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05陈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终末期高通量白蛋白

陈宏

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有许多不同类型,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可发展为肾衰竭等,在肾病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导致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且其中终末期肾病是各种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种在带有高通量透析器的容量控制血液透析机上进行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于其高溶质扩散性能和水力渗透性,其相对于常规透析,可更好转移中大分子的毒素和物质,促进患者并发症的减少,并降低死亡率,促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1]。本研究抽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1.56±5.57)岁;男女比例 16∶29;病程 1~21年,平均病程(13.21±3.21)年;慢性肾小球肾炎 13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病10例,尿酸性肾病7例,多囊肾3例。对照组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34±5.22)岁;男女比例16∶29;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3.14±2.65)年;慢性肾小球肾炎 13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病 10 例,尿酸性肾病 7例,多囊肾4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以及饮食控制、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流量500 ml/min,维持血流量为210~260 ml/min,4 h/次,透析 3 次 /周,治疗 1 年。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以及饮食控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德国贝朗公司HIPS型高通透性透析器,而透析液流量 500 ml/min,维持血流量为 210~260 ml/min,4 h/次,透析3次/周,治疗1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好转率;症状改善时间、指标纠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处于正常范围,症状消失;有效: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改善程度>50%,症状好转;无效:症状、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情况均无改善。好转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好转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好转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好转率为68.89%;观察组患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2.57±0.79)mmol/L、(550.22±13.18)ng/L、(33.14±3.58)g/L、(81.21±7.21)g/L,与观察组的(2.54±0.76)mmol/L、(550.25±13.28) ng/L、(33.13±3.96)g/L、(81.25±7.28)g/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1.56±0.21)mmol/L、(222.19±2.35)ng/L、(40.56±3.21)g/L、(102.19±12.35)g/L,均优于对照组的 (2.03±0.56)mmol/L、(442.14±12.12)ng/L、(35.72±3.51)g/L、(92.19±8.3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指标纠正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指标纠正时间分别为(9.11±1.41)、(12.13±0.24)d,均短于对照组的 (12.42±2.25)、(16.23±1.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2例感染,3例头痛,3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患者中1例感染,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观察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发病后可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现象,并导致C反应蛋白的水平升高,疾病进展之后可引起机体病情加重[3,4]。目前,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主要有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常规血液透析无法有效将大中分子毒素清除,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超滤系数,提高对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且高通量血液透析有高分子量聚合物膜,有更强更高渗透性和扩散性,有更高的超滤性和毒素清除性,将血液有害分子清除[5-8]。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以及饮食控制、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药物以及饮食控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好转率、症状改善时间、指标纠正时间、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以及饮食控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促进毒素清除,并有效纠正肾功能衰竭,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终末期高通量白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高通量卫星服务专用网络的应用模式探索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