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如何看

2021-03-17曾明芳

今日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扫查器官胆囊

曾明芳

(会理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会理,615141)

超声检查是我们在医院就医时较常接触到的一类临床检查措施,对于多类疾病的筛查、诊断及进展评估均有显著应用价值。但在我们接受超声检查时常常会发现同样的超声检查,在不同时间段内检查出的结果却存在较为明显差异,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啊,就让我们先从超声检查原理开始讲起,逐步对超声检查中的结果差异性问题进行了解。

一、超声检查原理是什么?

超声检查的实施主要利用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及多普勒效应的声能衰减现象进行成像扫查。而在人体器官超声成像扫查中受组织器官生理结构、病理变化及生理解剖位差异性影响,超声声能衰减,反射及折射效应也存在显著差异性,故可实现对不同器官结构的有效成像,从而进行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而在检查实施中为确保对扫查器官结构的完善成像,需进行多方位检查。

二、超声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超声检查结果误差的出现主要是指两次时间相近的超声检查结果中所存在的结果差异,而此类误差情况的出现或与如下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超声检查实施中主要通过超声波在相关器官切面中超声衰减后的反射情况进行成像,以反应器官病变范围及器官结构变化,用于对受检者病情的有效成像诊断。以肝脏超声成像为例,为实现对受检者肝脏长径的临床扫查,我们首先需要确保超声扫查中肝脏生理解剖位结构的准确,才能实现准确扫查成像,以明确肝脏二维平面下长径数值。但受人体脏器生理解剖位及器官形态多样性影响,则难以在超声扫查中选择标准扫查面进行扫查,仅可能尽量选择符合扫查需求的截面进行超声扫查,故超声扫查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性。

其次,患者个体机体发育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这就导致不同个体间脏器脂肪厚度、器官分布情况或存在一定临床差异性,造成检查结果误差。如在较纤瘦人群进行胆囊超声检查时,其内脏器官分布受腹腔形态影响具有明显下垂特征,故其胆囊形态呈明显长茄子状,胆囊底部位置或低于肚脐水平位置,故仅采取常规扫查范围对其进行胆囊超声成像扫查,则可导致其在胆囊成像扫查不完整,影响相关疾病的临床扫查质量,引发检查结果误差。而在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时,受不同受检者体型胖瘦差异性影响,肾脏解剖结构及形态也会发生一定差异性变化。如在常规肾脏超声扫查成像中多在腰背处自纵切面外八字处开始进行扫查成像,但在不同体型人群中,则存在肾脏纵轴分布位置差异,且在肾实质及肾窦形态分布上也存在明显不对称分布结构特性,可直接导致肾脏超声扫查结果存在误差影响。

最后,在超声检查中为从多切面进行超声检查成像,会在不同位置选择不同角度及不同力度按压超声探头以便进行超声成像,但超声探头受压力度的不同则可对血管组织及囊性组织形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彩色超声成像及弹性超声成像参数差异影响。

三、超声检查结果误差对超声诊断准确率有哪些影响?

超声检查实施中可在多类超声成像扫查模式下通过对靶向检查器官及生理结构的动态化、实时化成像扫查,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完善临床诊断依据,故相较其他类型影像学诊断方式,超声诊断应用灵活性较为显著。但超声诊断准确性则具有明显偏差性,而超声检查结果误差则是导致超声诊断准确性存在偏差性的主要原因。例如在实质性脏器囊性肿块超声扫查实施中,可对囊性肿块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查、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超声扫查,以实现肿块性质的有效鉴别扫查,诊断效果显著。同时,在相关具备完善定性、定量超声扫查指征疾病的诊断中,其同样具有显著诊断准确性,如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等疾病。故在超声诊断实施中,其主要适用于具有显著超声成像特征疾病类型的临床诊断,诊断效果表现显著。而在部分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单一超声诊断模式并不具备显著超声诊断效果,需在多类诊断模式联合应用后,为患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提供基础诊断依据。除此之外,超声诊断实施中受不同类型诊断设备系统及医师检查习惯影响,也可导致部分患者存在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性问题,影响超声检查结果准确性。故在超声结果出现差异问题时,不要慌张,应以诊断结果为准,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明确病情。

总之,在超声检查实施受到不同类型因素影响时,肯定是会存在一定结果误差的,但是这类误差不会影响我们疾病的诊断,故在检查实施中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误差,积极配合检查来降低误差发生率。

猜你喜欢

扫查器官胆囊
核电厂辅助管道相控阵超声检测装置研制
器官也有保护罩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基于RCC-M标准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扫查工艺及其分析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