NIHSS评分,在溶栓后90 d通过电话或面对面随访进行mRS评分。mRS评分:0分为完全没有症状;1分:尽管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能完成所有经常从事的职责和活动;2分:轻度残障,不能完成所有以前能从事的活动,但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帮助;3分:中度残障,需要一些协助,但行走不需要协助;4分:重度残障,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以及不能照顾自己的身体需要;5分:严重残障,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须持续护理和照顾;6分:死亡。

1.3 观察指标

患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危险因素、脑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溶栓前后视频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MRI、CT)检查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时间均≤60 min。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脏病。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脑电图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文化程度、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2.2 脑电图的变化情况

20例患者溶栓前后脑电图均大致正常,溶栓后脑梗死相关症状完全消失,各项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78例患者溶栓前脑电图θ波活动均较正常增多,其中2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过程中出现θ波明显减少,α波比静脉溶栓前明显增加,波幅升高;溶栓结束后其中10例患者脑电图恢复大致正常,脑梗死相关症状完全消失。

2.3 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的分析结果,对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脑电图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5 h、脑电图检查阳性及头颅影像学检查阳性是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

3 讨论

目前我国因脑卒中死亡者已居各类疾病之首位,全国每年死亡人数>100万人[8]。如果能尽早地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情况做出客观以及准确的评价,对抢救患者生命、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最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9]。脑电图在反映脑功能变化方面具有极大的敏感性,动态视频脑电图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易操作及可重复等优点,将其应用到重症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监测中具有极大的前景。当患者发生脑卒中等脑部疾患之后,异常的脑电波活动主要表现为α和β波活动的减少,θ和δ波活动的增加,脑电波正常的背景节律消失,各类型脑波调节调幅变差以及出现电静息状态。其中α、β波活动的减少以及θ波活动的增加常常提示预后不良,δ波活动增加对远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θ波活动增加则提示患者存在近期预后不良的可能[10]。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若脑卒中病灶对侧δ波活动持续存在也是提示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信号之一[11]。这与笔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近年来,由于动态视频脑电图特殊的优势,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将长程动态视频脑电图应用于急危重症所致的脑功能损伤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中[12]。并且脑电图对皮层缺血有较高的敏感性,脑电活动改变在血流阻断后30 s内即可出现,通过监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前后过程中不同部位脑电波的变化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判定脑梗死位置、病灶范围及血管再通[1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动态视频脑电图的改变能预测溶栓的效果,并对预后作出初步的判断,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选择溶栓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溶栓前后脑电图无异常及溶栓后θ波减少,α波增加的阴性组,预后优于阳性组。同时多因素分析表明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90 d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由于脑电图对于脑部病灶的确切定位以及脑血管疾病性质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以后应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脑电图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秦皮甙对幼鼠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固体激活剂GJ-1的研制及应用
免疫激活剂勾画绿色农业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