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研究

2019-11-15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法规文化遗产

■杨 屏/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非常重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意见》中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动员体系”等几个子系统。学者们认为,除了上述的子系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应包括法律法规、文化遗产保护等子系统。综合政府和学者们的观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应包含以下主要部分。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政策体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政策体系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历程起伏较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针对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应尽快制定专门的系统性、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发展。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别是广泛的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相关的各级政府、文化事业部门、文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有效管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应配备有效的执行机制。由于中国农村地域之间差别很大,因此应制定适宜的执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以保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落地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指由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投资建设的各类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广播站、电影放映站、有线电视以及其他的文化活动设施,等等。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应与当地的长期发展规划对接,统筹考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其建成以后的有效利用和长期维护。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县城的县级综合性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等;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内有图书室、报刊室、游艺室、展览室、健身娱乐室、夜校、篮球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文化广场等,条件好的乡镇还可建配备有报刊室的小型综合性图书馆);行政村的文化大院(内有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夜校),等等。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供给体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供给体系主要由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公共文化组织、文化企业、非盈利性社会文化组织等组成。

(一)政府文化管理部门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活动进行组织和监督,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体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协作。

(二)公共文化组织

农村的公共文化组织是指向农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室)、文化馆(站)、电视台、广播站、群艺馆,等等。这些公共文化组织向农民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中,有一部分是由自身生产,其余部分(通常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则是由政府向文化企业购买,交由文化公共组织向农民提供,不过,有时政府也会提供给农民(例如送戏下乡等文化服务)。

(三)文化企业

文化企业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或政府付费的形式,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于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专业性要求较高,如果交由文化企业生产,则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因此文化企业常常承担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供给。一些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文化企业,还会向农村地区免费捐赠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

(四)非盈利性社会文化组织

非盈利性社会文化组织主要是指各种民间的文化协会、文化团体(例如民间剧团、文化俱乐部和志愿者团体)等,这些组织自发创作和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非盈利性社会文化组织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供给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非盈利性社会文化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四、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我国许多的文化遗产分布在农村,是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为此首先应该加快制定和完善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具体适宜的执行机制和考核机制。第二,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建立农村的文化遗产名录和资源库,对于农村的文化遗产应就地建立保护,其中规模较大的还可建立展览馆或纪念馆。第三,加强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支持,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五、资金、技术和人才保障体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主要由两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资金,二是社会投入资金(主要包括企业、社会非盈利组织、家庭和个人的捐赠)。需要以法律的方式确保政府财政的投入,明确各级政府所承担的责任,并向贫困边远的农村地区适当倾斜。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的投入,同时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技术保障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针对农村地域广大,人口分布集中度低,交通相对落后的特点,建立因地制宜的稳定可靠、低成本运营的技术保障体系。二是现代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多地涉及到高新技术,因此需要建立面向农民的高新技术培训体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既包括硬件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又包括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例如导演、编剧、戏剧、财务、组织管理、文化营销等人才)。我国农村地区还普遍面临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因此应出台相应的人才扶持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

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动员体系

该体系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主管部门为主导,包括了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不同部门和人员。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组织动员者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包括各个级别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艺术馆,等等。第二,是各种社会文化协会、文化团体和表演团体等,其中受到政府资助的社会文化协会和文化团体应起到更关键的组织动员责任。第三,是文化公共服务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志愿者和积极分子,等等。这些组织动员者的作用是从资金、技术、专业以及其他相关方面进行组织和动员,对公共文化活动(或服务)的顺利开展给与支持、指导和协助。

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以规范和管理。另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上的文化部门、文化团体和文化人才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动员,吸引更多的资源加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当中。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法规文化遗产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