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效果体会

2019-01-05赵晓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乳腺弹性导管

赵晓靓

乳腺导管内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疾病,该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乳腺肿瘤、乳腺压痛、乳头瘙痒等症状[1]。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2]。乳腺导管内癌多发于乳腺小叶终末导管,是一种非浸润性癌,早期发现的预后情况相对较好[3]。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病灶中正常组织与癌细胞组织会出现混杂,导致声阻抗差异相对较小,所以在临床诊断方面存在难度[4]。本文对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选择将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相结合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10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癌症患者中选择106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开展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6.7±6.3)岁。分析组患者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5.8±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医生根据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调节增益、扫描深度以及聚焦部位等,对患者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

分析组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基础上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医生选择弹性成像一起进行检查,选择探头专门压迫板,弹性图的取样框设置范围需要大于患者实际病灶范围,一般以超过病灶范围边界5 mm为宜。医生利用探头在患者病灶部位进行缓慢震动,并且对弹性图的彩色编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组织的弹性[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并对分析组患者影像学确诊例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检查确诊32例(60.38%),分析组患者检查确诊50例(94.34%),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451,P=0.000<0.05)。分析组患者接受病理检查后全部确诊(100.00%),与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确诊率(94.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87,P=0.079>0.05)。

3 讨论

目前,乳腺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常见病变类型,在乳腺肿瘤患者当中,乳腺导管内癌极为常见,患者数量仅次于浸润性导管癌,该病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原位癌[6]。对于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

在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诊断中,常规超声诊断较为常用,这种诊断方式操作较为简便,也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但是这种诊断方式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所以,临床一般会选择将此方案与其他诊断方案进行联合应用。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选择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利用探头压迫患者相应组织部位,对各组织内部的位移分布情况进行弹性系数预测,医生可以根据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信息对患者病变范围进行鉴别,并且可以对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硬度差异进行较好把握,以此发现常规超声所忽视的病灶,进而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7-9]。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类型诊断,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检查确诊32例(60.38%),分析组患者检查确诊50例(94.34%),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451,P=0.000<0.05)。分析组患者接受病理检查后全部确诊(100.00%),与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确诊率(94.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7,P=0.079>0.05)。

综上所述,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同时采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效果较好,可以确保患者诊断情况,对其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乳腺弹性导管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