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运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比较

2019-01-03纪开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患肢股骨骨质

纪开宇

(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 辽宁 大连 116200 )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发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骨质出现明显退化[1]。因为老年人股骨骨质疏松脆弱,承受应力大,只要很小的旋转外力便会出现骨折[2]。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成,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主要疗法,效果显著,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出现退化,术后恢复较慢,因此治疗期间要实施相应的护理,这不仅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对预后也具有深远的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运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比较,选取我院9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对比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筛选出本院骨科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9.1±4.5)岁;骨折部位中,左侧18例,右侧23例,双侧4例;受伤原因中,摔伤26例,车祸伤11例,砸伤5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8±2.6)岁;骨折部位中,左侧19例,右侧22例,双侧4例;受伤原因中,摔伤25例,车祸伤12例,砸伤5例,其他3例。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2 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老年患者受伤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大大降低,心理上的压力加大,应加强心理疏导,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性格特点,了解其情绪变化,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告知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要点,让患者对手术有进一步的认知,以缓解其担忧与紧张感。系统评估患者的病史、药品过敏史,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加强术前患者的清洁工作,包括剪指(趾)甲、洗澡等。告知患者戒烟酒,因烟酒可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导致血液黏滞性变高,组织修复所需的供氧减少,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提醒患者术前晚必须保持足够的睡眠,精神过于紧张,无法入眠者,可遵医嘱运用镇静剂。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2)术后护理。科学指导患者进食,可多食蔬果、水果及含钙磷丰富的食物;患者术后必须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量变少,胃肠蠕动降低,且老年人易出现便秘,因此必须督促其多喝水,进食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确保大便顺畅。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吸氧、心电监测,检测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详细进行记录。观察切口是否出现感染现象,如红、肿、热、压痛,观察伤口是否出现渗血、渗液、异常分泌物,敷料有无松动。定时无菌换药,维持切口干燥。注意切口引流状况,留置引流管者应确保引流管顺通,预防弯曲、受压,记录引流液情况。查看患肢血运情况、皮温等,为避免患肢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患肢位置,维持患肢处于外展30°中立位。定时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新鲜,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指导患者深呼吸,给予叩背,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尽。注意患肢保暖,抬高患肢60°,注意查看患者皮温、皮色、感觉,活动、肢体肿胀情况等,及早发现血栓形成并立即进行处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辅以抗凝药物。

3 观察指标:(1)对比2组的骨折愈合效果,判定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X线片检查提示愈合情况较好;②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X线片检查提示骨折愈合情况一般;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2)对比2组的护理满意度,自制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技术、教育方法等,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4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 l9.0系统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骨折愈合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评价中,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评价中,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5.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中,满意19例,一般20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中,满意32例,一般1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讨 论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上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成为临床一大重要的研究课题。另外,由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均为突然性的,且常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加上老年患者自身的耐受程度较差,会扩大疼痛感,导致受伤后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的治疗及恢复,因此应重视患者的临床护理[5]。

本研究对比常规护理模式与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骨折愈合,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猜你喜欢

患肢股骨骨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