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式的课堂火花四射

2019-04-23陈洁芳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放手碰撞分享

摘 要:何为“分享”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享”的意思:和别人分着享受,让别人也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或者同别人述说自己的感受。分享式教学又是什么呢?它是关注人的天性、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种理念。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交流,展示、分享自己的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分享式的教学提倡教师要让位学生,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质疑的勇气,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并不表示教师可以袖手旁观,而是要求教师要更专注、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地给予引领和指导。分享式教学提倡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希望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搭建一个民主的、宽广的展台,让学生不仅停留在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辨析能力。

关键词:分享;碰撞;放手;民主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抢凳子。游戏规则是4个人抢坐在三张凳子上,要求每个人在音乐声停下来时必须坐在凳子上。(游戏开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总有一张凳子要坐两人。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鸽巢问题》(并板书课题)

情境: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探究活动(4个人分工明确,有人摆放,有人用符号记录,有人口述,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巡视小组一:

生1:我觉得应该有11种不同的方法。

生2:我觉得应该有4种不同的放法,主要是看笔筒里的铅笔数,比如(4,0,0)和(0,0,4)是同一种放法,都是一个笔筒有4支,另外两个笔筒各是0支。

生3:我同意生2的说法。

巡视小组二:

生1:我发现总有一个笔筒里面有2支或者2支以上的铅笔。

生2: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

生3:我觉得不对,至少不是应该是0吗?

生4:0只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不是总有的,总有的要看那一个多的笔筒里面,你看它出现的有4,3,2,2,这个是可以保证有的,所以总有一个笔筒里面有2支或者超过2支以上的铅笔。

巡视小组三:

生1负责记录

生2负责口述方法

生3和生2出现分歧

生4安安静静地倾听

……

全班分享汇报

【师】同学们刚刚经过动手操作,讨论发现了不同的放法,下面请小组上来分享。

小组1分享

中心发言人:我们小组发现有4种不同的放法,请生2给同学们摆一摆(生2操作),有(3,1,1);(4,0,0);(2,2,0);(2,1,1),共有4种不同的放法。

这时,有其他小组的同学打断:

生1:我觉得应该是11种方法。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是4种放法。

中心发言人:我觉得应该只有4种不同的放法,在这里主要看笔筒的铅笔数,跟放在哪个笔筒没有关系。

生3:我有一个建议,罗列放法的时候按顺序排列比较好,比如:(4,0,0);(3,1,0);(2,2,0),(2,1,1),这样不容易重复也不会遗漏。

中心发言人:谢谢你的提醒。

小组内成员补充:我们小组还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有2支或2支以上的铅笔,比如4,3,2,2,都有2支或2支以上的铅笔。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生4:我有补充,我发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因为铅笔的数量多于笔筒的数量。

生5:(走上讲台)我们可以这样放,先每个笔筒放一支,那么还有一支,这一支不管放进哪个笔筒里面,那么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两只铅笔,因为多出来的铅笔也要放进笔筒里面去。

【师】(针对生5提问)为什么要先每个笔筒放一支铅笔呢?

生5:因为我们要找到至少的,先平均分一支,剩下那一支再放进其中一个笔筒里面,这样就能够找到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有2支铅笔了。

这时,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已经达成了共识,没有异议,我引导总结:一种是枚举法,一种是假设法,那么在解决问题时哪种更好呢?比如,要把100支铅笔放进笔筒里面,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放法?(生一致选用假设法,枚举法太麻烦了)

反馈练习:5只鸽子飞进3个鸽舍里,那么总有一个鸽舍至少飞进几只鸽子?

生1:總有一个鸽舍至少飞进3只鸽子,每个鸽舍先飞进1只,还剩下两只,1+2=3(只)。

生2:不对,还有更少的,剩下的两只再分别飞进两个鸽舍里面,这样更少,所以应该是1+1=2(只)。

师:那什么情况下总有一个鸽舍至少会飞进3只呢?

(学生安静思考了一小会)

生3:应该是7只以上,7除以3等于2余下1,那么至少有一个鸽舍是2+1=3(只)。

生4:我觉得应该还要是9只或9只以下,就是7到9只,如果超过9只就又不同了,比如10只,那么总有一个鸽舍就会有4只了。

生5:余数不能大于除数,而且余数不管是多少,至少数还是商+1。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棒,那现在你可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出示例题2情境:8只鸽子飞进3个鸽舍,总有一个鸽舍至少要飞进几只鸽子?10只鸽子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分享)

小组2的分享:

1号发言人:先每个笼子里各飞进2只鸽子,还剩下2只鸽子,这2只鸽子再分别飞进两个笼子里,那么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3只鸽子。

2号发言人:还可以用算式表示:8÷3=2(只)……2(只),那么至少有2+1=3(只)(2号发言人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3号发言人:10只鸽子也可以用算式计算出来,10÷3=3(只)……1(只),那么至少有3+1=4(只)(2号发言人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这时候,我发现班上的同学一片赞同的眼神,带着一点小意外的惊喜,原本以为很难解决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

下面一个同学很激动地举手了。

生4:我发现一个规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鸽子数÷鸽舍数=商……余数,那么至少有几只就是商+1。(我把这位学生的公式记录在黑板上)

生5:我觉得应该还要补充,一定是要有余数的情况下才可以是商+1,如果刚好整除,那么至少有几只就等于商了,而且余数还必须小于除数才行。

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给这两位同学大力鼓掌。

运用学生的发现,我们相应地做了3题递增式难度的练习题,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方法。

了解鸽巢原理的由来。

下课铃响了

【师】下课了,今天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你们独立解决了鸽巢的问题,这就是智慧碰撞的结果。

【课后反思】

自2014年起,余校长请任景业教授来我校讲授了“分享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成都芳草小学的赖珊老师为我们上的一节“分享式教学”的数学课,让我内心深受触动,并播下这种理念的种子,坐在旁听席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精彩的发言带给我们的惊喜无与伦比,这不是由我们一步一步牵引,按照自认为完美的教学设计可以得到的,或者热闹的一问一答式可以得到的。教育的理念是什么?是培养会考试的高分低能的人,还是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善于质疑的人,只要换在家长的位置去思考,那么答案不言自明。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一贯的教育宣言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善思、好问、善言才能真正地投入学习中来。历经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越来越喜欢分享式的课堂,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在我兼职的科学课堂上,我尝试了用小老师来客串课堂,给学生一个施展的舞台,他们还我一个大大的精彩。

这一节课,我曾经听过同事上过公开课,在课堂上学生纠结于“至少”两个字,总认为“至少”为什么不是“0”,忽略了“总有”,保证会出现的情况,课前我预设学生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想到了很多预设会出现的状况,可是当我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分享交流的时候,却发现与我的预设有很大的出入,他们并没有如我预设中纠结于“至少”中,而是通过枚举法发现了“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会有2支铅笔”,甚至是平时成绩一般的一位女同学用假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思路非常清晰,表达非常精准,这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又或者说在分享式的课堂中再正常不过,时常在课堂上我会惊讶于学生的发现,语言的条理性,思路的清晰,有时候对于问题的解答方式不同于老师的精辟,我想,这些意外的精彩都是源自于大胆的放手和让位,如果我们一直牽着学生,那么一切的答案都会在我们的预设中,就没有这些意外的生成了。

作者简介:

陈洁芳,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放手碰撞分享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放手”炼出的独立与自主
孩子,我们慢慢来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当金牛座的父亲与汽车发生“碰撞”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