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2019-11-15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众创创客空间

■许 斌/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自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众创空间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体,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校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高等院校发展众创空间优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聚集助力众创空间发展

高校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的单位,发展众创空间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师,高校创客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创新能力都远强于社会创客,这些知识结构互补、学习能力强的创客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二)学科专业完整有利于成果产出

众创空间成果的产出对创客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相当市场、管理、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同时,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思维碰撞会带来新的创业灵感,有利于成果产出。

(三)浓厚的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创客以在校学生为主,高校学生普遍具有相当的学习水平和自控能力,能在众创空间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会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长期处于良好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创新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升华。

二、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内涵

生态系统理论来源于生物学,认为生物的所有活动都受到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会对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良好或恶劣的影响。而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中汇聚了各类创客、不同角色、多种资源的创业元素,具有复杂的生态多样性,彼此之间形成典型的创业生态网络,具有鲜明的生态系统属性。

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组成元素较为复杂。包括高校创客、服务机构、指导教师、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等,每个组成元素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元素一起组成了典型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各组成元素彼此依赖共生。生态系统内各元素作用不同、地位不同、定位不同,因此各组成元素需要与生态系统内其他元素进行融合,协同发展。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结构,其系统内部具备一整套自我运行机制。如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机制为众创空间服务,同时也遵循系统优胜劣汰机制,通过竞争和淘汰使高校众创空间持续保持活力,不断聚集优质资源,提高运行效率。这些机制保障了众创空间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优化。

三、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现状分析

(一)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

现有高校众创空间数量较为可观,除少量省级以上高校众创空间依托校外企业和科技产业园外,大部分成立众创空间的高校主要以自建为主。从运营形态上看,大多数高校众创空间仍以基于空间的联合办公空间模式为主,辅之以基于餐饮的创业咖啡模式,真正提供专业服务的新型孵化器、致力于打造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创客空间的类型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部分高校设立众创空间只是行政行为,未意识到众创空间对提升学校形象和影响力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资源整合的能力密切相关。

(二)地区发展不均衡

各区域的高校众创空间发展很不均衡,从科技部公布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名单可以看出,大多数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较为发达地区,这跟各地经济水平、教育资源、创新动力有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发达、高等教育资源聚集的热点城市,当地高校在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动下设立高校众创空间,部分高校的学院或系部也会依托自己的优势专业设立众创空间,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高校只能做到校级众创空间。

(三)运营成效不显著

众创空间运营人员专业化素养的不足,是当前高校众创空间成果不显著的重要因素。有部分众创空间没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大多数由学校专任教师兼任,甚至仅由学生组织管理,造成运营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难以为创业者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阅历和视野不够,项目可行性未经过充分论证,时间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加上辅导团队、启动资金和资源配置的局限性,导致创新创业效果得不到保障。

(四)空间建设定位不清

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与社会众创空间有着显著的区别,既不能单纯作为创新教育的第二课堂,也不能纯粹只为商业项目孵化服务,应该自身清晰的定位。高校作为人才的发源地,其本质依然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才是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聚集各类创业服务资源,将部分有潜力的项目孵化进入市场,成为各类项目和初创企业的服务者。

(五)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众创空间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个人阅历等综合能力方面要求更高。调查得出,当前江苏高校创业教育方面的老师很少,有过企业实践经历和创业经历的教师更是屈指可数。对于孵化期的企业如何发展一无所知,对创业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拿不出应对之策,无法掌握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需求,自然无法起到学生创业途中引路人的作用。

四、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路径探析

(一)依托学科背景打造众创空间服务体系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应依托自身强大的专业背景和优势学科,独特的学术优势和专业素养可以使众创空间的服务更加专业,打造出更有服务优势的平台,使众创空间的专业性更强,对内外的服务更有效率。高校众创空间可以通过共享资源、产品展示、沟通交流等方式,将不同专业资源整合,可以满足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创客需求,实现协同式发展的目标。同时空间应做好各项辅助服务,积极沟通政府职能部门,组建专业团队,驻派到众创空间,协助高校创客做好创业服务咨询,同时通过融资对接、创业辅导、法律辅导等多种形式,不断地提升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效能。

(二)强化众创空间政策保障

高校在众创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应从多方位政策保障出发,为众创空间构建发展保驾护航。如出台校内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制度,制定校内科研人员创业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提交科研成果上交比例,加快成果转化。同时制定合理的技术成果转化职称评定制度通过各种权益上的保证,为教师排忧解难,给予校内科研人员更多创新动力。各高校可以积极向政府申请各类服务补贴、财政补助、减税增收等政策支持,并加大对高校创客自主创业资金的支持和补贴力度,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建设发展效果。

(三)多渠道建设创业导师队伍

高校创科空间与社会创科空间一个显著的区别是高校创客多为在校学生,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市场经验,更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高校创客需要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因此高校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从事创业和创新教育的老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提高创业导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还应从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入手,如考虑通过修改职称评定标准、改革绩效考评方案,侧重于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果。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邀请各行业具备丰富市场经验的优秀的企业家、管理者来开设论坛,聘请他们成为兼职授课教师。

(四)大力发展校企合作运营模式

高校创客专业背景强,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校企合作模式能有效补齐高校创客的短板,对创客成长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高校可以引入企业精英作为运营项目的导师,将高校众创空间打造成一个创客、高校导师和企业精英聚集的交流场所。高校众创空间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利用自己雄厚的学科专业能力为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建议,企业则可通过人员、资金、设备的支持,更好地辅助高校众创空间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众创创客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兰州出台《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朝阳“五个工程”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
上海“工商众创十一条”出台 给创业降门槛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