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党群关系发展的思考

2019-11-15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欠发达合法性变迁

■黄 涛/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

一、新形势下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党群关系的新变化

(一)新形势下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变迁的诱因和动力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社会变迁就其内容而言,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制度、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的变迁等,其中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最主要的内容。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引起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变迁的基本诱因和动力,我认为主要是源于国家对农村制度的变迁导致的诱致性变化。

(1)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近年来实行的“三权分置” 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将广大农村变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促使农民成为现代市场的主体,市场经济在农村的运行加速了农村社会的转型。

(3)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从一个侧面加速了农村由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步伐。

伴随三大制度的变迁,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向:一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正在加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正在加速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三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正在加速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演进。

(二)新形势下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变迁引发了党群关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打破了农村千百年来以宗族关系为纽带,以传统宗法观念为精神力量的社会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以土地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纽带和以血缘、亲缘关系纽带及邻里关系纽带相联系的农村社会关系的形成,使得党在农村建立的最基层的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为农村社会最大的整合力量。

一是农民身份的多元化。伴随着一些农民进入城市、企业、其身份正在向产业工人转变;一些农民还新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成为企业主或企业管理阶层,使得传统农民身份正在消失,农民身份越来越多元化了。

二是农村社会关系松散化。随着大量精壮年农民工进入城市、企业务工,使得农村只能留下孤寡老人或是幼残妇等这些弱势群体成为剩余劳动力,当然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居住和劳动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农民家庭采用了过于分散的居所,让人们看到的农村的熟人社会也渐渐变得陌生起来了。

(三)新形势下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党群关系出现的新特点

(1)利益问题成为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与农民思想认识存在的认同性之间的差距,能不能享受国家政策上的利益扶持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党群关系的头等大事,能否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农村党群关系是否融洽的核心问题。

(2)农村干群关系成为党群关系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干群关系就是党群关系的具体化。干群关系的状况反映党的形象和威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发展能力、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以及干部的廉洁状况等,由这些因素构成的干群关系,已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关键因素。

(3)农村社会结构分化成为党群关系的重要变量。近年来,在西部农村地区农民群体正在进行着急剧分化。过去的农民纯粹是以务农为主的,但伴随着农村多种经济成分的不断发展,已经分化出不同职业的群体,包括个体劳动者、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私营企业主、农业劳动者等。由于各个群体的收入不同、政治要求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的社会整合能力如何,基层干部的协调能力怎样,也直接影响着农村党群关系的是否协调。

二、新形势下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党群关系面临的问题

随着农村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各阶层利益的重新调整,在这些力量共同作用下,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党群关系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1)党群关系的信任危机。对社会信任度的研究,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通常,人们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是由人际关系的理性计算和情感关联决定的人际态度。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信任往往会经历一个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西部特别是西部的农村,正处在旧的社会信任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信任重构的过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党群关系同样面临考验。

(2)党群关系的结构性问题。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社会,基层党组织及政府为全能型政治组织,其突出特征就是公共权力资源配置的单极化和公共权力运用的单向性,得党组织与广大农民的关系,在利益协调、政策制定与执行、管理与服务的手段上都较为简单。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种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组织、新的劳务服务阶层的不断涌现,对党组织在农村工作的各个领域的服务要求是越来越高,导致新领域的党群关系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空白点”。如基层群众正常的利益表达、政治参与、政治沟通渠道不畅,甚至在有些地方,农民的愿望、期待、意见得不到正常的反映,以致造成群众与党组织之间信息阻塞,情绪对立,甚至产生对抗等过激行为。

三、构建新型党群关系

(1)以增强合法性为根本,构建新型党群关系。从理论上来说,合法性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即一项活动或是行为是否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或有关制度规定;另一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即人们的内心对政治统治权威和秩序的认同和认可。因此,在农村这种合法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国家宪法和法律制度的规定,来自于上级党组织的授权,具有国家强制性;二是来自于农村社会各群体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绩效的认可,来自于基层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发展形成的新的权威基础。显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党组织的执政绩效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所获得的执政合法性也就并不相同了。这样以增强政治合法性为根本的方式方法,在构建新型党群关系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以群众利益诉求为导向,构建新型党群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突破了原有的体制框架,一方面,在经济领域,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确立了个人的利益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领域,以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为核心的现代公民意识逐渐增强,加速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发育。在这种经济社会转型中,构建新型党群关系,就必须以群众诉求为导向,扩大认同的现实基石,从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协调好群众利益方面来构建新型党群关系。

(3)以制度和体制建设为重点,构建新型党群关系。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基本上是“政治秩序”结构,农村基层政权集经济、政治、文化于一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等都在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等仍然是构建新型和谐党群关系的制约条件。对此就需要从制度与体制上加大力度着力解决。

(4)以互动沟通为主要手段,构建新型党群关系。与民众的互动沟通是现代政党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因此,要发挥好这一职能,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社情民意。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来,虽然已经建立了如政府信访、社团组织、媒体、党组织等在内的多条社会沟通渠道,但由于在这些沟通渠道中,执政党、民众、沟通渠道、信息、制度、沟通方式等因素有时缺乏有机结合,难以相互联动,所以党与群众的沟通过程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要构建新型党群关系,就必须加强党与群众的互动沟通。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了解、研究社情民意的能力,要发挥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结点,广泛联系群众,建立网络型的沟通互动平台,以促进农村党群之间的有效沟通。

猜你喜欢

欠发达合法性变迁
小渔村的变迁
Westward Movement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清潩河的变迁
浅析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欠发达地区的认知重构:一个分析框架
关于政治合法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行为的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