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肌间血肿的应用探究

2019-02-20魏晓芳王红春李永杰乌兰李柔萱石燕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肌间小腿管腔

魏晓芳,王红春,李永杰,乌兰,李柔萱,石燕清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 100095)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造成单侧肢体发生肿胀、疼痛的主要诱发因素,对人们日常生活活动质量造成明显影响,最近几年中,国人DVT的患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四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动脉的10倍有余,有研究[1]指出,DVT急性期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晚期会遗留多种后遗症,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DVT,是改善患者症状、优化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小腿肌间静脉处于小腿背侧与腹侧肌群中,为DVT的高发部位,若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造成血栓脱落,加大肺栓塞发生的风险。小腿肌间血肿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重叠,但两种病症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差异,鉴别诊断以上两种病症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很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0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甲组)与30例肌间血肿患者(乙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甲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岁-65岁,平均(43.7±2.0)岁;发病原因:长期制动卧床11例,长期下肢活动量少4例,骨科或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应激15例,恶性肿瘤6例,其他4例患者病因不明。乙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岁-68岁,平均(44.6±2.4)岁;发病原因:长期用药史13例,大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后7例,外伤史3例,无明显诱因7例。甲、乙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以PHILIPS Iu22、LOGIQ 9、SIEMENS ACUSON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探头频率设为5 MHz-7.5 MHz,患者取俯卧位,屈曲膝关节,针对小腿肿胀症状显著及体型较肥胖者,联合应用3.5 MHz-5 MHz的探头,PHILIPS Iu22具备宽景成像功能。由小腿后侧方与侧方纵切面、横切面扫描检查肌间静脉丛与肌肉软组织,记录所观测到的异常状况及相关信息(回声强度、范畴、结构形态、血流状况等);进行压迫试验,用探头压迫静脉,管腔不能压瘪提示阳性,局部压瘪为弱阳性,说明管腔中有血栓形成。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 16.0软件包,(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用LAD-t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径值检测情况比较 甲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内侧腓肠静脉、颈周围静脉内径值分别为(12.7±1.6)mm、(8.4±1.7)mm、(5.1±0.4)mm、(5.1±0.4)mm,与乙组(8.9±1.3)mm、(5.4±0.5)mm、(3.2±1.0)mm、(3.4±1.2)mm相比较,差异均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243、4.347、4.320、3.968,P分别为0.021、0.027、0.031、0.037,均<0.05)。

2.2 血流信号检测情况比较 (1)甲组:26例(65.0%)内部无血流信号,10例(25.0%)血流信号呈自发点状及不规则,4例(10.0%)无自发血流信号但挤压远侧肢体产生不规则血流信号;两端追查可观察到和静脉相连,25例(62.5%)并发同侧深静脉主干血栓。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管腔宽度增加,管腔中呈均匀低回声充填、均匀等回声、不匀称的低或等回声,33例(82.5%)患者压迫试验中管腔无法压瘪,再通时可观察到管腔局部有血流信号。(2)乙组:内部无典型血流信号,和周边血管分界清晰,8例(26.7%)对周边血管产生挤压现象;同侧深静脉主干检查结果提示均未见血栓形成。7例(23.3%)患者压迫试验中管腔无法压瘪。

2.3 治疗和结果 甲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溶栓治疗,并发深静脉主干血栓的25例患者中有18例置入下腔静脉内滤网,治疗1个月后,复查提示37例(92.5%)患者栓塞血管完全再通,3例(7.5%)栓塞血管局部再通,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肺栓塞,治疗有效率为100.0%。乙组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微,以常规对症治疗为主,血肿面积均有减缩或整体被吸收。乙组中有3例(10.0%)患者因在院外误诊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而接受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加重,转至我院纠正诊断与治疗方案后,均痊愈。

3 讨论

人体的下肢深静脉丛主要由小腿肌间静脉丛、大腿内收静脉丛及拓静脉丛构成,以上结构均靠近下肢主干深静脉回流,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多发生在外伤、手术后、长期卧床制动及下肢活动量极小的群体中,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速减缓、静脉结构损伤等是DVT的主要诱发因素,特别是小腿肌间静脉因为无静脉瓣结构,故此其血栓形成的风险更大,病情严重者,可诱发肺栓塞,有报道[2]称,5.0%-33.0%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会诱发肺栓塞,故此,针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应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以缓解患者各类临床症状,进而优化预后与生命质量。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有4例患者病因不明,未并发深静脉主干血栓14例,这提示本病发病较为隐匿,症状较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故此临床漏诊率相对较高,但是因为其可能诱发肺栓塞,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故此超声在检查下肢深静脉的同时,还需仔细检查小腿肌肉静脉丛,以更为明确的判断是否发生血栓。

单纯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不会影响患者静脉主干血液回流状况,炎症反应相对轻微,小腿肿胀、轻微压痛感、踝关节肿胀等是本病典型症状。以往临床诊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时多将造影诊断结果设为“金标准”,但造影诊断为一类有创的检查手段,且不具有重复性,也不利于病情的随访观察[3]。小腿肌间血肿患者症状和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较为相似,超声检查也可能提示局部低回声,无肉眼可见的血流信号,且在压迫试验中低回声区段无法压瘪,易造成误诊。在本次研究中,甲、乙两组患者进行压迫试验中管腔无法压瘪者分别为33例、7例,分别占82.5%、23.3%。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与血肿的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差异,误诊或错误的治疗方案均可造成病情加重,乙组中3例患者因误诊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而进行常规溶栓、抗凝治疗,而造成病情加重。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做出如下归纳:①CDFI提示静脉腔中无血流充盈或部分区段充盈度缺失。由于小腿肌间静脉丛在肌肉组织中穿行,分支数目相对较多、范畴宽广、交通繁杂,姑息临床需全面检查,以防误诊或漏诊。②压迫试验中静脉管腔无法压瘪。压迫试验的原理是结合静脉管腔是否能够压瘪,进而去辨识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快速诊断静脉血栓的方法之一[4]。小腿肌间静脉丛血肿病灶体积相对较大,且超声检查血肿早期呈等回声、张力相对较高,若有血凝块形成则表现为低回声,伴随着血凝块的挖掘,有纤维素渗出,无回声慢慢增加,其间有无规则的低回声与高回声带,张力相应降低。因为病灶体积相对较大,其内多为血液充盈,后方回声显著增加。由外伤引起的小腿肌肉撕裂并发静脉血肿者,局部肌纤维断裂、结构缺损,血肿在肌肉中占据一定比例[5]。回顾本次的研究历程,笔者发现以上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若出现血肿,则易诱发室筋膜综合征,故此症状通常提前出现且较为严重,超声声像图像特征以等回声或低回声为主。血肿病灶体积较大时,可影响静脉血液回流,造成血液流速降低,若选用多普勒血管检查,可能会误诊为静脉血栓,故此建议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7]。

加强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肌间血肿的鉴别诊断,是尽早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小腿肌间血肿患者多有长期的抗凝药物服用史或外伤史,血肿病灶位置通常合并肌肉撕裂伤,血肿成为构成肌肉的一部分,超声检查可发现肌纤维断裂,和周围肌肉组织界限模糊[8]。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因为局部静脉壁和周边肌肉分离,故此两者界限清晰规整,这一特点有利于降低与肌间血肿鉴别的难度,且在挤压机体远端时,能够目测到局部静脉血流信号,大部分血栓者可观察到静脉血管充盈,回心血流信号增强[9]。

和CT、MRI等影像学技术相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检查快速、成本低、无创、扫查范围宽广、对制动卧床及行动不便者可进行床边检查等优势,可作为临床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与肌间血肿的可靠手段,并动态评估溶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间小腿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