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2019-01-03鲁雪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肱骨患肢护理人员

鲁雪光

( 锦州市中心医院 , 辽宁 锦州 121000 )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多发于5-12岁儿童的骨折,指的是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此种骨折通常是由间接暴力引起的,比如不慎滑倒,从高处跌落,跌倒时用手撑地等,其中,间接暴力会使得骨折远端向后方发生位移,容易损伤肱动脉、肱静脉,以及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等[1]。其中,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类型主要由伸直型、屈曲型以及粉碎型等,最为常见的便是伸直型。骨折发生后,临床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救治,或是采取了不恰当的治疗方法,那么就很有可能引起关节僵硬以及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当前,临床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时,主要采取手术的方法,但考虑到患儿年纪比较小,会出现不安、恐惧等心理[2]。因此,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快身体的康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3]。基于此,本文以我院7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例,就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72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6例)中,男女分别有20例与16例;年龄为5-13岁,平均(8.5±1.7)岁;骨折部位:左侧15例,右侧21例;骨折原因:15例高处坠落受伤,10例车祸受伤,7例跌倒受伤,4例其他原因受伤。其中24例患儿于受伤12小时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12例由于肘部出现严重肿胀情况,于脱水消肿后的1-5天内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36例)中,男女分别有21例与15例;年龄为5-12岁,平均(8.3±1.6)岁;骨折部位:左侧16例,右侧20例;骨折原因:14例高处坠落受伤,11例车祸受伤,8例跌倒受伤,3例其他原因受伤。其中25例患儿于受伤12小时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11例由于肘部出现严重肿胀情况,于脱水消肿后的1-5天内接受手术治疗。一般资料对比中,2组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在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患儿临床常规护理,包括:(1)饮食干预。指导患者食用蛋白质、维生素及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并注意确保食物色香味俱全,以激发患儿的食物;(2)在开展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或是移动患儿时,应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切不可过于粗暴,防止进一步加重患儿的疼痛;(3)手术结束后,对患肢的恢复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指导患儿展开肢体功能训练,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包括肘内翻畸形、患肢肿胀、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神经损伤等)的发生;(4)术后还需继续维持患肢的有效固定,对固定的位置进行经常查看,检查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局部是否出现压迫症状等,并确保患肢处于功能位置,防止因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对桡动脉的正常搏动造成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向观察组患儿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年龄偏小,入院后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对医护人员存在恐惧感,再加上病痛的折磨等,通常会不停啼哭,无法将受伤的症状及经过很好地描述出来,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检查,这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就应积极做好患儿的心理干预,适当增加与其非痛苦性接触的时间,以热情、和蔼的态度以及亲切的话语,获取患儿的好感与信任。此外,还可为患儿提供温馨的活动房间,在房间内布置玩具与电视等,让他们通过玩玩具来转移注意力,从而将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消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与患儿家属展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将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护理等方法及必要性讲解给他们,争取其配合,以免家长出现负面兴趣,从而影响到患儿。(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重点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告知他们医生会尽最大努力来救治患儿,条件允许时,还可让恢复良好或已治愈的患儿家属现身说法,讲解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手术操作过程等。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借助非语言的形式给予患儿及家属理解与安慰,真正关系并爱护患儿,通过扮演卡通角色等方式,与患儿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在拉近与患儿之间距离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与信任感,进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3)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手术结束后,患儿由于不适及疼痛,会出现啼哭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和蔼的态度,注意动作轻柔,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患儿,则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如口头表扬,奖励玩具等;对于年龄比较小的患儿,则可通过播放儿歌、讲故事、玩玩具等方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进而起到安抚的作用。此外,还可为患儿创设温馨的病房环境,比如在床头摆放他们喜欢的玩具,粘贴感兴趣的卡通画等,将其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消除。(4)功能锻炼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患儿在恐惧及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强烈的自我保护表现,再加上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过度的溺爱以及自我娇惯心理,使得他们不敢展开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就应与患儿展开良好的沟通,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详细讲解给患儿及其家属听,并告知他们,如果早期未能进行有效的锻炼,那么就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引起家属的重视。随后,指导患儿展开握拳、伸指及抓捏等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的活动,同时进行腕关节左右侧屈与前屈背伸训练,以及前臂肌肉收缩活动等。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用温柔的话语引导患儿,还可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坚持锻炼。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肘内翻畸形、患肢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1)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患儿肘伸屈活动受限不超过10°,携带角改变不超过5°,为优;肘伸屈活动受限在11°-20°范围内,携带角改变在6°-10°范围内,为良;肘伸屈活动受限在21°-30°范围内,携带角改变在11°-15°范围内,为可;肘伸屈活动受限超过30°,携带角改变超过15°,且肌力减退,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为差。

5 结果

5.1 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有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为91.7%(33/36);对照组中,优、良、可、差分别有15例、12例、6例、3例,治疗优良率为75.0%(27/36)。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中,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患儿(或)家属有25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2%(35/3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有16例、12例、8例,护理满意度为77.8%(28/36),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中,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1例患肢肿胀,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对照组中,肘内翻畸形3例,患肢肿胀3例,肌肉萎缩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8/36),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在解剖学上,肱骨内外髁为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也是前臂屈肌跟伸肌群附着点所在,因而小儿此处容易发生骨折[4]。其中,肱骨髁上骨折主要由间接暴力引起,临床通常以患儿的临床表现、外伤史、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为依据,对其骨折分型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为提高患儿的配合度,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其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5]。

对于小儿而言,骨折属于一种重大创伤,会引起形体变化及功能障碍,给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加上突遭意外事故侵袭,患儿毫无思想准备,因而不可避免会出现严重的思想负担[6-7]。另外,由于患儿比较活泼好动,骨折的发生会限制到他们的活动,使其与群体活动脱离,容易引起一系列负面心理状态,如孤独、抑郁、愤怒、恐惧等,这样一来,就会对疾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8]。在此种形势下,护理人员通过在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功能锻炼期等阶段给予患儿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与家属展开积极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告知其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可帮助患儿缓解不良心理,从而积极面对疾病。本实验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其治疗优良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肱骨患肢护理人员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