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运动素质下降之我见

2019-04-23罗峰良

考试周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运动技能体育活动高中生

摘 要: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本文针对学生运动素质逐年下降的实际情况,寻找造成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为出发点,认为高一新生运动基础差,高中教师教学不全面,运动的场地器材、强度、时间没有保障等是造成高中生运动素质低下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中生;运动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活动

根据调查从2002年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在逐年下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深入剖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才能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发现高一新生基础差、教师教学不全面、运动的场地器材强度时间没有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合格标准门槛低等方面原因都是导致高中生运动素质低下的根源。

一、 初中毕业生体育基础差是高中生运动素质低下的根源

根据调查高一新生得知,大部分学生初中只有上中考体育的几门科目或者与它有关联的相应素质科目,造成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十分有限。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有着丰富的运动技能教材,有田径的跑、跳、投等,有体操的韵律操、技巧、支撑跳跃、单双杠等,有球类的篮球、排球、足球等,有武术的长拳、太极拳、刀、剑等,这些科目中有着丰富的运动技能可以锻炼学生速度、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远离了这些运动技能的学习,初中毕业生掌握的运动技能十分有限,导致和高中课程教学难以钳接。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基础不能钳接高中的课程,高中教师要给学生补上体操的前后滚翻,武术的基础五步拳等。高中教师不能够进行正常的高中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所以说初中毕业生体育基础差是高中生运动素质低下的根源。

二、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不全面是导致高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难深入的基本原因

(一) 体育教师教学侧重点不同,学生学习不全面难深入

体育教师经过大学的学习后进入中学教学,对身体素质方面的教学日积月累都有丰富的经验。教师对技能类科目的教学,往往是对自己专修所长科目进行深入教学,而对自己薄弱科目进行简单教学。教师对自己薄弱科目没有进行钻研,教学水平差,学生也因教师的教学能力偏科,对技能科目的学习不全面或难以深入学习。另外男女体育教师对技能科目的教学也会出现侧重点不同。大部分女教师对篮球、体操的单双杠等技能教学,一般都停留在一些基本动作上,组合类练习就不会深入教学,体现出大部分女教师对有较大难度的技能类科目显得力不从心。而大部分男教师不会选择韵律操类教材进行教学,这也是造成高中生学習不全面或学习难深入的原因。体育教师应该进行全面教学,研究每个科目的教学,进行补缺补漏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 体育教师年龄增长对技能类教学力不从心

高中部分技能科目相对较难,体育教师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对有难度的技能科目不能做优美的示范或无法做示范。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教师会设法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先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示范来完成这个科目的教学,而大部分教师则是放弃这项技能科目的教学。体育教师随着年龄增长受到专业水平或伤病困扰,无法对某些技能科目进行示范或教学,学生的学习也因此变得不全面或难以深入,这也是造成高中生运动素质上不去的原因之一。我认为体育教师需要坚持锻炼、保持身体素质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才能为我们的体育事业多做贡献,才能为祖国的后代多传授一些运动技能。

三、 运动的场地器材、强度、时间没有保障是学生运动素质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一) 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情况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

推行亿万学生阳光锻炼必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前提是学校必须要有充足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学生有了时间而没有场地锻炼,没有足够的器材活动,锻炼就是一句空话。依照国家教育部相关法规要求学生平均室外体育设施面积4.7平方米,室内0.3平方米,而绝大多数中学平均1平方米都不到。大城市市区学校有资金有体育器材而学校受到占地空间限制,运动场地相对较小,学生人数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受到场地严重的限制。农村中学场地和器材受到的限制更加严重,有些农村中学连上体育课所用的器材都显得不足,开展大规模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器材的供应更是无法相配套。若是雨天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学校的场馆根本无法接纳大规模的学生,雨天学校只能放弃课外体育活动。所以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情况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又是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关键。

(二) 运动强度是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保证

运动强度是决定运动素质提高的关键因素。从2007年开始推行亿万学生阳光锻炼,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但是十年过去了情况不容乐观,仍然无法遏制学生运动素质每况愈下的势头。原因是大部分学生的锻炼保持在简单的活动范畴,学生对锻炼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运动。现在有些体育或非体育专业老师混淆了真正的运动和活动的概念,认为学生在操场做一做操,在操场散步或慢跑就认为是运动。而笔者认为真正的运动应该是学生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来提高某一项运动技能的水平或提高某一项身体素质,使运动素质有真正意义的提高。若像之前所说的低强度、涣涣而练、漫无目的,没有运动强度的保障自然不能达到提高运动素质的目的。

总之运动场地器材、强度、时间的保障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缺一不可,缺乏其中的任何一项保障都会影响学生运动素质的提高。

四、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合格标准门槛低是学生运动素质低下的客观原因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运动素质、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连续二十年下降,在这种前提下《体育与健康》课程量身制作了新的合格标准,部分科目新课程标准的60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60分及45分存在明显差异。

从表1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合格标准明显低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合格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因学生部分素质逐年下降而给学生制定门槛低的标准,让学生能够达到合格要求,这显然对学生的发展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从源头抓起,《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要提高要求,给教师、学生压力,体育教师要拿出具体的锻炼方案、措施保证运动的强度,要强化练习素质逐年下降的科目,让学生多锻炼,致使高中生的运动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中生的运动素质,必须从初中的教学入手,按教学大纲上好体育课,打好初中毕业生的体育基础。加强高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保证运动场地、器材、运动时间,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相应提高体育与健康合格标准,给老师和学生压力,拿出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够实现全面提高高中生运动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培新等.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罗峰良,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运动技能体育活动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在小学阳光体育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篮球运动技能提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