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剧对网络小说的二次叙事创作探究
——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

2019-11-15刘雅彤昆明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线性影视剧

■刘雅彤/昆明理工大学

小说文本的叙事由于艺术载体是文字,因而具有叙事表达的多以性和模糊性,能够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弱化了文字的叙事性功能,长于用视觉和听觉来叙事。这种叙事条件的多元化与受众思维的发散性成反比,屏幕的叙事呈现指引着受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与小说艺术的受众主观性思维相比,影视艺术形成一个限制性圈子里的发散思维。这两种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小说艺术改编影视艺术,实则是多义性和模糊性的艺术转化为具象性和指向性思维的艺术。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叙事方式的不同,而两种艺术的联系也正是建立在叙事表达的基础之上,叙事在这两种艺术门类中起到了一个连接体和区别化的双重作用。影视作品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实际上就是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影视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影视叙事建立的过程。

一、叙事结构线性化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出现的诗学现象,对真实性、再现性的线性叙事模式持怀疑态度,提倡时空交错的非线性叙事法。线性叙事基本遵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强调时空的完整性和情节的连贯性。而非线性叙事重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故事情节的戏剧冲突,时空作为烘托人物性格和叙事情节的因素呈现出交错综乱的无顺序感和弱现实感。在诗学现象对于线性叙事的否定环境中,艺术领域出现了荒诞派、意识流派、魔幻现实主义等一系列反线性叙事的表现手法。在这种后现代思维的影响下,影视领域也逐渐开始认同以强化戏剧冲突为主要目的得碎片化情节点叙事。

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网络小说文本,为了激发受众对于主角人物的代入感和认同感,一般采用线性叙事法来突出真实性。当网络小说改编成以视听语言为表现手法的影视艺术时,为了达到影视叙事的戏剧性效果,多采用多线结构,或以线性叙事手法的时空真实性为主线,结合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来形成具有陌生化、戏剧化的情节展现。从而在非常规化的叙事中形成矛盾迭起,增强视听期待。因而,在最近几年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中,一般要将小说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拆分,然后按照影视的叙事方式来进行节点的重组,打破时间的顺序性和空间的完整性以达到增强视听冲突的效果。

在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却没有遵循这种改编惯例,而是重拾线性叙事,重视情节的因果性和故事的顺序性。这种现实主义的改编风格呈现到屏幕上时,并没有体现出真实时空顺序的枯燥性,反而加深了受众对于这一出官宦后院故事的可信程度。在整部电视剧的叙事呈现中,编剧只采用了非常纯粹的写实主义线性手法,时空线清晰明了,与同题材类型网络剧的时空交错改编手法背道而驰。在构造故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理性的排序:将小说文本的故事按照时空线拆成故事块讲述构成标准的线性叙事结构,在逻辑清晰的叙事结构中再将小说文本的戏剧冲突放大成散射状的故事点来增强视听冲击。真实性的叙事线条让受众感同身受故事里的时代背景,放大化的戏剧冲突极大地符合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要求。

二、 叙事视角结合化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审美多样化趋势,而快节奏的都市化生活,使得很多受众对于影视文化提出了直接性和快速性的审美要求。网络小说的作者大多为业余写手,他们的文字天马行空,叙事内容一般从平民视角出发。从叙事类型的分类来看,文学小说主要分为宏观叙事与日常微观叙事两种。前者主要为反应历史脉络、与国家民族有联系的内容构成;后者则是以反映日常生活为主,注重不平凡人的凡事、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这些日常琐事为叙事基础。宏观叙事方法多为我国传统文学所采用,需要作者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才能完成,对于读者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要求。这类型的作品语言需要读者细细推敲,慢慢挖掘其内在多层含义。微观叙事方法因为其题材日常、技术门槛低而成为很多网络文学的主流叙事手法。这类型的作品大多顺应人性欲望中的幻想、或是满足现实都市人的想象憧憬,而给受众一种直接但具有极大冲击力的内心生活体验。两种叙事审美的不同化造成了传统小说与网络小说的自律性差异化,使得两者在进行影视改编时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改编原则。

影视剧是具有自律性与他律性双重存在的审美艺术,不同类型的影视剧脚本具有各自的文学自律性。网络小说在呈现于视听艺术后,受到收视率、市场化的影响,要求影视艺术必须具备他律性的审美特征。能够将文学脚本的个性差异与受众审美的共性要求达到辩证统一,是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关键所在。而网络小说相较于传统文学来说,大众化程度较深,粉丝效应显著。这样的受众基础使得网络小说在进行视听语言改编时,在追求市场商业效益的同时,能够保持其一定程度的自身戏剧冲突。尽管沙发土豆原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影视试听熏陶,受众整体的影视作品审美接受度得到了提高。当下受众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内涵、同时又有强烈戏剧冲突吸引的影视剧艺术。这就对于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提出了要求,要寻找到一个介于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的平衡点,优秀的改编是建立在收视率与审美水平双高的基础之上。

影视剧作为一种小屏幕艺术,存在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小说在进行影视改编时,既要满足受众审美期待视野和社会传播文化的他律性原则,又要保持其自身叙事风格的自律性本真,首先在叙事情节的设置上体现出一定的叙事策略。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屏幕中的叙事,将小说中现代人穿越后与古代人的历史思维矛盾,转化为中国传统封建大家庭中的重男轻女、一夫多妻的制度矛盾。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职场女性的女权主义思维,女权与历史的矛盾冲突成为影视剧的主要矛盾线索构成。矛盾主线的调整,使得一部穿越剧变为官宦人家后院之争的现实题材历史剧,不谈现代人与古代人的思想碰撞,而把重心放在塑造封建文化大家族的方面,更有助于受众融入时代去感受那个时间段的封建文化。

这部影视剧改编虽然在主要矛盾上做了方向性的变化,但是在自律性原则上却没有太大改编,其主流意识形态上依然是通过主人公的聪明才智,达到真善美的教化作用。同时,满足社会对于影视传播的大环境要求,承担了该有的社会传播功能。寻求到了文化与艺术并存,自律与他律辩证的改编方法。

三、结语

小说与电影,虽然是两种艺术的形式表达,二者的艺术载体也各有不同,但确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进入了初步成熟的阶段。影视艺术与生俱来的带有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因此影视剧在对于网络小说的题材选择上,不可避免的会去迎合市场需要和观众喜好。将改编剧的收益风险放在首位考虑,而忽视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叙事性差异,就造成了当下网络小说改编影视作品初期成熟阶段出现的题材雷同、审美缺失、盲目从众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着同质化严重、剧情媚俗、门槛低的网剧市场,网络小说的影响力促进网剧的收视率,而反过来网剧的热映也会给网络小说带来阅读回潮,二者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发展。正如文中探讨的改编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于本身文化水平呈参差不齐的网络小说文本,如果在改编的过程中,能够在重视影视剧剧中文化内涵的情况下,同时保留小说文本的戏剧化矛盾冲突;能够结合改变市场的跟风热现象做到内容的创新,才能够创作出精品的改编剧作品。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线性影视剧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干预策略浅析
关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证明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线性耳饰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常数变易法的理论依据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