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班有爱就有家,班级家书情意浓

2019-02-28杨水平

教师·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我成长家校合作

杨水平

摘 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带班只有投入了真情,才会传递真爱。班级家书的意义就在于影响家长,只有真正懂得爱孩子的人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家书既为班级示范文化的传承,同时也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家长静下来,在有效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参照、深度反思,在分享和学习中相互成全、相互成长。

關键词:自我成长;家校合作;家书传承;班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1-0013-03

“教育是一场盛大的修行”,我22年小学班主任的修行之旅,最难忘是“321”——“三段恋爱”“两次婚外恋”“一种味道”。

一、 三 段“恋 爱”

我的第一段“恋爱”,是18岁带的第一个班。喜欢孩子的我很快投入一场“单恋”,写下大量“情书”,六年后以几十万字班主任随笔,几十本厚厚的学生成长档案,尤其是转化潜质生的故事集等特色资料亮相湘潭市雨湖区课改成果展,被肖川教授称为“不简单的老师,有故事的班主任”。

生女儿后带194班,因为母爱迁移的人之常情,我又投入第二场“带班之恋”。从2007年开通班级博客至今,写下《你们都是我的孩子》等几百篇博文故事,为毕业班整理学生六年成长纪实资料,集结出书《谁在等你》,两次被《中国教育报》报道。

第三段“恋爱”,是我到湘潭市岳塘区火炬学校遇见306班。十多年来坚持带班同步开设“家长学校”,写了几百封《爱让我们同行》的班级家书,开设过几十堂家长论坛,推荐过十多本家教好书。我习以为常地记录学生们的成长故事作为爱的“小情书”,继续创新家书形式,包含“随笔寄语”“宝贝故事”“我为你喝彩”“家教美文推荐”“爱的鼓励”“爱的回声”等栏目。通过两年的书信传情,大家彼此习惯本上鼓励、书上留言、灯下写信,回到纸质信笺的“从前慢”时光……

为什么班级家书从不中断?为什么对纸质书信如此钟情?家长的“情书”是最好的答案。

“‘书信传情会心笑,无人知是故友来,喜欢杨老师上周家书主题。今晚,一杯茶、一盏灯,依然喜欢这种给您写‘情书的感觉,这封‘情书我多希望能写满六年。随着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也许只有杨老师带过的班才能体会到这书信传情、见字如面的感觉了。是的,306班就是用这样一种特别的形式在交流、提高、共勉,同时也开启了一个班级55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的成长之旅。最美的遇见,莫过于306的邂逅,想要说,遇见你,让我心生欢喜。”雅文妈妈信中如是说。

20多年来,记不清我写过多少封给家长们的信,但是比起我的文字,家长们的回信才是鼓励我成长的最大财富。擦皮鞋的下岗妈妈,卖臭豆腐的瘸腿爸爸,小儿麻痹症女孩的奶奶,自闭症男孩的爸爸,懂教育学生的外婆或是退休爷爷,无论是农民还是高知,他们会以书信、诗文、词牌,甚至歌曲、赋文、对联等文体来表达对我或是教育的真诚解读。

“杨老师家书记录孩子们的故事如同我们班的《306演义》,可读性远超《说岳》《说唐》,55位‘小主角真是趣事多多。每年一本成长档案,六年一本书,这些留有老师和父母爱痕的童年足迹就像是时光胶囊,也像是我们老家的女儿红,将来可以作为孩子长大的成人礼,也可以成为传家宝了!”

禹希爸爸来信如此,幸甚至哉,夫复何求?

很多人不明白我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收到这么多情真意切的“家书”,那就听听我对家长们的真情告白吧!——“当班主任多年,每个周一总能如约收到家人们的真诚回信,字里情感,此中真味,早已不是幸福二字所能言述。一周周,一月月,不觉已是多年。像是回到读书时代的笔友书会,又像是情动初期的鸿雁传书,尤其是与306家人们几百个日子的神交意会,不经意中常会有穿越之感,云深不知归处……”肖川博士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的,我不完美,却能和大家一起朝着向往的教育努力,如此幸运美好!

“云中谁寄锦书来”,这是每周一开启新生活的美好等待;“笑语盈盈暗香去”,这是与家人们心神契合、不言而喻的温暖和感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我们心无旁骛、勇往直前的坚守与执念;“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季节轮回里我们生命共度的时光见证;“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当年苏轼为宇文柔奴所作的《定风波》,恰是我情归306的梦田所在!

每年清明写一篇祭文怀念父亲已坚持了十年,有时分享给家长,只想用行动和情感告诉他们,这就是家风的传承。《爱在心间,无言也暖》《最是情深难自已,惜缘且行且珍惜》《静享教育自在情,不负童真不负亲》《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一篇篇灯下提笔的班级家书,是我静享教育的别样“情书”。

老师给家长、学生写家书,家长给老师、孩子写家书,学生给老师和家长写家书。多年坚持下来,大家会惊喜地发现:“平静是一种力量,坚持是一种责任,成长是一种幸福。”学会爱与被爱,是我们毕生的重要课题。“爱出者爱返”,被爱润泽的孩子,将来怎么会不珍爱自己、善待他人、热爱生活呢?和家长、学生在生命共度的时光里共同修行,彼此成全,我们终会“心有所依,情有所倚,老有所忆。”

二、两次“婚外恋”

有人说:“教育最贴近幸福,因为它最贴近人心。”我深以为然,因为这份职业,我曾经多次发生“婚外恋”,尤其有两个“情人”终生难忘。第一位男神身强体健,曾经无比真诚地对我发誓:“我一定要和你结婚,然后我们坐船环游世界。”那一刻他眼如铜铃,真诚如火。第二位小伙子眼小如鼠,郑重向我承诺:“等我成演奏家了,要带你环游世界!”那一刻,他目光如炬,仿佛天上的星星也能立刻摘给我。两个小伙子发誓时,眼神真诚得可以把我融化,仿佛已经给了我他们世界的全部。如今,他们仍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最深牵挂。

第一位是混血黑人小胖,8岁才上一年级,成了班上的“小巨人”。可他1米40的身躯里,却藏着一个不到五岁的娃娃:基本不会说普通话的他,课堂只会发呆,课后也沉默不语。通过多次家访,我结合心理课程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才找到问题所在:父亲说英语,母亲说普通话,外公外婆说湘潭话的语言环境,使懵懂的孩子在2~3岁语言发育关键期,纠结于几种冲突语境中找不到自己的母语体系,失去语词信息和语流练习,索性不发声。语言障碍直接影响他的人际交往,在幼儿园时因为肤色、失语以及不会写字,他成了“异类”,进入小学更是差距明显。针对这种心理和生理发育严重不同步的儿童,我得用“催化剂”帮助其快快长大。

之后每天教他说普通话,握着他的手教写笔画汉字,多轻摸他的头,轻抚他的脸蛋,带他参加课间活动,鼓励同学关注他,放大他的闪光点,成了我那一年的每日功课和研究课题。只要他敢于发声、愿意动笔、偶尔微笑,都会很快赢得大家爱的掌声!或许是每天十多次爱的抱抱,课堂里始终关爱他的眼神,也可能是每天十几次轻声耳语,更可能是考试从0分进步到十几分的巨大欣喜,真的帮助到这个有明显学习和人际交往障碍近乎“自闭”的孩子,他渐渐爱笑了,会简单对话,能交到朋友了!他告诉妈妈,杨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他的女人,他也是最爱我的男人,为了证明这一点,9岁过后他以黑人特有的“开放性”,在一次说心愿时向我“求婚”!——当孩子被爱包围的时候,这种行为就成了他最率真直接的表达方式!

第二位是小威,一个先天弱视、学习很吃力的特殊孩子。家里换了多位家教,毫无效果,父母多次流露出想放弃的心态。“善待生命,尊重个性,呵护成长”,是我追求的带班风格,我不会放弃小威的!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特点或天赋,就看我们老师能否探寻学生的潜在天赋,发现其兴趣爱好并促进这方面的发展。特意陪着小威在学校10多个社团参观,我终于发现他似乎对二胡有点兴趣。就像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阿米尔汗扮演的尼克老师发现了“阅读障碍症”孩子伊夏的绘画天赋般欣喜若狂,我赶紧安排一个既有基础又有爱心的班干部陪他在社团发展他的学习兴趣。在他初学二胡那一年里,我周末一有空就去家访,听他拉琴,在他几次想放弃练习时鼓励他坚持下去。在家长会、艺术节中,也有意为他安排小段表演,再简单的小曲,只要能拉流畅,全班为他喝彩!慢慢地,孩子喜欢上了二胡,并一直坚持了下来。有一次我出差半月返回直奔他家,心心念念地想知道他拉琴是否有进步。听到我夸他的琴声仿佛天籁,率真的小威说两周不见很想我了,而且还激动地说等他长大成音乐家了要“娶”我,带我环游世界去演奏。

我曾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小威在班里虽然成绩最特别,但也是我的孩子,理应被平等对待和受到尊重,他的存在对194班六年的成长有着特殊意义。他使老师学会更具耐心地去呵护、关爱学困生,他让同学更多地学会了包容、鼓励,和他快乐相处;他像个磁场,吸引着大家习惯去关爱他、欣赏他。他眼睛虽小却清澈闪亮,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使,每天回报我们天真无邪的阳光微笑,给大家带去快乐、友善、温和……他为194班带来一股天天向善、天天向上的正能量。既然不能帮他撞开学习那道门,就让我们为他推开艺术那扇窗吧!”

“感谢194大家庭对小威的包容帮助、温柔以待,尤其是杨老师六年来对我儿子视若己出、始终如一的关怀爱护,让您费心了!试想,如果当初遇到的不是您这样的老师,我们真的放弃了对儿子的等待,不敢想象孩子的今天会是怎样。您的爱心和坚持改变了一个家庭。您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孩子妈妈的回信让我觉得六年的付出再苦再累也值得。

为什么会深爱这些孩子?因为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曾经以为我们离神如此之远,因为这份职业,我们离神又如此之近。李镇西说过:“最美好的教育是把学生放在心间。”亲爱的孩子,我不是神,但是请读一读毕业那天的诗,猜猜我有多爱你:

亲爱的孩子/六年前的相识/是一场缘/也是相牵的开始/命中注定/我在等你/像遇到一本神奇的书/像开启一扇神秘的门/从此/我的世界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你的哭泣/你的微笑/你一心向善天天向上的心跳/我都能听到

难忘每一次春游的喜悦/难忘每一次表演的投入/难忘每一次比赛的激动/难忘每一次分享的感动/因为有你/我的教育才会变得如此生动

亲爱的孩子/你就像我借来阅读过六年的书/很快就要转借到中学的新老师手里了/我希望他(她)遇到你会像我读你一样爱不释手/我希望你遇到他(她)也会珍惜并开始一段新的师生缘分/但亲爱的/请不要忘记/我一直在这里/我会为你加油/我会为你等待/我会为你喝彩 因为194班永远爱你

三、一种味道——“家”的味道

《孩子,你就是我的女儿》《孩子 ,我为你喝彩》《总有一个“天使”在等你》《拼音里的“怪物”》《跑道上的最美风景》《爱笑的女孩运气好》……博客里这一个个爱意满满的“宝贝故事”,是我送给孩子们将来回忆童年的特殊礼物!

《最是童真惹人爱,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我给306班一封家书的随笔寄语。《秋风秋思秋意浓,家书传情抵万金》这是家长回信的标题,他们喜欢我,是因为喜欢我身上有一种“家”的味道。

当班主任22年,我有一个专用房間分班分格入柜留存资料,很像私人教育博物馆。从小梦想当图书管理员的我,工作中习惯序列化、系统化整理与学生、家长有关的过程性成长资料,班级出书、课题展示也就自然而成。班级每年开学合影的 “全家福”,大小活动的文案、照片、影像、光碟资料,以及教过学生的初写拼音本到毕业作文本,到后来家书、明信片等都是我用心收藏的“古董宝贝”,学生多年后需要查找小学记忆信息的相关资料,或许我是有的。

每个班开学,按学号记姓名识学生,三天到位,这是我训练自己必须做到的“特异功能”。“我心飞扬194,相亲相爱一家人”“有梦飞扬231,相亲相爱一家人”“快乐飞扬306,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些是我所带班的“识别号”。“儿时神采飞扬,将来激扬青春”,这是我对学生的祝福。带班两年,家访必全,这是我的走访要求。只有听过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才知道每对父母有多么不简单,每个孩子有多么不普通。

当年作家张晓风一篇《世界,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是对我们教师最好的提醒。我相信“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学生进入校园,班级就应该是“相亲相爱一家人”。要想孩子们相亲相爱,几十个家庭的家长们首先要和谐友爱。我带306班已经两年,每天仍坚持以家教美文或教育箴言问候“早安306”,以学生美美诵读视频“分享 306”, 以每日记录的故事或是分享推荐绘本问候“晚安306”,以每周一封家书“牵手 306”,以每月向家长推荐一本好书“共读 306”,以每月一次家长大讲堂“交流 306”。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16个字的文明共处之道指导带班文化建设也是相通的。我期待的教育人生,有电影般的画面感,沧桑经年、千帆过尽,留在记忆里的必是最真最善最美的那些人、那些事。很喜欢电影《泰坦尼克号》结尾的长镜头,希望自己将来成为白发老太时,翻开一封信、一张照片,那些与教育相关的回忆如电影画面徐徐展开……

参考文献:

[1]王宗标.浅谈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11(5):696.

[2]任 茜.与心灵对话——浅谈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3(3):56-57.

猜你喜欢

自我成长家校合作
珊珊的选择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做自己的咨询师:意象画推动内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