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黄佩华《五月病》的新写实特征

2019-11-15林思颖广西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作家小说

■林思颖/广西大学

《五月病》是广西壮族作家黄佩华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是黄佩华所有创作中为数不多的具有新写实主义特质的作品。小说以西塘大学80周年校庆活动的筹备历程为切入点,叙述了作为西塘大学艺术学院领导的主人公王三德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真实状态。新写实小说是指以描写现实生活中平常琐事为主题的小说,黄佩华以写实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高校知识分子的形象及生存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生活原生状态的还原

综观文学精神而言,新写实小说包含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之内,但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新写实小说笔墨直白,叙述的生活平淡无奇,不会去刻意描写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故事,而是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对生活的原生状态进行还原。

对黄佩华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2009年黄佩华在一所高校的艺术学院担任党委书记。这一经历与其笔下的人物王三德极为相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王三德的生活是作家的自身写照。此点也说明《五月病》的创作具有丰厚鲜活的生活积累,立足于作家本人深刻的生活体验。

王三德作为艺术学院的领导,每天都有不同的工作和麻烦等着他去处理解决,譬如校庆筹款的艰难、期考监考工作的繁琐、出省艺考的坎坷、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等诸多常见又极具压力的事情。虽然在工作上棘手的问题见招拆招,但家庭关系上,因在教育问题上的矛盾,王三德和儿子形同陌路,妻子钟果梦对宠物狗的关爱多于丈夫, 整体的家庭关系平静却不亲密。

王三德虽然是高校知识分子,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却实质上也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员,他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况也是我国高校工作者的缩影。全文没有一个高潮离奇的故事情节,却充满着日常生话中特有的生活气息,表现出高校工作者这以群体不为人知的不易与艰辛。作品《五月病》所展现出来的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既没被理想化和美化,也未被丑化或刻意灰色调,确是对原汁原味的现实生活的还原。

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不管是歌颂现实中的真善美,还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它都表现出对人生的积极乐观,并给予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在黄佩华《五月病》这部作品中,不难发现,高校知识分子在生活和工作的琐事,它已悄然隐去知识分子的光环,成为奔于生活的普通人。

二、反英雄、反典型原则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方面,新写实小说的“新”体现在不再执着于塑造英雄人物和典型人物,而转向关注普通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儿育女、生产消费、家庭婚姻、工作升职等。它注重“小人物”的生存烦恼和精神状态,表现出这类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坚韧与顽强。因此,新写实小说遵循反英雄、反典型原则。

在《五月病》中,主人公高校工作者王三德看似体面光鲜的背后,其实承受着种种压力。作为儿子,他想表达孝心,多带自己的儿子回老家陪陪老母亲,却工作繁忙,并遭到妻子的反对。作为丈夫,他在妻子心里的地位不如一只宠物狗。作为学院领导,在工作中顶受着校级领导施加的压力,还有学院同事关系矛盾的协调和学生人身安全和学业的关注,重重生存压力如影随形。

他努力扮演着学院领导班子、父亲、丈夫、儿子等各种角色,在来自各方面的重压之下,他顽强又自尊地生活。仿佛他在生活这张大网下充斥着无奈,可他真诚面对着现实中所给予的一切。小说的最后,王三德因工作的问题处理不当受到处罚,处罚比想象中的轻,他从办公楼中出来阳光照射他的身上,他不知不觉落泪。从此处不难体会这样的生活之后还是会继续下去,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平淡而真实。王三德算不上一个典型,只是生活流中的一个类型。小说也并不借助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来塑造高校知识分子的形象,甚至作家并不主观地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或是揣测他们的心理深度,只是让你从中看到真实的生活。

诗性消解是《五月病》的外在特征之一,而使其显现的根本原因是主体的隐匿。像王三德、许宝杰、冯光荣这一类高校的知识分子,是小说中的主体。边缘化与市民化了的知识分子,生动地表现了知识分子日常沉沦的事实。

三、零度情感写作

“零度情感写作”最初是由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里提到的概念,它也是新写实小说灵魂性的东西,即叙述者持较少介入故事的态度,难以看到叙述者对事件的议论或对人物直接的情感评价。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叙述者,随时对故事人物作主观的心理分析,以期把自己的观点态度传递给读者。黄佩华就是以这样一种“客观、冷静、不介入”的叙述态度开展小说的书写,如小说中描述主人公的上班过程的场景:

“每天早上,王三德都要进行依次穿越南城的自驾行,所以他必须比妻子钟果梦早起20分钟起床。6点40分,他要先花5分钟把乖乖牵到厕所排便,给它配好狗食,然后自己才去入厕洗漱……他必须在7点钟准时出门,花5分钟来到停车场,发动他的大众帕萨特,然后驶出小区大门,加入到早起的车流中。”

小说的语言通俗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奇特的比喻,但是却形象逼真地体现出了作品所要表现的真实。黄佩华的民间叙事是站在与笔下人物平等的地位,拥有与普通人平视的视点,融入平凡大众的生活之中,展示繁琐平庸的日常。

小说中对生活场景发生的娓娓道来,使小说语言趋向生活化、平民化。《五月病》的叙述方式,尽量避免作家自身体验及价值观的干涉,不介入读者的阅读感受,使读者能切身感受作品,仿佛自己就是作品里的参与者。零度情感写作的特征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作家是不追求深度的,但作家思维深处的“深度意识”往往隐含在零度切入之中,需要读者去捕捉和感悟。

四、结语

黄佩华的《五月病》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反映小人物在社会中生存庸常与烦恼,用平实的言语将读者带入体验生活最真实的一面,构成了《五月病》独特的阅读魅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五月病》的所对应的新写实特征,从而走入作品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常态和生存焦虑,感受广西少数民族身份作家拥有厚重的人文主义情怀。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作家小说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