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2-22谭运江彭朝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颈性天麻白术

谭运江 彭朝霞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指因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关节错位、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源性因素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学生学业任务、青年工作者伏案工作量的加大以及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此病症的发病率日趋升高[2]。本院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54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参照《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3]中关于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患者以眩晕为主症,并伴有头痛、视觉障碍、耳鸣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此外,患者颈部可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压痛等症状;X线检查开口位片示:环椎位于口腔中央、环齿关节两侧不对称,椎体棘突偏歪,颈椎前后缘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及项韧带钙化。排除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及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其他原因所致眩晕。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型眩晕,症见头昏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4]。其中,男78例,女76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3.6±2.5)岁;病程7~60 d,平均病程(37.6±7.9)d;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异丙嗪注射液25 mg,当日肌内注射1次,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8 m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方:半夏9 g,天麻9 g,白术9 g,茯苓9 g,橘红6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3枚;辨证运用:呕吐甚者酌加竹茹,耳鸣甚者酌加郁金、石菖蒲)。1剂/d,常规水煎浓缩至15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用药周期均为10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5]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其中,①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椎-基动脉供血正常,恢复发病前的劳动生活能力;②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无反复发作,椎-基动脉供血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③有效:眩晕有一定缓解,劳累后偶有颈项部不适和眩晕加重现象,椎-基动脉供血情况稍有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有提高;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治愈 16 例,显效 37 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 90.91%(70/77);对照组患者中 ,治愈 12 例,显效 23 例,有效 20 例,无效 22 例,总有效率为71.43%(55/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559,P=0.002<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祖国医学无颈性眩晕之称,依其病因病机,可归属为“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本病多因气血亏损,髓海空虚,或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清窍所致。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4个方面。《东医宝鉴·外形篇》记载 :“眩晕,有风,有热,有痰,有气,有虚,有湿。”《丹溪心法·头眩》记载:“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杂证谟》记载:“无虚不能作眩。”因此,中医临床多以风、火、痰、虚等病因着手治疗,以滋肝养肾、补气、活血化瘀、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另因“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风不作眩”,故临床常酌加熄风潜阳之品[6]。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为风痰眩晕而设,主治痰饮上逆、痰厥头痛者、胸膈多痰、动则眩晕、恶心呕吐等。有研究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梅尼埃病、头痛、失眠等均有良好的疗效[7]。方中以天麻为君,平肝息风而止头眩;白术为臣,燥湿运脾,茯苓亦为臣药,健脾渗湿;橘红理气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之效,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8-1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治愈 16 例,显效 37 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91%(70/77);对照组患者中,治愈 12 例,显效 23 例,有效 20 例,无效 22 例,总有效率为71.43%(55/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559,P=0.002<0.05)。结果表明,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以西药控制病情,用中药针对病因进行巩固治疗,优势互补,既可较快地缓解症状,又能控制复发,以达标本兼治之功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颈性天麻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