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应用及对其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

2019-04-17董迎春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抢救室全程心肌梗死

董迎春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北路789号新疆生殖健康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急诊科常见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常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CI)可快速、有效的开通梗死血管,是急诊治疗STEMI的首选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1],有5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h内死亡,说明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越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本文针对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治疗STEMI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现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2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有冠心病史,符合STEMI诊断标准。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4例,女14例;年龄区间为45~86岁,平均(64.8±9.7)岁。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13例;年龄区间为44~85岁,平均(63.5±9.2)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接诊优化。建立在行抢救再行挂号缴费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并保证畅通无阻。分诊护士听到救护铃声后,将平车推至急诊门口等候接诊。(2)分诊评估优化。患者到达后,分诊护士就其病史、疼痛发作部位、持续时长、有无加重或缓解等进行询问,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体位等,迅速做出鉴别诊断,并对其危险性进行正确评估,迅速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值班医生和抢救护士对患者进行抢救。(3)救护流程优化。迅速到达抢救室,采取“四定”模式进行抢救,即定时、定人、定位、定责。定时即在患者入抢救室1~2min之内给氧,3min之内对血压、血氧进行检测,5min之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双管静脉通道开通以及血液标本采集,由医护共同进行诊断,一旦确诊,立即给予0.3阿司匹林嚼服,0.3g氯吡格雷口服,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硝酸甘油10mg静脉缓慢输入,每分钟8滴,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则予以50~100mg哌替啶经肌肉注射,或者是3~6ml吗啡稀释液经静脉注射;定人定责指的是由两位抢救护士负责抢救,进行明确分工,并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急救及护理;定位指的是抢救设备、仪器的定点放置,为抢救工作争取宝贵时间。(4)转运交接优化。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果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则及时通知心内科医生,我院没有导管介入室,心内科医生于10min内至抢救室对患者进行查看,并完成相关谈话,急诊护士充分术前准备,填写转运交接单和护理记录单,并再次进行心电图、生命体征评估,准备好急救药品、设备、氧气等,对各管道进行检查;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共同将患者转运至外院介入室,并于途中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关注各管道情况,保持畅通,确保患者安全送达;至外院介入室后,与导管室护士进行无缝隙交接,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用药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并协助患者过床。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行设计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10分,得分与满意度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各项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各项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对比(±s,min)

表1 两组各项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对比(±s,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心电图时间 静脉采血时间 急救总时间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 58 0.59±0.14* 4.19±1.33* 4.69±1.07* 40.52±1.58* 95.31±5.37*对照组 54 2.38±0.85 7.69±1.64 9.89±2.36 67.23±2.44 83.09±2.15

3 讨 论

STEMI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充分、持续性对患者梗死部位的相关血管进行开通[2],避免阻塞血管对心肌造成的损伤继续扩大,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心功能及患者预后进行有效改善。影响阻塞血管开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发病后送至医院的时间、急诊确诊时间、处理时间以及术前准备时间等,大部分的工作是由医护人员完成的,因此处理时间的减少和治疗效率的提高对抢救效果至关重要[3]。随着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其具备的高效、便捷、快速的护理服务与抢救治疗,极大的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全程优化护理服务的实施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配合,调动其积极性,强化其责任心,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通过绿色通道的建立、救治流程优化、转运交接优化等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处理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了对患者的生命挽救。

综上所述,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予以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抢救室全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