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评估作用

2019-01-05梁硕孙小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骨扫查医者

梁硕 孙小杰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患,多发于手、足部,以40~60岁女性为高发群体,该病病因至今未明,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1]。医者多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为诊断疾患,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及医疗设备完善,如何安全高效低耗为患者评定疾病,成为医护人员及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肌骨超声作为近年来国内新兴超声诊断技术,医者可借助超声设备准确诊断肌肉、软组织及骨骼相关疾病,因其无创、无辐射、无禁忌且廉价等优势,医者将其引入到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本文就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归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于本院行健康检查的40例健康者归为对照组。本次研究经相关医护人员及超声科医护人员共同审核通过,所有参选对象均签署《病人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交流障碍,不良入院记录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2±3.2)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0±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参选对象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事先告知超声检查意义、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观察受检者精神状态,给予心理疏导,试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消毒探头,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开展。本次肌骨超声检查工作由同一医疗团队,两名工作人员小组合作完成,所有检查结果均一式两份,以规避人为失误。常规讯问患者有无病史,注意患侧与健侧对比检查,肌肉保持轻度紧张状态,选用高频探头(高频线阵7.5 MHz),肌肉扫查时无需加压,探头放置与肌肉长轴保持一致,动态检查腕关节、掌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发现异常部位旋转探头(90°),再行横断面扫查,观察肌肉结构,对比无症状侧超声检查情况(研究组患者接受检查时加大肿胀、疼痛及淤血处观察力度),无特定体位,以患者保持躯体舒适为宜。肩关节检查时探头置于肩前方,显示肱骨结节间沟和肱二头肌长头腱回声,旋转探头,沿肱二头肌长腱纵向扫查,并以此为基点平行向内移动探头,显示肩胛下肌腱,之后向上、后移动探头,延长轴和短轴依次扫查,显示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肌腱;髋关节检查取仰卧位,行前侧扫查,探头平行于股骨颈,扫查髋臼前缘、股骨头、股骨颈、前关节囊、关节前间隙,侧卧位行冠状面扫查,探头与身体长轴保持平行;掌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检查分别行横切和纵切扫查,观察肌腱、关节面、关节腔变化;膝关节检查,患者取平卧位,适当屈曲膝关节,探头置于髌骨尖上方,向下倾斜扫查,注意观察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关节囊周边滑囊情况。检查结束后医护人员协助受检者整理衣物及图像资料,并交由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人员共同阅片,分析肌骨超声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

1.3 观察指标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滑膜、软骨及积液厚度;分析研究组患者各个关节受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滑膜、软骨及积液厚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滑膜、软骨及积液厚度分别为(5.3±1.4)、(6.2±1.0)、(7.6±1.2)mm,均大于对照组的 (0.4±0.1)、(0.5±0.1)、(0.3±0.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2.080、35.871、38.341,P=0.000、0.000、0.000<0.05)。

2.2 研究组患者各关节受累情况 研究组患者腕关节、掌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受累频率依次为92.5%(37/40)、85.0%(34/40)、77.5%(31/40)、55.0%(22/40)。其中腕关节受累频率与掌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受累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127、3.529,P=0.288、0.060>0.05);掌关节受累频率与近端指间关节受累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8,P=0.390>0.05);腕关节、掌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受累频率均高于膝关节受累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8、8.571、4.528,P=0.000、0.003、0.003<0.05)。

3 讨论

据悉,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约为0.34%~0.36%,约有500万人受困于该疾病,作为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常见晨僵、关节畸形、手足腕踝颞颌关节炎,引发活动受限问题,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4]。类风湿关节炎病理学改变以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致使新生微血管、血管翳、软骨及骨组织遭受破坏,可伴体重减轻、疲乏、倦怠及低热等全身症状,肌骨超声检查可提供磁共振成像(MRI)所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实时动态获取肌肉及骨骼动态图像,清晰再现肌肉各层结构,简便易行且价格低廉,不仅适用于疾病诊断,还常被医者用于康复治疗中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具有极高实用性和广阔推广前景。本文对比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健康人的滑膜、软骨及积液厚度发现,研究组患者滑膜、软骨及积液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探头能对关节及周边软组织进行扫查,医者可结合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比患处及健处软组织内血流分布情况,明确病变位置及病变性质,进而科学诊断疾病,因该检查技术可实时动态显像且无辐射、检查禁忌证、价格低廉、预约方便,一经推出备受医患推崇。

邬锐等[5]指出肌骨超声检查不仅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还可用作患者活动度和疗效的评估,同时还能预测疾病复发情况,安全高效,其检查结果可与CT、MRI相媲美。以往医者多通过评估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受累情况、对称性关节炎、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显阳性帮助患者确诊病情,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辅助诊断。随着超声技术愈发完善,关节超声检查作为简易无创性检查方案,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医者通过肌骨超声可有效鉴别滑膜炎、关节破坏及关节积液,其检查结果与MRI具有良好一致性[6]。本院医者总结临床经验,结合肌骨超声检查的优势,将其用于部分骨肿瘤病变、免疫风湿性疾病、四肢软组织肿瘤性病变、神经病变诊断中,通过分析影像学及血流信号评估患者病变,以获取准确诊断信息,利于后续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超声波作为高频声波,具有良好方向性及极强穿透能力,超声检查则利用人体对超声波反射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及病情进展情况,随着肌骨超声检查技术改进,当下被用于关节炎病变诊断中,医者可通过连续动态扫描观察关节腔内有无积液、滑膜厚度及软骨增生情况,科学评估类风湿关节患者关节损伤情况进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现实意义。

总之,肌骨超声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骨扫查医者
肌骨超声检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如何看
舒适护理在肌骨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锆合金薄板材的兰姆波自动检测
海洋工程结构焊缝手动超声波检验扫查面的选择分析
我是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