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9-04-23马建军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摘 要:教育改革深入,出现了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问题导学……本文主要讨论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了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扩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辨能力。下文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浅析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地理老师如何运用问题导学法向高中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输出。

關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一、 引言

地理本身是一门多元文化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问题导学的方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老师通过系统的教学思路设计,引导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看待问题的多元视角,拓展了课外的地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扎实的地理知识体系。

二、 问题导学的作用

问题导学打破了传统高中地理课堂老师的绝对主体地位,为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提供了新的方式。它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教师创建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内化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单一知识点,还需要系统思考将知识点连接成线,扩展到面,并使用问题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整理知识,从而完成对地理内容的整体把握。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侧重点。在有趣的问题下,学生会对结果产生渴求,开始自己动脑和动手,去追逐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原本干涩的知识点就活络起来了,学生对地理世界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三、 问题导学的应用

(一) 利用当下热点引出问题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没有学习就能完成的水平,一个是必须通过学习或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才能完成的水平。两个层次之间的距离是“最近发展区”。在问题导学中,老师的问题设置要贴近“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现在的高中生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而且在高中这个年龄段对网络热点还是比较敏感的。老师在创设问题时,可以结合当下的网络热点,借此激发学生的谈论热情,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增进学生对相关地理概念的了解。比如,在学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老师可以以前段时间大火的节目《国家宝藏》的一些内容作切入点,比如通过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内的一些物品,想象北京的自然环境,通过甘肃省博物馆的一些物件推测甘肃省的地理环境,问学生二者的差异,最终引出造成自然环境差异的因素。

(二) 通过亲身经历引出问题

地理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个特性,去挖掘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对地理概念有更深层的认识。教师的问题情境发生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个人经历和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学习人文地理的时候,贴近生活的题材更能引起高中生的共鸣,促使高中生进行深入的钻研。老师在设立问题时,最好能让学生与实际经历或者实际情况有快速的联系,并通过这个联系,掌握地理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城市内的高中,老师在上必修二“城市化进程”的课程时,在解释完城市化的概念时,提出问题:就亲身经历为基础,你觉得城市化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就会去回忆自己的经历,说出城市化的不同影响,最后老师将这些影响归类,并做出小结,学生就会对这堂课印象深刻。

(三) 借助诗词故事引出问题

中国历史悠久。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点,搜索一些有韵味的诗词或者有趣的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在这些内容的包围下,创建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内容。以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为例,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问一问“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问一问学生如何用诗句表达不同地区的天气差异。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除了内化地理知识,还在无形中提高了文化素养,为语文学习做了铺垫。

(四) 采用角色扮演引出问题

角色扮演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非常有帮助。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角色中学到地理,学到自然的规律,学到生活的经验。在这个过程,老师要起到掌控课堂节奏的作用,不能让学生演着演着就跑题了,那样没有意义。当地理老师在上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时,老师可分不同的组别,让每组学生分别扮演一个角色:服装厂老板、汽车厂老板、钢铁厂老板、造纸厂老板、酿酒厂老板……接着问每组学生自己的厂建在哪里最合适,并给出理由。定位是要考虑工厂对自然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的,通过角色模拟,学生对厂址的选择,就可以充分吸纳这节课的重点,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巧用地理图册引出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知识,教师可以从地理地图集开始地理课堂。通过可视化的图像,减小学生在理解方面的难度。很多抽象的地理概念放在地图中就能很形象地解释,比如等高线、等温线、经纬度、气压带、气候分布……有了地理图册,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的区别,并且在脑子里有个大致的形状,在外出旅游时看到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可以做出快速的判断,反过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印象。这样可比单纯背诵概念应付考试的效果好得多。有了地理图册,学生还可以清楚地知道为什么伦敦总是下雨,为什么非洲夏天的气温如此之高,为什么四川会地震。

四、 结束语

简而言之,问题导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改进它们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使用,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宽厚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文现象。老师要充分利用当下网络热点、诗词故事、亲身经历等引出问题,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不仅引导学生对地理的敏感,还要触类旁通,让学生对历史等其他科目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会荣.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61.

[2]杨国元.问题导学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构建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4.

[3]徐鑫.探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89.

作者简介:

马建军,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