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比较”策略 探寻语言秘妙

2019-04-23曾祥玉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句段比较

摘 要: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比较”策略,从言语形式切入,通过关注不同形式的言语切入点,初步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技巧,引领学生探寻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逐步提升其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进而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比较;字词;句段;篇章

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阅读教学中的“比较”,就是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比观察、分析推敲等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去探寻文本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等奥妙,达到加深理解、培养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目的。

一、 在比较字词中感受语言的精妙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准表达,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给它换个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品悟语句中字与词的含义,以及它那种“舍我其谁”的准确性,这就是一种“替换式比较”。如《火烧云》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抓住一个“烧”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句子的意思把它换成“红”字,再对比朗读感悟。学生在比较中居然体会到了“烧”字的四层精妙之意:1. “红”字表示了云的色彩,它是静态的,而“烧”却表示云仿佛燃烧的动态,给人一种动感的想象;2. 用了“烧”字,正好和题目《火烧云》相对应,起到了点题的作用;3. 句子已有“红彤彤”一词,如果用“红”字就感觉前后重复了;4. 句中的“烧”字,也正好和后面的“着了火”一说相照应了。一个看似平淡的动词,却折射出了作家遣词造句的精准和不一般来,可见文本的字词锤炼尤为重要。

字词的比较除了替换式,还可以用直接删除的方式来进行。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中一句:“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教师在朗读训练时,故意漏读“一支”“漫长的”几个词,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并不是所有的;而“漫长的”是指这样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化。通过删减对比,学生自然而然就体会到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用词准确,从而在自主阅读时也会关注到字词表达的精准性。

二、 在比较句段中感知语言的意绪

意绪,指作者撰写文章的意旨与思路。在一篇文章里,有些句子与段落看似平凡,若仔细去读,仔细揣摩,就能发现其中就寄托着作者习作的意绪,含着它独特的意蕴和意趣。如何悟得文本语言表达中的意绪,我们同样可以用比较的策略来获得。

在文本语句的解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语句平凡背后的特殊。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把原来的词序作一个改变,改换成相似而又不同的句子。面对这两个似是而非的语句,我们也许更容易发现文本语句中的秘妙。如,《慈母情深》一文有这么一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其中“我的母亲”复沓出现,饱含着儿子内心对母亲的心疼与呼唤。怎样让学生更清晰地感知呢?可以出示以下的语句: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在反复朗读与比较中,学生较为直接地感受到第2句中饱含的深情,那一次又一次对母亲的呼唤,在“我的母亲”的反复出现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不仅歌颂母爱,也要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与深情,而这也是这处语句的意旨所在。

在阅读过程中,我們可以调换句子中的词序,来揣摩句子表达的意旨;同样,我们也可以改变段落中的句序,来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段落表达的合理与有序。总之,在句段的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在比中解开疑问,比中发现规律,比中觅得新意,不断改善学生思维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三、 在比较篇章中感悟语言的风格

夸美纽斯说:“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比较”,正好可以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这样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品读并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从文本中学到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习得篇章表达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篇章意识,就同一篇文章中内容的安排与处理进行比较,明确“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引领学生逐步明晰文本布局谋篇的用意,并学以致用。如,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主要回忆了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瓜地刺猹、潮汛看鱼这四件有趣的事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进行比较、讨论:“同学们,这些稀奇事如果要你和闰土干,你最想干哪件事?为什么呢?”学生的答案估计是各不相同的,但进而可以继续追问:“可是你们知道吗?文中的‘我最想和闰土干哪件事吗?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再次默读课文的对比中,很自然地体会到:“月夜刺猹”一事写得详细,文中前后两次都提到了。多层次的比较朗读体悟,使得画面中那个勇敢机智、身手敏捷的海边少年不光留在了作者的文字里,更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这样的详略处理,作者的意旨已经跃然纸上。在比较中,学生也会明晰在习作中如何合理选材、处理详略,从中习得一些习作的方法,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 小结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于“比较”,来引导学生探寻语言表达的秘妙,这样不仅能增强语文课的语文味,也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敏捷,对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今后对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鉴赏能力,都大有好处。

作者简介:

曾祥玉,重庆市,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猜你喜欢

句段比较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