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019-11-15尹春芳陈晓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政治课思政素养

■尹春芳 王 剑 陈晓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

一、新时期新形势新特点召唤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十分严峻和复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各种主义、思潮、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相继涌入,中西意识形态交汇碰撞,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趋势加剧。

(2)文化的多元化与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对青少年影响极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文化观念相互交织。人们对过去统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迷惑甚至质疑,思想观念及评价标准多元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地带,大学也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受自身心理、生理、行为、阅历等因素影响,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民族观、政治观。大学生政治上的幼稚和思想上的偏激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精神上的颓废,甚至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思想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信念与行为,并在我们的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地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学生们的思想和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勇敢地担起这份历史责任。

二、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1)教师的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广大教师做好“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但实践证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引领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在我们对1500名大学生所做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如:在学习兴趣问题上,有31.9%的同学选择喜欢,36.3%的同学选择一般,还有31.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甚至很不喜欢。而对学习“思政课”的目的,有62.9%的同学选择了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或增长学识,了解社会,还有37.1%的同学认为只是为了考试及格或为了毕业。在问及课堂表现时,只有40.1%的同学认真听并做好笔记,而其他59.9%的同学或者只听不记,或者不听不记,或者只在教师讲得有趣的时候才听,否则不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同学47.3%,偶尔参与的同学占33.2%,还有近20%的同学从不参与课堂讨论,除非老师点名被动参与。原因何在?学生的回答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与学生生活距离太远,感觉学了没用;二是教材及课堂教学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三是教师上课形式及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调查中当问到“你对不喜欢的政治课教师的评价”时,排在前两位的是:教师讲课语言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57.1%),其次是治学态度严谨,但方法单一(37.3%)。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虽然一直在路上,但成效并未达到理想状态。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从目前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素质能力还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素质需要提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升。对一些教师而言,教师还只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还没有把教师的工作上升到事业的层次与水平,对教师所应有的使命与担当认识不足。如果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都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来看待自已的工作,就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2)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还未完全激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进取务实,求知成才的愿望强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之下,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发生变化,以自我为中心,游戏人生,物欲至上。淡漠传统优良道德,坚持历史虚无主义;在行为上,集体意识不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严重。以自身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在政治取向上,推崇西方社会民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缺乏民族自豪感,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视为“空谈”。如在“入党动机问题”上,在参加调查的1500名学生中,有入党意愿的学生达80%左右,而其中只有19%的学生选择“为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有26.7%的学生认为加入共产党是“有利于个人就业”,有54.3%的学生入党动机是“既为自己,也为人民”。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这说明,这些大学生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不想过多地承担应尽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表现为多元价值取向,在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上,66.02%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另有近34%的学生在集体与人个的关系上注重两者兼容,甚至以个人为中心。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63%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容忍,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淡化。在诚实、守信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中有着很高的认同度,47.43%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奉献、敬业、诚信,有67.38%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但考试从不做弊的人却只有47.98%。在人生的最大理想与目标问题上,20%的同学认为经济困难是目前自己最郁闷的事情,表明了家庭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大学生对金钱和经济的欲望度在增加,约有43%的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但在今后就业的思考与目标定位问题上,却只有10.98%的学生目标明确且充满信心,12.21%的学生目标明确但信心不足。更多的学生为目标不明确或没有目标。等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在理论上被认同的道德规范,往往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素养是提高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高低与教师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素养应包含三个重要因素,即极高的政治素养;高尚的人格素养;渊博的知识素养。三者缺一不可。解决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在抓好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以此来带动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的提升。高校的立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肩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大历史使命。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关键。

第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方向性问题。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信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新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有理想信念”,“政治要强”是做为一位合格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标准。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而是学生成长的向导和顾问。尤其在今天文化多元化,各种信息思潮泛滥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以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做好学生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政治道路选择的引路人。

第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早在2014年,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不仅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制约着教师的道德规范,更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事业,会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较高的政治素质决定着教师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终内化为一种工作动力,一种为教育献身的精神。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不仅仅局限于八小时之内。如果心里装着责任,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加强学识、人格、品行的修养。学历的达标和原有知识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信息技术的掌握,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的更新对思政课教师都具有更高的要求。能否以高度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接纳新知识,取决于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最终取决于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

第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塑造。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的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道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怎么抓住青少年这个“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思政课教师苦练内功,一是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给予学生正面而有效的教育灌输,让学生信服并接纳我们的观点;二是对影响学生正确认知及价值判断的重大事件给予正确而有效的引导;三是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究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四是注重研究实践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有效创新,不搞花架子,把“有效”与“实用”放在首位。不为研究而研究,以真正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为目的。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以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着力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有理想信念的教师讲理想信念。一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入职门槛,既要学历达标,更要素质达标;二是抓好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教师培训常效机制,通过教师职前培养、在岗培训、终身专业能力训练,不断习得专业知识与技能,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四是建立高效考评奖惩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对教师进行动态管理。五是要要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的常态化机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

猜你喜欢

政治课思政素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思政课“需求侧”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